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5 19:12: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大自然的语言》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字注意正确的一项是(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2.找出下列各组成语中有错别字的两项,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A.百感交急
B.斤斤计较
C.满院狼藉
D.昂首阔步(
)(

(2)A.得心应手
B.迫不急待
C.原形毕露
D.令人喷饭(
)(

(3)A.在所不昔
B.谈笑风声
C.难能可贵
D.记忆犹新(
)(

(4)A.哭笑不得
B.以物谕人
C.入木三分
D.花团锦族(
)(

3、为下列加粗的词选择正确的义项,将义项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

活页月刊(

大地出现了一片春耕的活气。(

A.生动活泼;不死板。
B.生存;有生命。
C.活动;灵活。
(2).各种花次第开放。(

改革开放(

A.(花)展开。
B.解除封锁、禁令、限制等。
(3).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这本书是他的劳动果实。(

A.革命斗争或劳动生产得到的胜利品或收获。
B.植物体的一部分。
4、下列各句中说明纬度差异的一项是


A.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B.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年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年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C.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D.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应。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大自然的语言”中“语言”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
B.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的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学。
C.本文以平实的语言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介绍了物候学。
D.纬度、经度、高下的差异和古今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6.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推算,我国种大豆的历史至少有四五千年了。
②我国是大豆的起源地。
③古代把大豆叫做“菽”,秦汉以后逐渐用“豆”字代替“菽”字。
④在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中,都发现大豆的残留印痕。
⑤许多古书中也有关于大豆的记载。
⑥也是世界上栽培大豆历史最悠久的国家。
A②⑥④⑤③① B①③⑤④②⑥ C②⑥⑤③④① D①⑤③④②⑥
7.下面是一则广告,有人对其中六处提出修改意见,这些意见分成四组,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这个工厂经工程技术人员精心研究设计,推出新产品彩色搪瓷浴缸,具有造型美观,瓷面光滑,色彩鲜艳,质量稳定,经久耐用等特点,适应中、高档宾馆、饭店及现代住宅理想卫生洁具。
(1)“经久”改为“坚固” (2)“洁具”改为“用具”
(3)“适应”改为“适宜作” (4)“理想”前加“的”字
(5)“卫生”前加“的”字 (6)“新产品”后加破折号
A、(1)(4)(6) B、(1)(2)(6) C、(2)(3)(4) D、(3)(5)(6)
二、课内重点语段阅读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地沉睡中_______(A.清醒B.苏醒;C.醒悟;D.复苏)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_________(A.次第;B.连续;C.陆续;D.全部)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_________(A.纷纷;B.刷刷;C.簌簌)的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去播禾。”这#者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8.在语段中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9.解释词语:销声匿迹
翩然
10.这两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 )
物候现象;B.气候变化;C.物候规律;D.四季景色变化。
11.这两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的说明方法是:
12.去掉“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这几个词语行不行,为什么?
三、课外美文拓展
水的语言


水是会“说话”的。听听水的声音,可以判断水的状况。你不妨试一试:把满满的一瓶子水倒出来,听!水在噗噗作响,它在告诉你:“我出来啦!”用墨水瓶、暖水瓶做这个实验,它们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这个原理很简单,因为水流出来的时候,空气要从瓶口挤过去,那一个个气泡钻出水面时,会因为压力变小而猛一下子膨胀,发出冲击,水就这样“说话”了。
把水壶坐在火炉上,当水壶发出叫声的时候,水还没有开。等水真正沸腾的时候,叫声不是那样响了。“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水壶里的声音为什么能报告壶里的情况呢?
坐在火炉上的水壶,壶底的水最先热起来,于是那里就产生了气泡。这些气泡很热,也很轻,便在浮力的作用下,升到了上边的冷水层。热气泡在冷水层放出了大量的热,它的温度降了下来,好像泄了气的皮球,抵挡不住水的压力,就被水给压破了。气泡破裂时会发出响声,水壶便“鸣”叫了起来。水在沸腾的时候,气泡一个接一个地钻出水面冲到空气里,很少有在水里破裂的,这时水的声音就变成“哗啦”“哗啦”了。
人被烫着会喊叫,水挨烫时也要“尖叫”呢!把几滴冷水滴在火红的炉盖上,听!它咝咝地尖叫了。烧水做饭时,我们常常会听到这种声音。
水当然没有知觉,它挨烫时的“尖叫”是由于它在急速地变成汽。炉盖或红煤球的温度都很高,水滴到上面马上就变成了水蒸气,一滴水要变为汽,体积大约要膨胀1500倍,这一涨,就像小炸弹爆炸,发出了声音。
你会判断壶里的水开不开吗?提一壶冷水,向地面上倒一点,你听到的是清脆的噼啪声;提一壶开水,同样向地面上倒一点,听!它发出了低沉的波波声。为什么冷水和开水声调不同呢?这跟水的温度有关系,当水温在100℃左右时,水不断地变成汽,开水四周包围着这层汽,好像裹着一层线毯,落到地上声调也就低沉多了,冷水落到地面上,没有气垫的缓冲作用,声音也就变得清脆了。这正像掉在地面上的钢球能发出清脆的声音,掉在棉被上的钢球只会发出一点儿声响一样。
水的奇言妙语可多啦,你能自己做些实验,研究一下吗?
13.这是一篇
说明文,其说明顺序是
顺序,语言

14.为了生动地说明水有各式各样的语言,很多地方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
15.第2段画线句是为了解释
(用原文回答)。
16.文章说明了水在三种情况下的语言:①



17.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怎样才能判断出壶里的水是否是开的?
四、写作
向人们介绍一下你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四季风光。
要求:①写一篇说明文②注意条理性
参考答案
一1.C
2.(1) A B (2) B C (3) A B (4) B D
3、(1).BCA
(2).AB (
3).BA
4、C
5、D
6.A
7.D
8.B A C
9.销声匿迹:这里指消失了鸣叫声,藏起了形迹。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10.A
11.时间顺序;举例子
12.不行。以上情况只限于“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13.事理
逻辑
生动
14.拟人
举例略
15.水流出来时为什么噗噗作响
16.流出来时
水不开时
水被“烫”时
17.向地上倒,清脆的噼叭声的是冷水,低沉的波波声是开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