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二第2单元第6课《孔雀东南飞》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5 13:1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孔雀东南飞》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的艺术成就。
(2)理解铺陈、排比、起兴的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2)培养学生结合语境欣赏诗歌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
3.德育目标: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封建家长制及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培养学生珍爱生活,敢于和一切腐朽势力作斗争的情操。
教学重点:
1.理清叙事诗的矛盾冲突和曲折情节。
2.了解叙事诗中通过人物对话揭示人物形象的艺术性。
教学难点:体味人物性格及诗句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体味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感情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课时安排]:2 课

[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一、导语设计:
古今中外,有许多可歌可泣、优美动人的爱情故事,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听过一些爱情传说或故事呢?请同学们起来讲述一下自己所知道的爱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个关于焦仲卿和刘兰芝的荡气回肠、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
【介绍《孔》和“乐府”、“乐府诗”】
1、《孔》,见课文P95注释①,另增加:全诗353句,1785字,被清代王世贞在《艺苑卮言﹙卮zhī言——卮,小酒杯。卮言,酒后之言,无稽之言﹚》中称为“长诗之圣”。
2、注释②上说《孔》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那么,什么是“乐府”呢?
乐府:原是西汉武帝刘彻设立的专管音乐的官署,它的具体任务是制定乐谱,培训乐工,搜集歌词,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乐府诗”是指这个机构为配制乐曲而由文人制作或从民间采集的诗歌,这些诗歌主要是用来入乐的,但并不全部入乐。魏晋时期开始把“乐府诗”简称为“乐府”,于是“乐府”也由机构名称演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诗体的名称。中国文学自《诗经》楚辞后,继之而起的就是两汉乐府诗歌,而《孔》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介绍小序】
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成诗经过。序中的“遣”“逼”二字集中地体现了故事的矛盾冲突,全诗也围绕着这两个字展开情节。
【内容介绍】
起 兴﹙首两句﹚
开 端(从“十三能织素”到“及时相遣归”):兰芝被遣。
发 展(从“府吏得闻之”到“二情同依依”):夫妻誓别。
进一步发展(从“入门上家堂”到“郁郁登郡门”):兰芝抗婚。
高 潮(从“阿母谓阿女”到“自挂东南枝”):双双殉情。
尾 声(从“两家求合葬”到“戒之慎勿忘”):告诫后人。
第 二 课 时
【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刘兰芝,其他人物一笔带过,点到为止﹚
★刘兰芝:美丽大方、才貌双全、勤劳贤惠、果敢刚强、
从容镇定、重情重义、坚贞执着、不慕荣华。
“十三能织素……及时相遣归”
师:十三……,十四……,十五……,这叫什么手法?
刘兰芝在十三岁时只学习了织绢,十四岁时只学习了裁剪衣服,十五岁只学习了弹箜篌,十六岁时只学习了诵诗书吗?这叫什么手法?
---------本段用了铺陈排比、互文的手法,按时间顺序进行纵向的铺陈。罗列数字,是交叉表述,并非她在具体的那年里只做了一件事情。突出兰芝多才多艺、有教养的特点,后面的描写突出了她的勤劳贤惠、果敢刚强。
“鸡鸣外欲曙……精妙世无双”
师:请用本段中一个词概括本段内容﹙严妆﹚
本段用了什么手法?此时此刻的兰芝为何要严妆?﹙兰芝是在什么情况下严妆的?按一般的逻辑推理,在这种情况下本该是怎样的表现?而兰芝却是怎样做的,表现了什么?﹚严妆时又为何要“事事四五通”?
---------用铺陈排比的手法详写兰芝离家的打扮,由足至头、至腰、至耳、至指、至口、至步,一连串夸张性的铺陈,旨在描写她的美,更表现她的从容镇定。“事事四五通”表明了她欲去却又不忍遽去的矛盾心理和无奈,故意拖延时间。
“媒人下床去……郁郁登郡门”
师:这段描写对刻画刘兰芝的形象有何好处?﹙提示郡守家富有吗?那么兰芝对这富有的郡守感兴趣吗?兰芝想做什么——心思依然在焦身上。所以这段铺张的场面突出了兰芝的什么?﹚
----用铺陈排比手法写太守办喜事豪华场面,显示兰芝不为富贵所动的情操,也形成了太守家的喜和兰芝、仲卿的悲之对照,强化了悲剧性。
总结:本诗铺陈排比有利于塑造人物形象,也为诗歌带来了声律和色彩之美。
人物对话塑造性格:
1、和家婆的对话——“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不卑不亢 ,举止得体。
2、和小姑的对话——有礼有节。
3、和焦仲卿的对话——对爱情的忠贞。
4、和家兄的对话——“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外柔内刚 。
★焦仲卿:忠于爱情、消极反抗、忍辱负重、是非分明。
★焦母:蛮横无理、独断专行,对儿子软硬兼施。
★刘兄:性行暴戾,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
总结: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1、富有个性化的对话和语言
2、简洁的人物行动刻画﹙分析焦母时﹚
【重点引读、赏析的段落】
1、开头五段:人物的矛盾冲突突出,十分尖锐。﹙要求找出每人对话中推动情节发展,凸现尖锐矛盾的句子﹚
兰芝:“妾不堪驱使”、“及时相遣归”
仲卿:“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焦母:“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兰芝和焦母势不两立,仲卿消极反抗,矛盾冲突由此展开。
2、“府吏闻此变”——“千万不复全”
人物细腻的思想感情:
仲卿先贺,继怨,后誓“吾独向黄泉”。兰芝先体谅同情,后誓“黄泉下相见”。仲卿的“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兰芝的“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作者的叙述语“生人作死别,恨恨哪可论”,都是极妙诗句,艺术表现力极强。
【起兴和结尾】
开头以“孔”托物起兴,由美禽恋偶联想到夫妻分离,给全诗笼罩上悲剧气氛。结尾用浪漫主义手法,用鸳鸯双飞寄托对自由、幸福的向往。这样,全诗以孔雀失偶兴起,以鸳鸯双飞作结,首尾呼应,诗意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