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二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销声匿(
)迹
连翘(
)
翩(
)然
农谚(
)
差(
)异
孕(
)育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
(2)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xiǎn
zhù(
)。
(3)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yú
yè
méi(
)、西府hǎi
táng(
)、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3.选词填空。
①于是转入夏季,这是植物________(A.发育
B.培育
C.酝酿
D.孕育)果实的季节。
②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____(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得多。
4.《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大自然的语言”就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说法。
B.新颖别致,引人入胜。
C.本文是改写,不能改掉文题。
D.语言是人们交际交流的工具,自然界一些物候现象也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
这种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
5.“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这段文字运用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是
(
)
A.说明
拟人
比喻
B.叙述
拟人
比喻
C.描写
对偶
拟人
D.抒情
比喻
拟人
6.对《大自然的语言》一文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
A.“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10年平均同1921年到1930年10年平均的春初7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9天。”这段文字中“后者”是指:开花日期,“前者”是指:抽青日期。
C.题目“大自然的语言”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
D.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纬度的差异、经度的差异、高下的差异、古今的差异
二、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经度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之所以发生影响,是离海洋远近的关系。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一度,但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但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7、这段文字说明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第______句,这段文字是按__________顺序解说事理的。
9、用大连和北京、济南和烟台相比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中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说明方法。
11、“凡是”“都”在文中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美文探究
阅读《堰塞湖:不期而至的湖泊》一文,完成l5—19题。
①史载:l933年2月25日四川茂县叠溪地区突然发生里氏7.5级地震,顷刻间,叠溪四周峰塌坡裂,岷江三处水流受阻,水位疾升300余米,形成11个海子。其后,一个海子突然决口,沿岸村寨全被吞噬。这里的“海子”就是堰塞湖。
②堰塞湖是河道因山崩、地震、滑坡、冰碛(qì)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藏东南峡谷地区八宿县的然乌错(“错”,藏语“湖”的意思)是暴雨引起山崩堵塞河谷形成的堰塞湖,波密县的古乡错是冰川泥石流堵塞而形成的堰塞湖,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和镜泊湖都是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熔岩堰塞湖。最新的堰塞湖则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中形成的。
③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就是由许多堰塞湖所构成的,这种地质地貌也是历史上的无数次地震自然形成的。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给人类带来了婀娜多姿的自然美景,也带来了难以预料的灾难。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而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这是因为堰塞湖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但水深几乎都在百米以上,加之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一旦崩塌,高悬的湖水就会奔腾而下,不要说洪水会将下游淹没,就是在水流到达之前的空气压缩波就足以将所有的建筑物摧毁。
④历史上很多堰塞湖形成后是要溃决的。堰塞湖的溃坝分为瞬时全溃、瞬时部分溃决、逐步溃决三种。相对来说,瞬时全溃危险性最大,而逐步溃决危险性最小。因此,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非常重要。如果堆积体以石灰岩为主则相对比较稳定,而以松散土为主相对容易溃决。只有在第一时间去堰塞湖现场,才能较准确地了解堆积体的情况,但往往产生堰塞湖的地方都是徒步难以到达现场的。运用我国开发的三维电子江河与遥感等先进技术,对堰塞湖形成前后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大体测定堆积体的体积、水体体积、汇流面积、可能溃坝的最大洪量及影响范围等。在此基础上,实施控制性泄洪。另外,在排险的同时,还必须及时利用遥感等多种手段进行监测和预警,开展堰塞湖风险评估分析,预测堰塞湖渍决时间及泛滥范围,从而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
(根据《光明日报》、“中国百科网”、“世界科技报道网”等相关内容编写)
12.第①段叙述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②段和第③段都举了堰塞湖的例子,请分别说说两处举例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第③段中说“不稳定的堰塞湖则后患无穷”,联系下文,具体说说这种“不稳定”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请说出第④段画线句子中“大体”一词的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第④段,说说如何减轻堰塞湖带来的灾害。请分4条概括,每条不超过12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实践
以“走近自然”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nì
qiáo
piān
yàn
chā
yùn
2、悬殊
显著
榆叶梅
海棠
3.①D
②B
4.C
5.C
6.C
7、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经度的差异
8、第一句话 按概括到具体的顺序解说事理
9、说明经度的差异影响物候的来临。
10、举例子 列数字 作比较
11、表示没有例外,这样就准确地表达了经度对物候的影响。
12.引出说明对象(1分),形象说明堰塞湖的形成过程及危害(或“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3.第②段举例在丁-说明堰塞湖形成的原因和类型(2分),第③段举例在于说明“稳定的堰塞湖对人类一般不会构成威胁”,同时引出下文,说明不稳定的堰塞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14.“不稳定”体现在:堰塞湖的堵塞物会因冲刷、侵蚀、溶解而崩塌;堆积体以松散士为主的堰塞湖相对容易溃决。
15.“大体”这里是大致、大概的意思,说明通过遥感技术、对比分析测定的数据还是比较准确的(或“不十分精确”)。
16.准确判断堰塞湖的性质;测定堰塞湖的相关数据;实施控制性泄洪;制定下游危险区的临灾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