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型:实验课
课题: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课标要求:
1、进一步学会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方法;学会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初步学会根据反应原理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会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2、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一些化学性质。
内容与学情分析:
本课是初中化学课本中最重要的一个实验: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
,让学生学会如何制取二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例如:仪器的连接,物质的取用和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教学建议:
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实验。
进行分组实验。
小组内合作探究,共同完成实验。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巩固二氧化碳的性质
。
能力目标: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性实验,使学生获得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逐步学会通过实验来研究物质极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1、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融洽的师生关系。
2、通过二氧化碳制取的探究性实验,进一步使学生获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难点: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仪器及药品:
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坩埚钳、石灰石、稀盐酸、木条、火柴、蒸馏水、烧杯、蜡烛、石灰水。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设计意图
[复习知识]
二氧化碳实验制法的原理、步骤、装置类型、收集方法,可以让几个学生来完成
思考,回答问题。
这一过程既为了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也为下面的新课知识打下埋伏。
[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就来实际看一下,如何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及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引发探究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明确任务]找学生阅读P137
明确任务
让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
[做好准备]1、你需要准备以下实验用品:锥形瓶、分液漏斗、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水槽、酒精灯、玻璃片、量筒、石灰石、稀盐酸、木条、火柴、蒸馏水、烧杯、蜡烛、石灰水。2、你需要学会连接实验仪器及检验装置气密性。
认识实验用品、学会连接实验仪器及检验装置气密性。
认识各仪器及使用方法。
[友情提示]稀盐酸有一定的腐蚀性,使用时要尽量小心。独立完成制备气体的实验,建议先熟悉实验的各项任务、基本程序和具体操作,以防当时实验时忙乱。
认真阅读,熟悉友情提示。
培养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
[动手实验]1、二氧化碳的制取思考:二氧化碳制取的实验步骤?点拨:一连接装置
二检验装置气密性
三加入药品
四收集气体
小组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步骤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提问]如何连接实验装置?如何检验装置气密性?如何收集气体?如何检验和验满?
思考、表达完成实验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将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
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完成实验。
[交流共享]分组交流实验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
小组交流、共享成功经验。
培养合作能力、实验能力。
2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实验一]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认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实验二]证明二氧化碳的溶解性
观察现象描述现象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理念。
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实验三]证明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
观察石蕊变色现象,思考其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实验四]证明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的反应
认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实验五]证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的性质
认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实验现象与结论]要求学生填写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认真填表
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
[反思交流]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步骤有哪些?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与同学交流?
小组交流完成问题
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与方法?
总结课堂,交流见解。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查缺补遗,明确知识。
[达标练习]完成达标练习,反馈学情。画出实验室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如何检验和验满二氧化碳?
完成达标练习。
完成达标练习,反馈学情。
[布置作业]
画出实验室氧二氧化碳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并标出给仪器的名称。写出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操作步骤?填写实验报告
独立完成作业。
强化对重点知识的巩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