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奇妙的化学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1 奇妙的化学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25 15:0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1.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B.车胎爆裂
C.木条燃烧
D.玻璃破碎
2.下列2007年的科技成果主要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干细胞
B.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恒星
C.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
D.量子通讯距离创下新记录
3.
北京市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绿色奥运”,改善环境、保护环境,应该从我做起。以下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不用或少用含磷洗衣粉
C.垃圾采取分类回收
D.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4.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

A.硫是淡黄色固体
B.硫受热会融化
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
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钢铁生锈
B.高粱酿酒
C.蜡烛受热熔化
D.用“84”消毒液消毒
6.下列变化中,有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是(

A.纸张燃烧
B.粮食酿酒
C.火药爆炸
D.湿衣服晾干
7.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其主要变化为化学变化的是(

A.台风
B.雪灾
C山体滑坡.
D.森林火灾
8.2008年6月14日是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以下是我省部分文化遗产,其制作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9.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10.
某班组织了以“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吗 ”为主题的辨论赛,正方观点是“环境污染都是化学惹的祸”,反方观点是“环境污染不全是化学惹的祸”。下列各项不能成为反方观点论据的是


A.病菌导致流感
B.汽车鸣笛产生噪音
C.燃放鞭炮形成烟雾
D.电磁辐射引发白血病
11..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
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12.
你在学习绪言时知道“化学在保证人类的生存并不断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以使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除此之外,请利用你已有的化学知识再举一个例子:

13.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热点紧密联系。试回答:
塑料是由石油炼制的产品制成的。自今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塑料购物袋的有偿使用制度。从化学角度看,实行这一制度的好处是:




14.当前,我国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粮食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的能源,通过化学方法解决问题,为我国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其中有:①高效化肥的合成②新型药品的开发③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分子而得到氢所得到氢气作为燃料④寻找快速降解塑料、橡胶等化工产品再利用的途径⑤研制人造血管⑥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⑦研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健康问题______________
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
能源问题_______
______
粮食问题_________
____
15.写出下列物质或元素的符号:
水:
氧气:
氢气:
碳:
硫:
铁:
附答案:
1.C解析:A属于生物学研究范畴;B属于天文学研究范畴;C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涉及物质的制取,是化学变化,属于化学研究范畴;D属于信息科学研究范畴。
2.A解析:废旧电池含有镉、汞等的重金属盐,随意丢弃,会污染土壤和水源,A不利于环境保护;含磷洗衣粉进入水体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水中藻类物质过度繁殖,过多消耗水中的氧气,危害水中生物的生存;垃圾采取分类回收,既变废为宝,又减少了环境污染,绿色植物可有效吸收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和烟尘,也会因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因此B、C、D都有利于环境保护。
3.C解析: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车胎爆裂、玻璃破碎是物质的形状发生的变化,这些均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木条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水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4.D解析:A涉及的是硫的颜色和状态,B、C涉及的是硫受热发生的状态变化,这些均没有新物质生成,都不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而D中硫燃烧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有新物质生成,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5.C解析:蜡烛受热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并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6.D解析:松枝烧制成炭黑(徽墨),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7.D解析:森林火灾属于燃烧现象,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其余均是物理变化。
8.
C
解析:炼钢是指在高温条件下,利用氧气或铁的氧化物将生铁中过量的碳和杂质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炉渣而除去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9.D解析:湿衣服晾干属于物理变化,其余选项属于化学变化。
10.D“新物质”就是与不同于变化前的物质,所谓不同的物质,应理解为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当然性质上也必然不同。
11.
C
解析:鞭炮燃放属于化学变化。
12.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或利用化学合成药物,确保人体健康,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13.

高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或耐高温)


节约石油②减少塑料对环境的污染
14.②⑤
④⑥⑧
④⑥⑧

15.
H2O
O2
H2
C
S
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