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阿长与《山海经》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积累及运用
1.找出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惊骇(hài) 孤孀(shuānɡ) 疮疤(chuānɡ)
B.掳去(lǔ) 惧惮(dàn) 憎恨(zènɡ)
C.絮说(xù) 诘问(jié) 霹雳(pī)
D.粗拙(zhuó) 烦琐(suǒ) 陆玑(jī)
2.改正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意。(
)
(2)从此对她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则。(
)
(3)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钟一点花木。(
)
(4)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玩皮。(
)
3.选出字形不正确的一项(
)
A.保姆
大抵
面如土色
B.福橘
烦琐
莫明其妙
C.渴慕
投掷
毫不相干
D.哀悼
和蔼
深不可测
4、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开头)
B.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拟声词,形容细碎的说话声音)
C.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大家)
D.
我惧惮她什么呢!(害怕)
5、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
两脚两手,在床中间
一个“大”字,
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
得那么热。
A.
张开
摆开
压
烤
B.
伸开
摆成
挤
烤
C.
张开
摊成
挤
烘
D.
伸开
摊成
压
烘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是(
)
A.
每当回忆起向王老师学琴的那段生活,他那严肃的神态,亲切的话语,耐心的指导,总浮现在我的眼前。
B.
他找到了一个补救损失的办法,心情突然渐渐平静下来。
C.
你能不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你的不懈努力。
D.
他进了考场才发现铅笔盒和草稿纸落在家里了。
7、下列句中说话得体的一项是(
)
A.
老师对小明说:“这道理很简单,是人就懂,你怎么不明白?”
B.
谢谢您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C.
昨天是我的16岁诞辰。
D.
老师,你上课讲得太快,我根本没听懂,再给我讲一遍。
二、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但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这渴慕是从一个远房的叔祖惹起来的。他是一个胖胖的,和蔼的老人,爱种一点花木,如珠兰、茉莉之类,还有极其少见的,据说从北边带回去的马缨花。他的太太却正相反,什么也莫名其妙,曾将晒衣服的竹竿搁在珠兰的枝条上,枝折了,还要愤愤地咒骂道:“死尸!”这老人是个寂寞者,因为无人可谈,就很爱和孩子们往来,有时简直称我们为“小友”。在我们聚族而居的宅子里,只有他书多,而且特别。制艺和试帖诗,自然也是有的;但我却只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我那时最爱看的是《花镜》,上面有许多图。他说给我听,曾经有过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可惜现在不知道放在那里了。
我很愿意看看这样的图画,但不好意思力逼他去寻找,他是很疏懒的。问别人呢,谁也不肯真实地回答我。压岁钱还有几百文,买罢,又没有好机会。有书买的大街离我家远得很,我一年中只能在正月间去玩一趟,那时候,两家书店都紧紧地关着门。
玩的时候倒是没有什么的,但一坐下,我就记得绘图的《山海经》。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8、写叔祖的“疏懒”,别人都不肯真实地回答“我”,这同表现阿长有什么关系?请联系后文简要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阿长为什么关心《山海经》?这突出了她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我”听说阿长买到《山海经》后表现得怎么样?(把原句摘录出来,写在下面横线上)为什么会这样?(联系前面的文字略加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美文探究
特殊的听众
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是他们在经受了我数次“折磨”之后下的结论。我拉出的小夜曲,在他们听起来,就像是锯桌腿的声音。我感到沮丧和灰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我终于发现了一个绝妙的去处。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年轻的林子,地上铺满了落叶。
一天早晨,我蹑手蹑脚地走出家门,心里充满了神圣感,仿佛要去干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脚步声,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我在一棵树下站好,庄重地架起小提琴,像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尽管这里没有父亲与妹妹的评论,但我仍然感到懊恼,因为我显然将那把锯子带到了林子里。我不由得诅咒自己:“我真是个白痴!”当我感觉到身后有人并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的美,一定破坏了这位老人正独享的幽静。我抱歉地冲老人笑了笑,准备溜走。老人叫住我,说:“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我猜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的话,请继续吧。”我指了指琴,摇了摇头,意思是说我拉不好。“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就在每天早晨。”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我羞愧起来,同时暗暗有了几分兴奋。嘿,毕竟有人夸我了,尽管她是一个可怜的聋子。我拉了,面对这位①特殊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如果她的耳朵不聋,一定早就捂着耳朵逃掉了。我心里洋溢着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不久,我发觉家人们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因为我又开始在家中练,当然是在我紧闭小门的房间里练。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她再也不敲门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开始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也很快湿透了衬衣。不仅左家中练,每天清晨,我还坚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每一次,我的这位总是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的惟一的听众,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终于有一天,我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感到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的话是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这位特殊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一个个美丽的清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老人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后来,我就了一名真正的小提琴手,有了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的机会,但是,每当此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我那位②特殊的听众,那位“耳聋”的音乐家。
12.作品的主人公是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结合文意,解释两个”特殊”的含义。
①特殊________
②特殊________
14.如果把第三自然段中画“________”的内容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本文后你受到哪些启示?写出你感受最深的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她们。
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参考答案
1.B(zēnɡ)
2.(1)益 (2)测 (3)种(4)顽
3.B4、C5、B;6、D;7、B。
8、从侧面衬托阿长。因为后文写道“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后来竟然买到作者渴望已久的这套书。这同叔祖和其他人的漠不关心形成鲜明对比。
9、因为她发现作者非常喜爱这套书,而作者又是她最疼爱、最关心的孩子。反映了她的善良。
10、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1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惊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因为他对《山海经》盼望已久,阿长能买来,是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原以为阿长没有学问,问也无济于事;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到意外,但又是出乎意料的惊喜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
12.老人。本文旨在表现老人美好的心灵,这从题目“惟一的听众”亦可看出。
13.①特殊:在“我”沮丧和灰心时,尽管耳聋却愿意听“我”拉琴,给“我”勇气。②特殊:为给“我”鼓励而不聋装聋,使“我”坚持练琴,终于成材。
14.去掉不好。因为“我”演奏技艺的进步是在老人的鼓励下勤学苦练的结果。如果去掉,后面的变化就使人感到突然。文章中的任何一段描写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和表现中心思想有关系,和上下文有关系,因此,当我们分析一段描写的作用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它和表达中心有什么关系,和上下文的表达有什么关系。
15.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回答:(1)只有像老人那样有一颗宽容、美好的心灵,才能培养出人才。(2)鼓励和支持对于人才的成长是十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