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清单
01 知识梳理
1.光沿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按获取方式可将光源分成 光源和 光源.
(2)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均能说明光的 .
(3)光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大小为c= m/s.
(4)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 单位.
2.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被 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简记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的反射有 和 两种,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3.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 .
(2)成像特点: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 的.
4.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两线分居;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 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u和f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与物关系
v与f的关系
倒、正
大、小
虚、实
u>2f
倒立
缩小
像
异侧
fu=2f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f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u=f
不成像
u
放大
像
侧
v>u
6.光的色散
(1)定义:经水折射后的太阳光照到屏幕上,变成了一个 的光斑(色光).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光的色散.
(2)白光可以分解为红、 、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见,白光是由各种色光 而成.
(3) 、 、 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4)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允许 的色光决定的.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的色光决定的.
7.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的成因: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W.矫正方法: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
(2)远视眼的成因:它将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W.矫正方法: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W.
02 知识对比
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反射面平整光滑
图示
反射特点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行
视觉特征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来明亮、刺眼
能否成像
不能成像
能成像
相同点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实像和虚像
实像
虚像
形成
实际光线会聚
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
承接
能用光屏承接
不能用光屏承接
画法
用实线表示
用虚线表示
观察
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
03 实验突破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2)实验过程: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③反射角 入射角.
(4)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 ;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 ;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 的.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装置: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2)实验过程: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点燃蜡烛A,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所成的像重合为止,这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同时在纸上标明两蜡烛的位置,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呈现像.移动蜡烛A,重复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像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大小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4)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 ;③选取A、B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是 ;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的原因 .
(5)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所成的像是 、 的 像.
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装置: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
(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进一步实验,分别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1倍焦距处和1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观察光屏是否能够呈接像和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记录物距、像距和对应的成像特点.
(3)实验结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成 、倒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 、 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处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成 、正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处时,不能成像.
(4)交流讨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 W.某小组实验时对图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蜡烛换成LED灯的优点是 ,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 .
04 图片展示
教材图片
考查内容
桥的倒影
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 成像,其原理是光的 .
筷子“折”断了
如图所示,筷子“折”断了是由于光的 现象,此时看到的是水下面部分筷子的 像,看到的像的位置比实际筷子的位置要 ,故看起来好像从水面部分折断.
知识清单
知识梳理
1.(1)发光 天然 人造 (2)同种均匀 直线传播规律 (3)不同 真空 3.0×108 (4)距离 2.(1)反射 (2)同一 两侧 等于 (3)镜面反射 漫反射
(4)可逆 3.(1)光的反射 (2)虚 相同 相等 对称 4.(1)斜射 偏折
(2)同一平面 法线 大于 增大 不变 可逆 5.实 等大 放大 正立 虚 同 6.(1)彩色 (2)橙 蓝 混合 (3)红 绿 蓝 (4)透过 (5)反射
7.(1)前 凹透镜 (2)后 凸透镜
实验突破
实验一:(3)同一平面 法线 等于 (4)传播路径 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可逆 实验二:(3)虚 相等 相等 垂直 (4)黑暗 观察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 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5)光的反射 正立 等大 虚 实验三:(3)缩小 实 放大 倒立 2倍焦距 放大 虚 1倍焦距 (4)同一高度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现象更明显 便于比较像的大小
图片展示
平面镜 反射定律 折射 虚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