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过零丁洋 教案 (2)

文档属性

名称 9 过零丁洋 教案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6 17:10: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过零丁洋
教案
1教学目标
1.熟读背诵全诗,体会诗的主旨。
2.体味诗人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学习诗人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2学情分析
揭示创作背景,了解历史事实,讲读结合,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
3重点难点
1.熟读背诵全诗,体会诗的主旨。
2.体味诗人舍生取义的人生观,学习诗人以身殉国的浩然正气。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过零丁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知道南宋末最坚贞不屈、忠勇抗元的伟大民族英雄是谁,他还曾给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他就是文天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律诗《过零丁洋》。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二.简介作者。
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著名大臣,民族英雄。元军南侵,文天祥坚持抵抗,兵败被俘,囚于大都,不屈而死。他著名的作品有散文《正气歌》、诗歌《过零丁洋》等。21教育网
三.
朗读活动(读出诗韵)。
1.给学生2分钟左右,自由朗读;
2.老师范读;
3.学生试读;
4.由男生和女生分联交错齐读全诗;
5.集体朗读。
四.疏通文意(四人一组,合作活动)。
1.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和手中的材料,自己体会文章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文意把握情况。
五.内容理解(设疑,在朗读过程中分析理解)。
1.此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两件大事 体会情感。
此联回忆了自己的生活经历: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战斗生活至今已有四年,“干戈寥落”中包含了无限的辛酸和遗憾。21·cn·jy·com
2.颔联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这一联的上下两句有何联系
此联描写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运用了比喻手法,写出国家无可挽回的败局(风飘絮)和自己悲惨的政治生涯(雨打萍);联系: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千辛万苦。www.21-cn-jy.com
3.体会颈联的妙处。
此联写了自己忧虑不安的心情。“惶恐”、“零丁”两词分别在一句中出现两次,字面重复词义不重复,地名转化为心情,读起来琅琅上口,悲怆沉郁,堪称绝对。
4.体会尾联所包含的情感。

用议论的方式,表现了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5.小结。

本诗将叙事和抒情结合起来,将个人经历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自己对国家深沉的爱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21cnjy.com
六.名句赏析。
同学们还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些“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人物或者含有铮铮骨气的名句
如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的故事;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救济粮的故事;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下慷慨就义的故事;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故事。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
李清照《乌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
于谦《石灰吟》)
七.作业

1.背诵诗歌。
2.利用课外时间,阅读文天祥的《正气歌》,体会文天祥的精神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