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水的组成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4.2 水的组成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0-26 10:4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2水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水的物理性质;
(2)、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水的组成、水分子的构成;
(3)、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2)、体会化学物质、化学反应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
(3)、增强学生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
(1)、电解水实验及根据实验现象确定水的元素组成;
(2)、水的微观构成。
三、教学难点
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电解水的过程,从宏观现象转向微观分析。
四、教法学法
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教学辅助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法
五、教具准备
教学用品:水电解器、直流电源、氢氧化钠溶液、纯水、酒精灯、小木条
教学程序
【引入】创设情境,观看多媒体展示水美和水污染的图片导入本节所学内容;
【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到水的重要性,唤起学生节水意识,激起学习兴趣;
【板书】4.2
水的组成
【提问】在了解水的组成之前,水作为我们熟悉的物质,学生谁能总结水的物理性质;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对应课本内容并结合水的常识练习总结;
【板书】一、水的物理性质
无色
液态
无味
在4℃时,密度最大
沸点:100℃
凝固点:0℃
【提问练习】1、冰能浮在水面上,与水的哪个性质有关?
玻璃瓶中的水结冰后为什么常将瓶子冻裂?
高原地区烧开水为什么要用高压锅?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知识归纳和灵活运用能力;
【过渡】今天我们像科学家一样来重点学习如何探究水的组成;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阅读《观察活动》体会探究水的组成的方法,了解氢气的相关性质和检验方法;
【教师活动】演示电解水实验,并强调实验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和实验现象,利用水的化学式引导学生共同分析电解水的产物及检验方法,判断电解水的产物,鼓励学生尝试写出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和电解水的结论;
【学生活动】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小组讨论分析实验产物、检验的方法,试着得出电解水的产物和结论并解释原因,完
成学案中的实验表格和相关知识填空:
现象:
通电时:两个电极表面产生气泡
通电一段时间后: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2:1
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
用燃烧的木条
检验现象:
小木条复燃
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电解的产物:
氧气(O2)
氢气(H2)
【教师活动】在学生发言说明电解水实验的现象、产物成分、检验方法和电解水实验有关水的组成的结论后,教师帮助修改并完善说法,并强调说明:由于产物是含有氧元素的氧气和氢元素的氢气,根据已有知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表明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种类也不发生改变,所以反应物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同时注意知识的拓展:在物质检验中还学习了氢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板书;
【板书】二、水的组成:
1、探究方法:电解水实验(现象、产物、检验方法、注意事项)
2、电解水文字表达式:水
氧气
+
氢气
分解反应
H2O
O2
H2
电解水结论:(1)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理论依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知识拓展: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最小、不
溶于水
氢气的可燃性: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产物为水
氢气
+
氧气

氢气检验方法:用燃烧的小木条检验
【讨论交流】将改进后的装置与改进前装置相比,让学生们讨论改进后装置的优点;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实验观察、分析探究能力,体会探究物质组成的方法,并培养学生改进实验的思想;
【过渡】通过电解水实验的结果: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可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那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2:1能说明什么结论?
【学生活动】阅读书上相关内容,按照学案知识引导的顺序填空,并思考、讨论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2:1对于水分子的构成有什么意义,并说明原因;
【教师活动】听取学生发言后,教师演示幻灯片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之比为2:1与水分子的构成关系,说明原因;
在解释过程中为了加深学生印象,利用多媒体演示水分子电解的正逆动画微观过程,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板书】二、水的组成:
电解水结论:(2)每个水分子有2个氢原子和1
个氧原子构成;
理论依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设计意图】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微观分析能力,使学生形成从宏观到微观的物质认知规律;
【过渡】我们利用电解水实验说明了水的组成和微观构成,那电解水实验还有什么实际用途吗?
【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课本了解并总结水电解的实际用途;
【板书】三、水电解用途:
制取氢气、氧气;
氢气用作燃料;
氧气供给呼吸;
【思考题】电解制取氧气、氢气有如此大的用途,为什么没有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广泛应用呢?(从能源、安全的角度分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体会能源危机和改变能源结构的必要,为以后氢气的学习做铺垫; 
【课堂小结】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关水的哪些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P110
1、2、3、4(巩固练习内容附后)
【板书设计】
4.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物理性质:
①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②标准大气压下,凝固点0℃,沸点100℃
③4
℃时密度最大
二、水的组成:
①电解水实验现象、产物、检验方法、注意事项
电解水文字表达式:水
氧气
+
氢气
分解反应
H2O
O2
H2
②水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理论依据: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不变;
③水分子构成
:每个水分子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理论依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电解水反应的用途
四、知识拓展:1、氢气的性质及检验;
2、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元素种类、质量也不发生改变;
【巩固练习】
1.水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物质。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B.4摄氏度时,水的密度最小
C.物质都是热胀冷缩,所以温度越低,水的体积越减小,结冰后体积更小
D.水和冰混在一起就成了混合物
2.下列有关水的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由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B.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C.水由氢和氧构成D.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3、有如下微粒:H、O、H2、O2、H2O按要求回答各问: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___;
(2)通电分解水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______;
(3)水分子分解后生成的新微粒是__________________;
(4)当水变成水蒸气时,_________________
没发生变化。
4、右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列问题:
(1)检验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
的方法是

现象是

证明该气体是
;检验
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方法
,现象是

证明该气体是
。A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与B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比是

(2)电解水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3)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每个水分子由
构成。
还进一步证明了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改变,原子的


不发生改变。
通电
点燃
2
氢分子个数
2
氢气体积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含有相同数目分子数
1
==
1
==
氧分子个数
氧气体积
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数量不变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
氢原子个数
1
==
氧原子个数
通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