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新版七上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2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版新版七上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2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5 16:2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第14课 东汉的建立与衰亡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东汉的建立刘秀(公元5-公元57),字文叔,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出身于河南南阳郡的地方豪族。九岁时,父亲病故,由叔父抚养成人,叔父罢官后回乡以耕种为生。曾到都城长安,进入太学求学,高才好学,深受南阳士大夫们的器重。东汉的建立第一,刘秀以南阳豪族汉宗室的身份参加农民起义,以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军功获得声名和地位。
第二,刘秀在河北废除王莽苛政,释放囚徒,恢复汉制,赢得民心。
第三,在官僚和地主的支持下,公元25年,刘秀称帝,沿用汉的国号。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一、东汉建立与光武中兴1.东汉建立2.光武中兴光武中兴 光武帝在位30多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光武中兴”。何为“光武中兴”? 文物解读“光武中兴”东汉铜奔马
(甘肃武威雷台汉墓出土) 以俊逸优美的姿态,折射出东汉前期开拓进取、孜孜求治的精神风貌。 文物解读“光武中兴” 以其先进的造船技术,反映了手工业的生产水平。东汉陶船(广东广州出土) 文物解读“光武中兴” 以其滑稽、喜乐的形象,浓缩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局面下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汉说唱俑(四川成都出土)光武中兴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八·汉纪六十》“天地之性,人为贵。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其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以上皆见《后汉书?光武帝纪》为什么会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尊重人性,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
增加劳动力,提高了劳动者的积极性。
鼓励垦荒,与民休息,减轻赋税,减轻兵
役和徭役。
为什么会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 帝(光武帝)每旦视朝,日仄(zè,太阳偏西,约下午二时左右)乃罢……虽以征伐济大业,及天下既定,乃退功臣而进文吏,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故能恢复前烈,身致太平。
——(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勤于政事,孜孜求治偃武修文,不尚边功明察朝政,总揽朝纲躬行节俭,奖励廉洁中兴下的隐患光武帝刘秀出身于怎样的家庭?他是靠什么人的支持当上皇帝的?他的诸多措施中有没有留下隐患?出身于河南南阳郡的地方豪族在官僚、地主支持下,扩张势力,称帝复汉——对豪族优容、退让总揽朝纲,重用尚书台,削弱三公——皇权集中(1)表现政治:朝廷新贵,享“累世公卿”的政治特权
经济:地方上占有大量土地
军事:拥有私人武装
文化:凭借精通儒学的文化优势成为官宦世家,
甚至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位
二、东汉后期的特点(2)影响
豪强地主之间往往形成不同集团,分别与朝廷中的不同势力勾结,互相争夺权利,使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地方——豪强地主坞堡庄园中央——外戚宦官专权严重东汉和帝以后各帝即位年龄通过阅读以上材料,可以得到哪些历史信息?社会长期动荡不安发如韭,剪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
小民从来不可轻。
——东汉民谣(富人)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最不除(罪不容赦)也。
——(东汉)《太平经》富 人穷 人面对这样的社会动荡,百姓们怎么做?三、黄巾起义2. 时 间:3. 领导人:张角4. 特 点: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织发起的起义5. 结 果:失败6. 影 响: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群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皇权衰弱军阀混战1. 原 因: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尖锐公元184年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以民为贵
和谐兴盛豪强地主势力膨胀、外戚宦官专权——衰刘秀建立东汉、光武中兴——立读一读西汉末年朝政乱,王莽把权来改制。
豪强支持刘秀建,光武中兴强政权。
豪强外戚宦官现,黄巾起义摇东汉。
叹东汉、惜东汉、忆东汉!
牢记治国百姓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