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芦花荡》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芦花荡》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5 20:2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八上《芦花荡》第一课时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测测你的注音速度!
苇塘(
)
竹篙(
)
撑船(
)
疟子(
)
寒噤(
)
舀(
)
拧(
)
蹿(
)
仄歪(
)
飒飒(
)
泅(
)
张皇(
)
2.下列句子的空缺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①小女孩(
)在船边,用两只小手(
)着水玩。
②鬼子们追上来,看看就(
)上了船。
A.扒淘

B.趴


C.扒掏

D.趴


3.填空。
《芦花荡》是________(作者)的著名短篇小说。故事发生在________的岁月里。在充满诗情画意的________里,一个干瘦的老头子,整天自如地穿梭着,他让________感到快乐,让________感到胆寒。他自信,他自尊;他有柔情,有热血,有仇恨,他是一只勇敢的________。
4、你能给下列词语一个合理的解释吗?(相信你,没错的!)
①编算:
②寒噤:
③蹿:
④张皇失措:
5.改正下列句中的错别字
(1).小女孩子扒在船边,用两只小手掏着水玩。


(2).在那里,鲜嫩的卢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荣,正在迎风漂撒。(

(3).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亨亨起来。小女孩子安尉她,又好像是报怨。(

二、课内阅读
①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②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③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④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⑤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⑥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⑦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⑧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6.第①段中“呆望”一词的具体内容有哪些?此段属于_______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7.第②段“……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小船又飘回来……”体现船行的什么特点?那我们猜想的是怎样的撑船人?



8.文中对主人公“老头子”的外貌描写顺序是_______
,主要抓住哪个特点来刻画的?



9.“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怎样理解这句话,用自己的话概括,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10.“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点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三、课外阅读。

采蒲台的苇

孙犁
我到了白洋淀,第一个印象,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我渐渐知道,苇也因为性质的软硬、坚固和脆弱,各有各的用途。其中,大白皮和大头栽因为色白、高大,多用来织小花边的炕席;正草因为有骨性,则多用来铺房;白毛子只有漂亮的外形,却只能当柴烧;假皮织篮捉鱼用。
我来得早,淀里的凌还没有完全融化。苇子的根还埋在冰冷的泥里,看不见大苇形成的海。我走在淀边上,想像假如是五月,那会是苇的世界。
在村里是一垛垛打下来的苇,它们柔顺地在妇女们的手里翻动。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关于苇塘,就不只是一种风景,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成为冀中的名胜。
这里的英雄事迹很多,不能一一记述。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敌人的炮火,曾经摧残它们,它们无数次被火烧光,人民的血液保持了它们的清白。
最好的苇出在采蒲台。一次,在采蒲台,十几个干部和全村男女被敌人包围。那是冬天,人们被围在冰上,面对着等待收割的大苇塘。
敌人要搜。干部们有的带着枪,认为是最后战斗流血的时候到来了。妇女们却偷偷地把怀里的孩子递过去,告诉他们把枪支插在孩子的裤裆里。搜查的时候,干部又顺手把孩子递给女人……十二个女人不约而同地这样做了。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能是一个。
枪掩护过去了,闯过了一关。这时,一个四十多岁的人,从苇塘打苇回来,被敌人捉住。敌人问他:“你是八路 ”“不是!”“你村里有干部 ”“没有!”敌人砍断他半边脖子,又问:
“你的八路 ”他歪着头,血流在胸膛上,说:“不是!”“你村的八路大大的!”“没有!”
妇女们忍不住,她们一齐沙着嗓子喊:“没有!没有!”
敌人杀死他,他倒在冰上。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
“没有!没有!”
这声音将永远响在苇塘附近,永远响在白洋淀人民的耳朵旁边,甚至应该一代代传给我们的子孙。永远记住这两句简短有力的话吧1



1947年3月
11、“人和苇结合得是那么紧”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请具体回答。

12.选文的对话有什么特点?表现了采蒲台人什么样的性格?

13.“仇恨是一个,爱是一个,智慧是一个。”分析这句话的意思以及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仇恨是一个:

爱是一个:

智慧是一个:


作者的感情:

14.如何理解“血冻结了,血是坚定的,死是刚强!”这句话?



15.抗日战争虽已远去,当你看到这如歌如泣的故事时,有些什么感受?




四、写作
16.模仿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写家乡的景物。要求:①300字左右;②景中要有情。
参考答案:
1.
wěi ɡāo chēnɡ yào jìn yǎo nǐnɡ cuān zè sà qiú huánɡ
2.D
3.孙犁
抗日战争
芦花荡
抗日将士
日本鬼子
鱼鹰4.①方言。这里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②因寒冷而哆嗦。这里指疟疾发作时的症状。
③向上或向前跳。
④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5.(1).扒(趴)
掏(淘)
(2).卢(芦)
荣(绒)漂(飘)
(3).亨亨(哼哼)
尉(慰)
报(抱)
6.“星星……”、“水鸟……”“苇子……”
景物
烘托“阴森黑暗”的环境气氛,“苇子”狠狠向上钻又表现白洋淀人民的威武不屈,为下文表现苇塘人民从容而又自信地进行一场惊心动魄的斗争创造典型的环境气氛。
7.轻盈、轻快的特点。有着娴熟的水上经验。
8.由远到近由粗到细
抓住精明强干,特别有精神、敏锐、机智,英勇果敢的特点。
9.你把任务交给我,我就凭借自己水上的本领,保证万无一失,完成任务。
自信,自尊。
10.不能去掉。这一词为下文发生的事情作铺垫。
11.是水养活了苇草,人们依靠苇生活,这里到处是苇,人和苇结合得那么紧。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12.简洁;表现了采蒲台人对敌人的恨。 13.有对敌人的恨,有对同志对乡亲对亲人的爱,还有她们应付敌人的聪明智慧,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敬佩、尊敬之情。
14.句中的“血”含义不同:第一个是指英雄的鲜血在冰上凝固了,第二个是指英雄虽然牺牲了,但他的意志是坚定的,是不可摧毁的,是永远留在人民心里的。他的死震撼了每个人。 1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