4 清清的水 教学设计 (5)

文档属性

名称 4 清清的水 教学设计 (5)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0-25 14:3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
清清的水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如何利用水的特征鉴别水;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区分物质;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在识别水和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活动中,学会主动思考,互相合作的精神。
2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质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同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记录习惯。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实验结果记录习惯。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准确将水鉴别出来;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谈话引出:我们知道的水
1、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大家想不想猜猜?(水)
1)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觉,
2)用手拿不起,用刀劈不开。
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煮饭和洗衣,都得请它来。
2、师:从谜语的描述中,体现出水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多么常见,同时对我们的生活又是如此重要的。
3、“水”
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水)
【设计意图:从猜谜语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水的常见性和对生活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研究“水”的热情。】
活动2【活动】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要跟水打交道,离不开它。但是,你们认为自己对水已经全面了解了吗?比如:水有什么特征?它有哪些用途?(板书:水的特征、水的用途)
2、请学生分别说出水的特征和作用。
3、师:与学生一起整理对水的特性和用途的已有认识,并按水的特征和用途分类粘贴在黑板上,形成网状图。
【设计意图: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多方思考问题的意识,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活动3【活动】水在哪个袋中
1、师:通过刚才的交流,老师发现你们了解的真多!但是,如果将水和其他物质混合在一起,又不能看,你们能准确地将它找出来吗?
【设计意图:
简单的设问,实现课堂教学环节的自然过渡,切入课堂教学的难点(准确将水鉴别出来),进入课堂教学的重点内容(如何利用观察法,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2、师:勤于思考的同学很快就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暂时不要说出来。通过下面的游戏来验证一下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正确的,好不好?这个游戏是奖励给勤于思考、善于合作的同学的。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都准备了7个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水、牛奶、石头、橙汁、木块、树叶和空气。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通过观察,辨别出水是哪一袋呢?
3、既然要用观察的方法,那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观察物质的方法有哪些。一般可以用那些方法对物质进行观察?(眼、手、耳朵、鼻子、嘴巴、仪器)
【设计意图:在操作之前,复习观察方法,有助于实验的顺利进行。】
4、师:现在就来考考你们能不能熟练运用观察方法。(出示分别装有水、白酒和白醋的三个杯子)谁能用正确的观察方法辨认出那个杯子里装的是水?(实物展示,让学生辨认。)
【设计意图:练习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鉴别水与其他物质,为学生顺利进行下面的实验提供技术支持。】
5、师:在做科学实验时,做好实验记录是十分重要的,那样能帮助我们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先看到手上的实验登记表,(出示实验登记表)你能看懂这张实验记录表吗?
(课件显示出示“实验登记表”)
6、师:你在辨别过程中,如果认为是水的就打一个“√”,如果不是水的,你觉得是什么就写上他的名字。
【设计意图:学生记录对于科学探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三年级学生对于这样的表格记录还是初次接触到,所以在学生探究之前引导学生分析记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让学生有针对的进行记录,使记录的内容更加规范,更加科学,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记录习惯。】
7、师:下面就请大家采用有效的观察方法来辨一辨,哪个袋子里装的是水。但是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请看大屏幕。(PPT出示温馨提示)
8、生:操作。
9、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10、师:同学们,你们认为“水”在哪个袋子里?说说你们的理由。
11、师:通过游戏,发现2、3、4、6号袋子里面的物质,用手一摸就可以鉴别它们肯定不是水。但1号、5号和7号袋子里面的物质,光靠摸,就比较难辩别是不是水了!但又不能打开看!这个时候,我们只能用什么观察方法?(鼻子闻)
12、好,我们通过运用手和鼻子,已经将“水”、“橙汁”和“牛奶”区分出来了。那么,2、3、4、6号袋里分别装的是什么呢?谁能说说自己的判断理由?
13、生汇报。
14、师: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通过观察,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但是否正确,还需要检验。现在请大家打开袋子看一看吧!记得给自己的猜测做个评价。
15、师:全部猜对的小组举手。
16、师:老师发现你们太会研究了,像个小小科学家!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将课堂气氛推至高潮,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力作用,促进目标的达成,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应用各种感官进行鉴别、探究,学生的发现、想法将在交流过程中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将课堂引入精彩纷呈的现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严格的规范自己的各种科学行为,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活动4【活动】分类,认识固体、液体、气体
1、师:现在,新的问题又来了。做完游戏后,如果我们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储存,你们觉得应该怎么分?你们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请大家试一试。
【设计意图:简单的提问,有效激发学生继续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热情,有效实现课堂环境的过渡】
2、生:尝试将七种物体进行分类。
3、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4、师:你们分的方法真科学,科学家也是这样分的。(PPT出示:液体、气体、固体的概念。)
5、师:通常,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就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
【设计意图:液体的概念认识是教材第二单元活动二的教学内容。本课在学习液体概念的同时引入固体、气体的概念的认识,便于学生对液体、气体和固体的比较认识,同时为第三章教学内容“气体”和第四章教学内容“固体”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活动5【活动】总结拓展
1、师:时间过得真快,一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这节课学过的内容。(水的性质、用途,复习了观察物质的方法,液体、气体和固体的概念。)
【设计意图:小结,加深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认识。】
2、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盐水、糖水、茶水、脏水等等这样与水有关的名词。这又是什么回事呢?这是不是说“水”有很多种?课后我们认真对这些物质进行观察并思考,下节课老师请你们来说说对他们的认识。
【设计意图:任务驱动,增强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主探索科学知识,练习运用观察方法,为下节课教学内容(水的溶解性质)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