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极地地区(课件41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五节 极地地区(课件41张PPT+教案+练习等9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商务星球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6-10-27 20:57:55

文档简介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半年的地理知识学习,具有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学生会浅意识的应用所储备的知识,但是学生在应用这些知识的时候,往往还不得法,不能熟练、准确的应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在原有知识基础之上,加大对地图的使用,深化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用图的能力,加强知识与技能的联系。
效果分析
本课能密切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精心选取典型的的课件,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和体验创设教学情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设计科学合理、有思维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感悟、讨论、交流、辩论中深化自己的思想认识,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
课后反思
本节课从课题研究的目的出发,将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把地球知识和地图知识系统地通过南北极图来加以综合,并结合特殊的南北极地图重新认识经度和纬度,以及如何判断极点地区的地图和地球自转的方向,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在地图上识别地理事物及其方位的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些地方设计的还不够细致,如在方向的判断上,在地图上还存在一个距离远近的问题,要让学生注意一定要选择距离最近的两点来判断。
总的来说,整堂课有些“赶”,学生讨论还是在老师设置的框内,思维得不到发挥和扩展,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还有些差距。
读图能力弱的学生在判断极地地区方向上还存一定的困难,还有待提高。时间有些紧张,一道总结归纳的题没有完成。
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1)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利用地球仪、地理教学挂图等教具,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3)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大量图片和动画演示,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生动地掌握极地的基本知识及读图的技巧。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执教者 指导教师
一.导入:
电视台将准备一期关于极地地区的《极限挑战》节目。明星已经就位,他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装备去极地地区呢?(防寒服、特制眼镜、雪地靴等)
二.新授:
导演将六人分成两组:黄磊领队包括黄渤和王讯前往北极,
孙红雷领队包括罗志祥和孙艺兴前往南极。
专家提醒:由于极地地区存在极昼极夜现象,前往两极地区的时间应该分别安排在几月呢?
(北极:六月份左右,南极:十二月份左右。原因:极昼现象,处于暖季)
首先出发的是 黄磊 率领的一组前往北极地区。
读图分析:大家认真阅读课本46页图7-5-1,帮助他们完成以下问题:
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
找出北极地区的海陆位置。
北极圈以北地区》高纬度地区》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2.以北冰洋为主体,同时包括亚、欧、北美州(顺时针)的北部地区》格陵兰岛)
想一想:结合课本49页,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
(高纬度,热量很少,终年冰雪覆盖)
1.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会有哪些动植物呢?他们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
(苔藓、地衣等抗风耐寒等作用,北极熊、北极狐、海豹、驯鹿等耐寒动物,厚厚的皮毛抵御严寒、白色的毛发始终保护色。)
2.这里有没有常住居民?他们又是怎样解决衣食住行呢?
(因纽特人,衣:毛皮,食:鱼,住:雪屋,行:狗拉雪橇)
接下来孙红雷团队也按照规定时间到达南极地区。
1.请大家根据上一队探索北极地区的过程,结合课本,相互讨论一下,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以南极洲为主体,同时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顺时针)》最近的大洲 南美洲;2.南极圈以南地区》高纬度地区》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我们从另外一组和其他大州的对比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海拔高》气候寒冷》冰雪高原,请大家在课本48页画下该知识点)
虽然两极地区都很冷,通过一组气温数据对比中,看一下哪一地区更冷呢?
南极
想一想:原因是什么呢?
(A冰雪覆盖,反射阳光,热量散失更多;B海拔高;C纬度高)
南极冷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场景来看一下。(泼水成冰,降水少,杀人风)总结起来就是:酷寒 干燥 烈风
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是没有常住居民的,那有没有动物生存呢?(企鹅、磷虾、海象、鲸鱼等)
挑战队员看到极地地区环境这么恶劣,那为什么还有科考队前去考察呢?结合课本50页和课本46、47页图7-5-1和7-5-2.(1.丰富的矿产资源 铁、石油;科研,利用冰川研究近年来的气候变化;通过海洋及其生物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正是这些重要的科考价值,使得各国在极地地区建立了多个科考站,结合课本46和47页,找一下中国建立了那些科考站呢?
(南极地区:长城站》建立最早且在南极圈之外;昆仑站》海拔最高;泰山站,为了补给昆仑站的各项需求而建的中转站;北极地区:黄河站。除了长城站外,都在极圈内存在极昼极夜;
这个时候,明星 黄渤突发奇想、想知道从北(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南顺北逆)
极限挑战队员在录制节目的过程中很多现象,我们来一起看一下!
冰雪融化(危害)、燃油泄漏、过度捕杀动物等环境问题。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
面对这些问题,世界人民已经觉醒,各国为了保护极地环境签订了一系列公约,成立了一系列组织,应对不合理的行为。有哪些具体的条约呢?(
《南极条约》、《北极熊保护公约 》、《北极地区和南太平洋区域保护协定》等
同时,我国也积极参与其中,一方面加入缔约国,另一方面在极地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极地环境。
通过极限挑战这个节目,我们了解了极地地区的环境现状。作为学生,我们为保护环境应该做哪些贡献呢?
(植树造林,低碳生活,拒绝使用野生动物,从身边小事做起!)
三.巩固练习:明星们帮我们选了一些题目,检查一下这节课学习的效果。
四.布置作业:
课下完成本节《同步学习》的题目。
今天获胜的是 队,我们掌声祝贺他们!
课件41张PPT。第五节 《极地地区》想一想:
他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装备去极地地区呢?导演把六人分成两组:专家提醒:
由于极地地区存在极昼极夜现象,结合七年级上册所学内容,前往两极地区的时间应该分别安排在几月份呢?到达北极的时间:六月份左右(夏至前后);
到达南极的时间:十二月份左右(冬至前后);原因:极昼现象,处于暖季。首先出发的是黄磊率领的一队前往北极地区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帮助他们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北极圈以北地区高纬度地区
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慧眼
识图 2.找出北极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北冰洋为主体,
同时包括亚、欧、北美洲(顺时针)的北部地区 格陵兰岛
(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慧眼
识图 理解分析 结合课本49页内容,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对这里的环境有什么影响呢?气候寒冷全年冰雪 覆盖得到的太
阳光热少纬度高思考想象 1.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北极地区会有哪些动植物?他们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北极地区的植物地衣苔藓北极地区的动物北极熊驯鹿北极狐海豹2.这里有没有常住居民,他们又是怎样解决衣食住行的?衣食 冰 天 雪 地住行独特
极地文化因纽特人接下来孙红雷率领的一队前往南极地区
请大家认真阅读课本,帮助他们完成以下问题:1.找出南极地区的纬度位置?南极圈以南地区高纬度地区
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慧眼
识图 2.找出南极地区的海陆位置?以南极洲为主体,
同时包括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顺时针)最近的大洲:
南美洲慧眼
识图 1.我们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对比思考 冰层平均2000多米非洲南极洲亚洲欧洲气候寒冷冰雪高原海拔高四大洲海拔对比
(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2.虽然两极地区都很冷,通过一组数据的对比
中,看一下哪一地区更冷?原因?(1).冰雪覆盖,反射阳光,热量散失更多;
(2).海拔高;
(3).纬度高。对比思考 理解分析 南极地区冷到什么程度呢?我们通过下列场景看一下:酷寒 泼水成冰烈风杀人风干燥白色荒漠 南极地区气候特点:
思考想象 在南极这种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下,会有哪些动植物?他们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南极地区的动物企鹅海象磷虾鲸鱼思考想象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北极地区会有哪些动植物?他们又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呢?南极地区的植物地衣苔藓藻类挑战队员了解到基地取得环境这么恶劣,那为什么还有科考队前去考察呢?慧眼
识图 丰富的矿产资源 煤是深埋在地下的古代植物演化而成的。人们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地区发现有煤,你能解释这一现象吗?南极大陆在很久以前位于相对高温的热带和温带地区,由于板块运动,到达南极地区,古代植物被地层覆盖,形成现代的煤层。挑战队员了解到基地取得环境这么恶劣,那为什么还有科考队前去考察呢?慧眼
识图 气象观测钻取冰芯收集陨石1.科研,利用冰芯等研究气候变化规律;
2.通过海洋及其生物研究人类对环境的污染问题;
3.丰富的矿产资源等。北极 黄河考察站 中国北极黄河站,于2004年7月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建立,是中国首个北极科考站,拥有全球极地科考中规模最大的空间物理观测点。 北极科考:长城站:1985年建立中山站:1989年建立昆仑站:2009年建立南极科考: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使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但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而且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 燃油泄漏污染发射捕鲸炮捕杀鲸鱼过度捕杀动物环境问题 臭氧层空洞 臭氧层会保护我们不受到阳光紫外线的伤害。因空气污染物质,特别是氧化氮和卤化代烃等气溶胶污染物的扩散、侵蚀而造成大气臭氧层被破坏和减少的现象。环境问题 环境保护 面对这些问题,世界人民已经觉悟,各国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签署了一系列公约,应对不合理的行为。有哪些具体的条约呢?《南极条约》
主要内容是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对缓和有关国家对南极的领土纷争,促进各国在南极考察方面的合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环境保护 《北极熊保护公约 》
北极地区的国家签署了保护北极熊的国际公约:严格控制买卖、贩运自然熊皮及其制品。
《北极地区和南太平洋区域保护协定》
于1993年成立了北极海洋环境保护组织,是北极环境保护策略(AEPS)四大计划的一部分。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我国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我国第十八次南极科学考察队已将位于南极乔治岛长城站积存了14年的垃圾共约6吨多运回国内进行处理。环境保护 通过极限挑战这个节目,我们了解了极地地区令人堪忧的环境现状。作为学生,大家为保护环境应该做那些贡献呢?植树造林;
低碳生活;
拒绝食用野生动物;
从身边小事做起。巩固练习 明星帮我来选题黄磊黄渤王讯罗志祥孙红雷张艺兴巩固练习 分值:
4分2014年2月,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箭头代表
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图中字母A、 B 、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 洋;四个考察站中,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站 ;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 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a大西长城西北此时是极昼,处于暖季,温度相对较高巩固
练习 8 . 关 于 南 极 地 区 的 叙 述 , 正 确 的 是 ( )
A .被称为“白色荒漠 ”和“冰雪高原”
B .是地球上淡水资源最贫乏的地区
C .是地球上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D .应大力开采资源 ,解决全球的能源问题 分值:2分A假如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按顺时
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圈 ,某乘客
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
A .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 .为了采光,长城站的门窗朝向南,中山站朝向北
C .当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为雪屋
D .沿岸很多地方可见成群聚集的企鹅 巩固练习 分值:2分D(1)科考队员在昆仑站测得多年平均气温降水数据 ,并绘制成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与之相符的是( )巩固练习 (2)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
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下图
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
A .利于防寒保暖 B .通风防暴雪堆堵
C .便于天文观测 D .防紫外线辐射
分值:
3分DB 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 . 济宁迎来旅游旺季
C . 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 . 北极熊正在休眠 巩固练习 分值:2分B 5 . 在 开 发 和 利 用 南 极 的 过 程 中 , 下 列 行 为 可 取 的 是 ( )
A . 去 南 极 海 域 大 量 捕 杀 鲸 鱼 B . 大 规 模 开 发 南 极 矿 产
C . 在 冰 雪 中 掩 埋 废 弃 物 D . 作 为 科 研 基 地 和 平 利 用 巩固练习 分值:1分D谢 谢 教材分析
内容标准
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极地科考的历程,感悟科学精神。
能力目标
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运用资料查找实力,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知识目标
阅读地图说出南北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
举例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资源
星球地图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同步学习》
课件
教学重点
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知道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说出极地地区主要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教学难点
认识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
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教学

初中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地理课程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本节课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坚持启发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的评价,使每个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课堂氛围良好,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2016年 3 月 26 日
初中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地理课程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优点: 课上利用有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的感染力,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到很好的作用;教学设计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感而发,突出所学知识的鲜活性;恰当地创设情境,充分体现本节课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简明扼要,让学生对本节课重要知识点一目了然。
不足:对问题的设定的层次性如果更有梯度,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3月 26 日
初中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杜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地理课程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教师能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有积极的情感反应,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时代特点。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有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教师的语言表达再抑扬顿挫些、再充满激情一点,定能使整堂课更有感染力和亲和力,教学目标达成度会更高。 2016 年 3 月 26 日
初中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赵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手段灵活多样,课堂辩论环节开放性强,收放有度,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点评准确到位。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目标达成度高。建议采取更为灵活有效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016年 3月 26日
初中综合实践课堂教学评价表
听课人: 靳
评价项目
评价指标
符合程度
A
B
C
D
教学目标
10分
①符合“课程标准”的规定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目标明确,要求具体、切合实际。

②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三维”目标有机统一: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参与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教学内容
25分
①准确反映“课程标准”的内容要求,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

②注意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现实生活中科学合理地选取教育资源,充分体现综合实践课应有的教育价值;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充分体现地理课程的时代特点。

③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不违背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结合,遵循问题解决式的思路安排教学内容层次。

教学活动
40分
①贯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以生活为基础,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触动学生的心灵,启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②坚持启发式教学,教学方式、方法、手段灵活多样;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促使学生经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会地理课程目标的意义。

③教学互动性强,学生参与有广度和深度。

④课堂开放性强,且收放有度。学生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

⑤合理应用反馈、评价机制,使学生得到及时的鼓励或纠正

⑥充分发挥教科书引领教学的功能,课堂结构合理,教学环节紧凑,教学活动进展有序、自然、流畅。

教学效果
15分
①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有积极的情感反应,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能力明显提高;探寻到相应的知识,圆满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教学目标达成度高。

②尊重学生个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要,使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具有主动探求知识的热情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③教师能够从教学活动中获得有益的启示,自身教学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教学特色
10分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或能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或能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或能创造性地开发和运用教学资源,或在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上有独到之处等,能形成较为鲜明的教师个性和教学风格。

等级与
赋分
A:90%
及其以上
B:80%
及其以上
C:70%
及其以上
D:60%
及其以下
总计
得分:A
主要优缺点分析:
能大胆地整合教材,创造性开发和运用联系学生生活的教学资源,以学生活动引领课堂,注重对学生的及时点评和引导;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设计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果教师的情绪再饱满些,更好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会更热烈,教学效果会更好。
2016年3月 26 日
评测练习
读南极洲图,完成1~3题。
1.假如一轮船从长城站出发,按顺时针方向环绕南极洲一
圈,某乘客观察到的现象与事实相符的是( )
A.轮船依次经过了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B.为了采光,长城站的门窗朝向南,中山站朝向北
C.当地土著居民——因纽特人居住的房屋为雪屋
D.沿岸很多地方可见成群聚集的企鹅
2.有关南极大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南极大陆被海洋包围,降水丰富
B.氟氯烃的使用使南极上空出现臭氧层空洞
C.“温室效应”导致冰川不断消融
D.煤炭的存在,说明南极大陆曾位于纬度较低的地区
3.关于南极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最干燥的大陆 B.全年都有极昼、极夜和极光现象
C.居住着黄色人种的因纽特人 D.企鹅和白熊都是该大洲特有的动物
4.下列气候资料图中,与南极洲相符合的是( )
读下列材料,完成5~7题。
现象一:澳大利亚和英国南极调查局的科学家研究发现,当前南极冰层融化速度是600年前的10倍,这是1 000年来的冰层最快消融速度。
现象二:即将失去生存地而绝望的北极熊(如图)。
5.造成上述现象一、二的主要原因是( )
A.世界各地频繁发生地震,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B.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C.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全球气温升高,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D.局部地区不断发生战争,现代武器的运用,致使两极地区冰雪融化
6.当黄河站的科考队员进入一年中考察最忙的季节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非中小学正放暑假 B.济宁迎来旅游旺季
C.南极地区出现极昼 D.北极熊正在休眠
7.在开发和利用南极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可取的是( )
A.去南极海域大量捕杀鲸鱼 B.大规模开发南极矿产
C.在冰雪中掩埋废弃物 D.作为科研基地和平利用
8.南极地区因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原始的自然环境而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2014年2月8日,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73.51°S,76.58°E)正式建成并开站运行,
标志着我国在南极的科考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箭头代表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2)图中字母A、B、C代表南极地区周围的大洋,其中B是 洋;四个考察站中,
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站;泰山站大致位于昆仑站的 方向。
(3)为什么我国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2月?


(4)科考队员在昆仑站测得多年平均气温降水数据,并绘制成气温与降水量柱状图,与之相符的是( )
(5)建筑物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下图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 )
A.利于防寒保暖
B.通风防暴雪堆堵
C.便于天文观测
D.防紫外线辐射

课标分析
【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世界地区的课程内容有8条,“极地地区”可以承载以下2条内容。
1.在地图上找出某地区的位置、范围、(主要国家及其首都),读图说出该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
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建议】开展学习交流、角色扮演等活动。例如,选择一个教材没有介绍过的区域,收集、整理资料,归纳该区域地理特征,以适当方式(如墙报、图片展等)予以展示,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说明】本单元规定从世界范围内选学部分地区,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这里主要指探究地区的基本方法)。 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此外,教材编写者和教师还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四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 在编写教材和组织教学中,所选择的“大洲—地区—国家”组合应涉及所有大洲,其内容必须涵盖本单元全部“标准”。就某一区域而言,可以选择若干条“标准”,合理组织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