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演唱、聆听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歌的艺术魅力,进一步唤醒学生的民族热情。
2、指导学生从风格、调式、旋律、语言上比较河北民歌《茉莉花》和江苏民歌《茉莉花》的异同。
3、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4、通过《茉莉花》的音乐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多元的音乐表现手段。
2学情分析
同学们对音乐课充满期待,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里,首先,注意教学切入点导入,其二,注重教学环节的衔接,用简练精悍的语言承上启下,将教学细节环环相扣,使课堂既生动又活泼,从而激起同学们对音乐课的喜爱。
3重点难点
重 点:演唱江苏和河北的《茉莉花》
难 点:将两首《茉莉花》融合在一起
4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中国民歌《茉莉花》
(二)导入新课
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以茉莉花命名的歌曲很多,全国大概有四、五十个不同的版本,你们能说说你们会唱的茉莉花吗?你知道跟《茉莉花》有关的一些信息吗?(学生回答,教师介绍总结)
(三)赏析江苏民歌《茉莉花》
1、出示江苏民歌《茉莉花》
2、欣赏黑鸭子组合演唱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听完学生判断组合名称,教师加以简介。
3、全体学生跟钢琴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4、学生说出这首歌曲的特点及其所表现的内容。
5、教师对该曲进行介绍、总结。
(四)赏析河北民歌《茉莉花》
1、出示河北民歌《茉莉花》(幻灯)
2、教师现场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邀请听课老师现场二重唱)
3、学生跟钢琴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两遍
4、学生说出河北民歌《茉莉花》的特点,教师小结
5、欣赏非凡组合的《茉莉花》(幻灯+音像)学生说出这段音像的特点
(五)学生对比江苏民歌《茉莉花》和河北民歌《茉莉花》的异同点。(从风格、调式、语言、旋律等方面)教师总结。
(六)请学生讨论思考能否将两首《茉莉花》融合在一起?(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完成)
(七)欣赏民乐《幽幽茉莉香》
(八)欣赏改编的男声四重唱民歌《茉莉花》和萨克斯演奏的《茉莉花》
(九)课堂总结。欣赏改编的萨克斯演奏的《茉莉花》下课。
课件14张PPT。芬芳茉莉花名曲欣赏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从外形、香味等方面来讨论茉莉花美不美啊?美在哪儿? “茉莉花”小曲(即民歌)曲名为“鲜花调”,有几百种鸣唱法,但大同小异,实际就是一种,音乐界称为“近似音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主要流行区在江浙。据已故音乐史论家章鸣(原中国艺术研究院民族音乐研究所研究员)等专家考证清代的“鲜花调”是在明代已流行于扬州的“鲜花调”基础上的发展。扬州清曲,以及从扬州清曲中汲取丰富营养的扬剧,都有“鲜花调”曲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茉莉花的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唱这句歌词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江 苏 民 歌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除了江苏、东北、河北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以外,我国还包括山西、陕西、四川等省市流传着《茉莉花》的民歌。但由于江苏民歌《茉莉花》其旋律婉转、优美,很生动的表现了茉莉花的特点,因此这首《茉莉花》早在18—19世纪享誉全世界。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特》中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说到《图兰多特》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大家听过歌剧吗?能听懂吗?普契尼的歌剧《图兰多特》描写的是中国元朝时候的故事,并且又是以《茉莉花》为主题音乐,于是就有了著名指挥家祖宾·梅塔与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合作在紫禁城的演出。当时的票价被卖到了¥5000—6000元。但是,当正式进入到演出以后,由于歌剧全都使用意大利原文演唱,因此,绝大多数的观众听不懂。而且演出长达两个多小时,大家都有些昏昏欲睡了。当歌剧进行到最后,响起了大家熟悉的《茉莉花》的主旋律的时候,全场观众情不自禁的音乐一起唱了起来,并且报以热烈的掌声久久不能停息。 谢谢大家!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