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关于亚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亚洲既跨东、西半球,又跨南、北半球
B.亚洲跨低纬度、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C.亚洲既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又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
D.亚洲既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又临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洋
一般来说,各地的文化都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有着密切的关系,读“亚洲某地区的居民、服饰图”,回答问题。
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
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
2.影响如图所示居民服饰特点的自然条件是(
)
A.气候严寒 B.气候湿热,多河流
C.多地震
D.炎热干燥的气候
3.下列地理事物与其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菲律宾群岛——世界最大的群岛
B.贝加尔湖——世界最深的淡水湖
C.世界最高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D.世界最大的湖泊——里海
4.下列四条河流中,注入印度洋的是(
)
A.恒河 B.长江 C.鄂毕河 D.勒拿河
5.关于亚洲气候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气候强
D.海洋性气候强
6.亚洲冬季风的主要特点是(
)
A.温和多雨
B.寒冷干燥
C.寒冷湿润
D.高温多雨
7.亚洲周围的大洋,按顺时针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
A.北冰洋、印度洋、太平洋
B.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C.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
8.亚洲的气候复杂多样,其中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9.亚洲南部三大半岛从东向西依次是(
)
A.中南半岛、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B.中南半岛、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
C.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
D.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
读亚洲局部地区地理位置与气候要素变化图,完成10~11题。
10.从东亚到中亚降水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半球位置
D.地形地势
11.下列国家没有分布在图示区域的是(
)
A.日本
B.印度尼西亚
C.巴基斯坦
D.伊朗
读图回答12题。
12.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
A.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大西洋
B.伊朗高原 青藏高原 恒河平原 太平洋
C.阿拉伯高原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大西洋
D.阿拉伯高原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太平洋
二、综合题。
13.读“亚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亚洲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判断的依据是
。
(2)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
(山脉);B
(高原);
E
(河流)。
(3)亚洲南部三大半岛③④⑤,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序号和名称),原因是
。
(4)⑥处位于赤道附近,其气候类型是
,特点是
。
14.仔细观察下面“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
半球(东、西)、
半球(南、北)。
(2)纬度位置: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
带。
(3)海陆位置: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E
洋、F
洋、G
洋。西与A
洲相邻,西南与B
洲相邻,其分界线C是
运河,东隔
海峡与D
洲相望。
15.读“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甲
洲出发,途经乙
海东行,途中所经过A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是
。(要求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B至C沿途自然景观呈现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其原因是
。
(3)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的E海域位于
洋,因该海域地处板块的
(交界或内部)地带,故地震频发。
(4)马可·波罗返回的途中,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
A.下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冻雨,出现了大冰灾
B.当地传统民居是富有特色的高架屋
C.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在清真寺诵读《古兰经》
D.热情奔放的黑人跳起草裙舞
答案:
一、选择题
1---5
CAAAD
6----10
BDCAB
11---12
DD
二、综合题。
13.读“亚洲略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亚洲地势的主要特点是中部高,四周低,判断的依据是河流从中部呈放射状分布。
(2)填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A乌拉尔山(山脉);B青藏高原(高原);
E长江(河流)。
(3)亚洲南部三大半岛③④⑤,年降水量最少的是⑤阿拉伯半岛(序号和名称),原因是深居内陆,属热带沙漠气候。
(4)⑥处位于赤道附近,其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14.仔细观察下面“亚洲范围示意图”,请你描述一下亚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东、西)、北半球(南、北)。
(2)纬度位置:从地球五带的划分看,大部分地处北温带。
(3)海陆位置:东、南、北三面分别濒临E太平洋、F印度洋、G北冰洋。西与A欧洲相邻,西南与B非洲相邻,其分界线C是苏伊士运河,东隔白令海峡与D北美洲相望。
15.读“1271~1295年马可·波罗东行路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马可·波罗从甲欧洲出发,途经乙地中海东行,途中所经过A地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要求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2)马可·波罗东行途中,从B至C沿途自然景观呈现荒漠——草原——森林的变化,其原因是亚欧大陆该纬度的降水由沿海向内陆减少。
(3)马可·波罗返回时经过的E海域位于印度洋,因该海域地处板块的交界(交界或内部)地带,故地震频发。
(4)马可·波罗返回的途中,在F处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C
)
A.下了一场规模很大的冻雨,出现了大冰灾
B.当地传统民居是富有特色的高架屋
C.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在清真寺诵读《古兰经》
D.热情奔放的黑人跳起草裙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