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b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2016届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b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5 21:1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B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如图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4.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24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M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T
6.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8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7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M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y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I
7.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包括(  )/
①《雅典政治制度》②《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③《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④《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N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I
8.列宁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3
选项


A
拜占廷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i
拜占廷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h
B
日本进行大化改B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i
C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V
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V
D
马可?波罗来华b
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q
A.A B.B C.C D.D4
9.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临时政府的军队偷偷地去收缴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从而引发人民起义,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被迫逃到郊区的凡尔赛.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i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776年美国的约克镇A
C.1871年法国的巴黎 D.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10.如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1921﹣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11.水力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主要动力,受水力限制,最初的工厂大多建在河边,自从一种新的动力工具使用后,工厂就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这种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的动力工具是(  )
A.珍妮机 B.瓦特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12.如图所示海报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画中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在硝烟中飘扬,画上的文字是“记住12月7日”“我们保证这些死者不会白白牺牲”.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  )
A.爆发了内战 B.实施罗斯福新政
C.对日本宣战 D.提出杜鲁门主义
13.1947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为了维护战后的安全和在世界上地位,西欧国家(  )
A.进行了殖民掠夺 B.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C.建立了北约组织 D.走上了联合发展道路
14.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6612961
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7分,第16小题10分,第17小题12分,共29分.
15.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 年增 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 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归纳 1953﹣1978 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
17.200多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战争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系……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什么?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年份
移民增长数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6612961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大国崛起》
(3)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说罗斯福是“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4)综合以上村段材料,指出美国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提供了哪些借鉴?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常州市临江中学九年级(下)月考历史试卷(4月份)(B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
1.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用泥制陶的事实 D.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的历史知识,重点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解答本题关键的是要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如“秦代封泥”,“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等,这些重要信息说明了当时已经出现了郡和县,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郡县制取代了西周以来的分封制,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史实,B项在西汉时期已经出现了,C项在秦汉以前就出现了,只有D项正确.
 
2.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如图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
【分析】本题考查了宋代南方经济繁荣发展的情况.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南方水稻、棉花、茶叶、瓷器、造船、纸币等说明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这样就知道南方经济繁荣的状况了.
【解答】由图中的瓷器、造船及纸币的出现,知道宋代制瓷业、造船业发达,商业繁荣;都是在南方,说明了南方经济繁荣.A、C、D项都描述片面.
故选B.
 
3.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
A.出现了最早的纸币 B.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
【考点】史实辨析题;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文化.
【解答】A.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前期.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C.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宋朝是我国词创作的繁荣时期.
故选B.
 
4.据资料统计,从1862﹣1894年这30余年中,李鸿章所主办和参与筹办的“新政”事业占中国这一时期举办的全部新政的80%以上,其范围包括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李鸿章“新政”事业的主题是(  )
A.废除八股取士,举办新式教育
B.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
C.引进先进技术,兴办民族工业
D.学习西方思想,改变传统习俗
【考点】洋务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洋务运动的认识.由材料中“从1862﹣1894年”“军火、采矿、民用,此外还举办新式学校”可知李鸿章的“新政”指的是洋务运动.
【解答】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而不是发展民族工业,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不是西方思想,故D项错误.中国废除八股取士是在1905年,故A项错误.发展近代产业,抵御外侮,是洋务运动的出发点,是洋务运动主题.故B项正确.
故选B.
 
5.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考点】中国近代史综合题.
【分析】本题考查重要人物所反映的时代特征,重点掌握林则徐、张謇、佟麟阁的事迹.
【解答】从题干重要人物分析,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虎门销烟的背景是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张謇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回家乡创办大生纱厂.詹天佑是洋务运动中派出学习的留学生,佟麟阁在七七事变中领导二十九军坚决抵抗日本的侵略,最后壮烈牺牲,从这些人物的贡献中看出是百年耻辱,民族抗争.
故选C.
 
6.新华社电文曾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决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上所做的战略决策是(  )
A.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D.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改革开放的成就和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内容.
【解答】据所学知,“改革大幕开启的标志性会议”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伟大战略决策.
故选D.
 
7.某班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其搜集的主要参考书目应包括(  )
①《雅典政治制度》②《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③《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④《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城邦和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分析】本题考查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解答】蓝色的地中海文明包括①《雅典政治制度》和②《罗马:从共和走向帝制》.③《尼罗河畔的金字塔世界》是大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④《古兰经与伊斯兰文化》是中世纪的文明,③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列宁指出:“最可靠、最必要、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忘记基本的历史联系.”这个“历史联系”就是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A
拜占廷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
拜占廷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
B
日本进行大化改
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加速了封建国家的分裂
D
马可?波罗来华
开辟了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A.A B.B C.C D.D
【考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日本的大化改新;琅城起义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马克波罗东行与《马可波罗行纪》.
【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古代史相关史实的因果关系搭配.
【解答】拜占廷人长期采取封闭保守的态度是拜占廷文明被历史大潮所淘汰的主要原因;日本进行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不是大化改新;中古西欧城市兴起与封建国家的分裂没有直接关系,马可?波罗来华的见闻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但他没有开辟从欧洲到亚洲的新航路.
故选A.
 
9.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凌晨,临时政府的军队偷偷地去收缴国民自卫军的大炮,从而引发人民起义,以梯也尔为首的临时政府被迫逃到郊区的凡尔赛.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776年美国的约克镇
C.1871年法国的巴黎 D.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
【考点】巴黎公社.
【分析】本题考查巴黎公社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巴黎公社的建立.
【解答】影片中的镜头中有梯也尔这个人物,他是镇压法国巴黎公社刽子手,因此该镜头反映的史实是巴黎公社革命,发生于1871年法国的巴黎.而1640年英国伦敦发生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镜头中应该有查理一世召开议会,1776年北美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镜头中应该有签署《独立宣言》,1917年俄国的彼得格勒发生武装起义,镜头应该有列宁到斯莫尔尼宫指挥起义.
故选C.
 
10.如图为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其中1921﹣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的原因是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改革
【考点】苏俄新经济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
【解答】观察题干中的《苏俄(苏联)1913﹣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可以发现1921﹣1925 年粮食作物产量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21年,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直接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小农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故选B.
 
11.水力是工业革命初期的主要动力,受水力限制,最初的工厂大多建在河边,自从一种新的动力工具使用后,工厂就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这种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的动力工具是(  )
A.珍妮机 B.瓦特蒸汽机 C.发电机 D.内燃机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应重点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发明.
【解答】依据题干“自从一种新的动力工具使用后,工厂就集中在城市进行生产,这种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的动力工具”判断是瓦特蒸汽机.1785年,改良蒸汽机开始用作纺织的动力机.其他工业部门随后也广泛使用蒸汽动力.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促进了机器制造、冶金、采矿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技术革命.19世纪上半叶,英国的工场手工业基本上被大机器生产所取代.珍妮机不是动力机器,发电机和内燃机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动力机器.
故选B.
 
12.如图所示海报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画中一面残破的美国国旗在硝烟中飘扬,画上的文字是“记住12月7日”“我们保证这些死者不会白白牺牲”.这一事件发生后,美国(  )
A.爆发了内战 B.实施罗斯福新政
C.对日本宣战 D.提出杜鲁门主义
【考点】太平洋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珍珠港事件.
【解答】依据题干中“记住12月7日”“我们保证这些死者不会白白牺牲”的信息可知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本特遣舰队对美国太平洋舰队所在地珍珠港发动突然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规模最大化.
故选C.
 
13.1947年,丘吉尔说:“现在的欧洲是什么?它是一堆瓦砾,是一个藏骸所,是瘟疫和仇恨的发源地。”为了维护战后的安全和在世界上地位,西欧国家(  )
A.进行了殖民掠夺 B.签署了《凡尔赛和约》
C.建立了北约组织 D.走上了联合发展道路
【考点】欧盟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欧洲联合.
【解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主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共同发展,维护自己的安全.1967年,成立了欧洲共同体,走上了联合发展道路,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发展,也提高了欧洲共同体在国际上的地位.
故选D.
 
14.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 D.生物工程技术
【考点】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发展特点及用途.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
【解答】题文中托马斯?弗里德曼的话“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中“相连”两个字就已经暗示出答案是A.因为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快是因为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出现造成的.
故选A.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15小题7分,第16小题10分,第17小题12分,共29分.
15.整顿吏治事关国家长治久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丞相,秦官,金印紫授,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太尉,秦官,金印紫授,掌武事……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授……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摘自班固《汉书》卷一九《九官公卿表》
材料二 唐太宗把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的官员)的名字写在屏风上,并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刺史由他亲自选拔,县令由五品以上的京城官员推荐,贞观年间,出现了一大批奉职守法的官吏。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材料三 明代《大明律》规定官吏贪赃枉法处分严重,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
﹣﹣摘编自《朱元璋“重典治吏”与当代反腐败斗争》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的官职名称。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考察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他亲自选拔刺史主要说明了什么?
(3)材料三反映了朱元璋整顿吏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从材料一到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吏治建设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反腐倡廉有何启示?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的监察吏治的发展历程.
【解答】(1)根据材料一中“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信息可知秦朝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长官是丞相.根据材料中“御史大夫…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的信息可知,御史大夫的职责是主管监察.
(2)根据材料二中“把他们的政绩也写在上面,以便考察任用”的信息可知唐太宗考查任用地方官的主要依据是官员的政绩.材料中提到都督、刺史负责监察各州主要官员和豪强地主及子弟不法行为,唐太宗亲自选拔刺史说明了其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和地方的监察.
(3)根据材料三中“官吏贪腐铜钱80贯以上处死.如果是执法御史贪腐,加重治罪.对贪赃枉法的官吏‘永不叙用’”的信息可知朱元璋重典治吏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从材料一至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发展趋势,一开始是从制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到后来通过制定法律来规范官员行为.第三小问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主要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依法反腐、立德树人、德法兼治等方面回答.
故答案为:
(1)丞相;掌监察(或掌图籍秘书,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2)政绩,重视监察官员的选拔(或重视地方的监察).
(3)重典治吏(或从重从严打击贪污腐败犯法行为),从制度建设到依法治国.要纯洁和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依法反腐.要树德立人.要德法兼治.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3 年起,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1953﹣1957 年工业生产平均每年的增长速度,我国是 18%(英国是 4.1%,美国是 2.8%).中国用 5 年实现钢产量增长 400 万吨左右(英国用了 24 年,美国用了 15 年).1957 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比 1952 年增 长 42.8%;全国农民平均收入比 1952 年增加近 30%。
材料二 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 20 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 7 年赶上英国,再加 8 年或者 10 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原来的农业合作社只有数十户,最多一二百户,而人民公社则一般都在 4000 户以上,还有 1 万户的。在人民公社里,一切生产资料归公社所有,废除一切私有制。“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并带来严重后果。
﹣﹣以上材料均引自孙健《中华人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三 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 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 1978 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和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
(2)据材料二,指出“大跃进”运动的主要标志和中心。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点。
(3)材料三中的“邓的改革程序”“开始”于哪次会议?这次会议所确定的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归纳 1953﹣1978 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
【考点】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1)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相关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线索有哪些.
【解答】(1)据材料一“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把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上的个体经济,联合起来走合作化的道路.”可知,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是走合作化道路;由“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采取了加工订货和公私合营的方式”可知对资本主义工商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加工订货、公私合营.
(2)“大跃进”是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它表现在工业上,首先是要求钢产量指标翻一番,还提出超英国的口号.为达到这一目标,在全国范围掀起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的特点的“一大二公”,其含义是一大是规模大,二公是公有化程度高.
(3)由材料“中共的政策从阶级斗争到经济改革的大转变,是中国革命手段的重大改变.确定邓小平为中国最高领导者的地位,到1978年底才实现,邓的改革程序才得以开始.”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1978年,中共中央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开端.
(4)据所学知识得出:1953~1957年“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但并没有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1956年,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重大失误,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大失误与挫折;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我国从此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故答案为:
(1)途径:合作化;方式:加工订货、公私合营.
(2)标志:片面追求高速度;中心:大炼钢铁;特点:“一大二公”.
(3)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点: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行改革开放(或经济建设).
(4)线索:三大改造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一五”计划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期间,出现重大失误和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答到其中3点即可)
 
17.200多年来,“美国梦”一直激励着世界各地的青年人来到这片土地创造自己的价值,美国也因此成为全球成功人士的摇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战争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系……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强国之鉴》
(1)材料一中所说的“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什么?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
年份
移民增长数
年份
专利证书增长数
1851﹣1854
37.9﹣42.8
1851﹣1856]
757﹣2315
1863﹣1866
17.6﹣31.9
1863﹣1867
3781﹣12301
1879﹣1882
17.8﹣78.9
1880﹣1883
12926﹣21196
1898﹣1903
22.9﹣85.7
1898﹣1903
20404﹣31046
﹣﹣梁茂信《1860﹣1920年外来移民对美国城市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材料三 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大国崛起》
(3)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的中心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说罗斯福是“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4)综合以上村段材料,指出美国的发展历程为我们的民族复兴提供了哪些借鉴?
【考点】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罗斯福新政;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及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的影响.
(2)本题考查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对美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相关知识.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由材料一“ 这一时期最重大的事情,是在北美独立战争的基础上,在1787年制定了《美利坚合众国宪法》即《联邦宪法》,以及由此而开创的美国联邦制国家体系…是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可知,“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的重要基础”指的是1787年宪法和联邦制国家体系.据所学知,美国独立战争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2)由材料二“美国外来移民潮与技术发明统计表”可以看出,随着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美国的专利证书增长数也越来越多,特别是1879年之后,美国的移民增长数和专利证书增长数增长都十分迅速.这说明这一时期外来移民的不断增长促进了美国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
(3)由材料三“1933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不久,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专门给他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对罗斯福说:‘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可知,材料三中的“明智试验”是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进行调整,通过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罗斯福新政放弃了传统了“自由放任”政策,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所以说罗斯福是“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4)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注重制度创新;注重发展科技,重视人才等.
故答案为:
(1)1787年宪法,联邦制国家体系;影响:推动了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运动.
(2)促进了美国技术发明的不断涌现,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加速了美国经济的崛起.
(3)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理解: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4)注重制度创新;注重发展科技,重视人才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6年10月25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