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课程理念:
1让学生了解色盲的遗传方式和遗传特点,以色盲为例推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2通过学习三种方式的伴性遗传——伴Y、伴X显和伴X隐性遗传,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3在色盲这种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的介绍中,通过介绍色盲的优势以及生理特点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理解色盲仅仅是一种色觉异常。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理解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色盲的介绍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培养学生从特别到一般的概括能力。
通过伴性遗传的介绍,总结显性与隐性、常染色体与性染色体遗传的区别和联系,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通过对遗传图谱进行观察、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分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遗传学知识指导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三、教学重难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系谱图遗传方式的判断。
四、重难点突破
激发学生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一方面,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共有几种婚配方式,每种婚配方式的结果是什么。另一方面,以血友病的遗传为实例让学生分析系谱图的特点及判断依据。
五、教学过程
学习阶段
教师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就实例来说,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人类许多疾病的遗传方式与果蝇眼色的遗传非常相似,它们的基因也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和性别相关联,称为伴性遗传。根据XY型决定方式的生物染色体特点可知,伴性遗传包括三种方式:伴X显性、伴X隐性和伴Y染色体遗传。最常见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色盲。出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自测色觉情况。PPT展示同一张照片正常人和不同色盲患者看到的图形。
1课前复习果蝇遗传的特点。2通过网络和书籍了解红绿色盲的特点。
1从果蝇的遗传特点出发导入伴性遗传的概念。2通过色盲检查图和照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色盲的介绍
人们对色盲存在许多误解,一是认为色盲患者无法识别任何颜色。色盲的种类有红色盲、绿色盲、全色盲等。全色盲就是无法识别所有的颜色,只能感觉黑色和白色。由于全色盲概率很低,大部分色盲患者只是无法识别某种颜色。二是认为色盲患者无法识别红绿灯,其实绝大多数的色盲患者是可以识别单一颜色的,红绿灯旁也没有其它颜色,识别起来问题不大。三是认为色盲没有优点,其实色盲患者更细心,能看出事物的细微差别。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都色盲,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提问学生对色盲的了解情况,对他们的一些错误观点给予纠正。
1密切联系日常生活,进一步激发学生兴趣。2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纠正他们对色盲患者的偏见。
三、色盲的遗传特点1伴性遗传的书写规范2六种婚配方式分析
1让学生写出正常色觉和色盲患者可能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引导学生注意书写规范,强调基因应写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2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男性的基因型为XAY
和XaY,而女性有三种状态:XAXA(正常女性)、XAXa(携带者)和XaXa(患病女性)。提问:从数学角度看不同基因型的婚配方式有几种。正常男性与正常女性:后代全正常,我们是怎出来的?我们绝大多数人就是这样出来的。正常男性与色盲女性:这是一组需要注意的婚配方式,因为后代中男孩都是色盲、女孩都正常,子代的表现型恰好与亲代相反,我们从子代的表现型可以推断性别,从性别可以推断表现型。正常男性与携带者女性:后代男孩中一半色盲、一半正常,女孩中一半正常、一半携带者。这一组中双亲正常但是可以得到色盲的男孩。色盲男性与色盲女性:后代全部色盲。色盲男性与正常女性:男性正常,女性为携带者。色盲男性与携带者女性:男孩一半色盲、一半正常,女孩中一半携带者、一半色盲。
1学生动手书写,规范写作要求。2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出有6种婚配方式。XBY×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XbY×XBXb3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色盲的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写出婚配的结果。
提醒学生注意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书写方式上的区别。
将伴性遗传与基因分离定律结合起来,构建完整的遗传学知识网络。
3比较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
提问:从婚配结果看男性和女性的发病率有何特点?总结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回到6种婚配方式中去寻找答案。要得到色盲女性难度很大,只有第四组和第六组可以得到,即父亲必须色盲而母亲至少为携带者,看来女性想色盲难度也很大。根据统计,男性色盲的概率是7%,而女性色盲概率为0.5%。如果茫茫人海中7%遇见0.5%,那也只能说是缘分了。
从数学角度分析男性发病率更高原因:男性只要X染色体有致病基因就色盲,女性两个X致病基因才色盲。
通过数学的计算,XbXb=7%×7%=0.49%,使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验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的结论。
4血友病遗传系谱图分析
同样的疾病有血友病,欧洲皇室的联姻使得血友病传遍欧洲大陆的皇室。血友病患者体内或体表轻微出血即流血不止,体表出血还好点,伤口破了一看怎半小时还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体内出血等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再也不需要反应了。
出示欧洲皇室的血友病示意图,通过系谱图的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学生分析系谱图中男性与女性间、亲代与子代间发病的特点及规律。
介绍另一种常见的伴X隐性遗传病,通过欧洲皇室血友病系谱图的分析,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
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母病子必病,女病父必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隔代交叉遗传(Xa由男性通过女儿传给外孙,男性将Xa传给女儿,不传Y,传Y就不是女儿是儿子了)归纳:X和Y染色体存在同源区段和特有区段,而几乎所有的伴X隐性遗传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特有区段。
让学生自己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学生先总结,教师归纳并补充,从现象背后揭示伴性遗传的本质。
6伴X显性和伴Y遗传的特点
类比: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男性患者少于女性。世代连续性,即代代都有患者。伴Y染色体遗传:患者全为男性,如武林秘籍传男不传女,而且这个武林秘籍一直保护的很好,过了几千年都没有泄露出去。
分析伴X显性和伴Y染色体遗传的系谱图并计算相关的概率。
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伴X显性和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四、区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展示两个系谱图,让学生分析是何种类型的遗传方式。教师总结:常染色体的显隐性和伴性遗传的显隐性要学会判断:有中生无是隐性,无中生有是显性:伴性遗传后代在性别上会有较大差异,而常染色体是男女一律平等。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分析遗传方式。
引导学生区分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为下节课的相关计算埋下伏笔。
六、教学设计反思
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不仅仅让学生知道伴性遗传是什么,要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特点。通过PPT、色盲分析图、系谱图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伴性遗传本质有更深刻的认识。改变单一的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主要的起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去探究和总结规律,实现新课标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