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世纪时,统一日本的是
A.倭奴国 B.日本 C.高丽 D.大和
2.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化改新主要内容的有
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实行贵族世袭制
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④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3.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对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欢迎
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
D.作者可能是遣唐使之一
4.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皇子的英勇无畏 B.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C.改革派势力强大 D.奴隶制已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
5.十四世纪末,建立朝鲜王朝的大将是
A.李成桂 B.李世民 C.李鸿章 D.李大钊
6.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该国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7. 伊斯兰教诞生在
A.亚平宁半岛 B.希腊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
8. 小明一家都是穆斯林。一天他见父亲在看一本书,全是阿拉伯文(如下图所示),就问这是什么书,他父亲告诉他“这是我们穆斯林的经典”,小明马上就猜出来了。你知道它是什么书吗?
A.《新约圣经》
B.《旧约圣经》
C.《古兰经》
D.《天方夜谭》
9. 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开始是()
A.600 年 B.612 年 C.622 年 D.630 年
10.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 B.确定伊斯兰教历
C.征服麦加 D.穆罕默德病逝
1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历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本统一拉伯半岛 ②创建伊斯兰教
③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④定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12.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 C.1861年改革 D.查理·马特改革
13.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而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的统治者是
A.矮子丕平 B.查理·马特 C.汉谟拉比 D.伯利克里
14.促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产生的是?
A.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B.查理﹒马特改革
C.查理曼帝国形成 D.凡尔登三分帝国
1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16.“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古代( )
A、西欧一些国家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日本
17.在西欧中世纪,国王与大封建主之间,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
A、奴隶主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B、雇佣与被雇佣的特殊关系
C、封主与封臣的上下关系 D、父兄与子侄的亲属关系
18.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A.国王 B.骑士 C.教会和教皇 D.农奴
19.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
C.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D.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20.8世纪中期,罗马教会获得了意大利中部一大片地区,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罗马教会获得的这片土地是通过
A.宗教战争 B.欺诈掠夺 C.国王赠与 D.出钱购买
21.下图《教皇给皇帝加冕》,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权高于皇权
B.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
C.思想上教会处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
D.教皇和教会是中世纪欧洲的精神领袖
22.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23.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是( )
A.8世纪 B.9世纪 C.10世纪 D.11世纪
24.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25.欧洲早期的资产阶级来源于( )
A.教士和教主 B.手工业者 C. 地主和骑士 D.富裕商人和银行家
26.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十二世纪的哪一历史史实?( )
A.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B.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尔曼人的进攻 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27.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28.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在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
29.下列哪一个国家最终灭掉了延续千年的拜占廷帝国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罗马帝国
30.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A埃及灭亡 B西罗马帝国灭亡 C巴比伦王国灭亡 D东罗马帝国灭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某国改革情况表
时 间
7世纪中期
改革
内容
①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②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二:某国改革人物
问题一:材料一、二说的是什么国家的什么改革?(2分)材料二力主这次改革的代表人物是谁?(2分)
问题二:这次改革是仿效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2分)材料一的改革内容①②分别为哪两方面?(4分)
问题三:这一改革对该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问题四:这次成功实行改革反映了该国民族有什么特点?(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你,反对一切人……”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以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定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物。
材料二:
材料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问题一:材料1是哪一次改革的内容?(4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2,请你判断,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什么阶级?(4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3,请说说材料2反映的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
问题四: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 ,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4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如下图):
材料二:“在中世纪中期,西欧各国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增加很快……当时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很少,一个典型的城市,居民通常不过五千到一万……城区面积不大,房屋拥挤,街道狭窄……”——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三:“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恩格斯
问题一: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从图中可提取哪些信息?(2分)图片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1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4分)
(不得照抄原文,可摘抄关键词,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问题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西欧的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2分)
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5世纪时,统一日本的是
A.倭奴国 B.日本 C.高丽 D.大和
2.下列选项中,属于大化改新主要内容的有
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②实行贵族世袭制
③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 ④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3.根据史料探究历史的真谛是学习历史的目标之一。 对图(9世纪日本人的作品)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中国的书法艺术受到日本人的欢迎
B.日本人没有自己的文字
C.中日文化交流较为密切
D.作者可能是遣唐使之一
4.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皇子的英勇无畏 B.掌权的大贵族已不得人心
C.改革派势力强大 D.奴隶制已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发展
5.十四世纪末,建立朝鲜王朝的大将是
A.李成桂 B.李世民 C.李鸿章 D.李大钊
6.沙特阿拉伯的国旗上写着“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这表明该国信仰的宗教是
A.基督教
B.佛教
C. 道教
D. 伊斯兰教
7. 伊斯兰教诞生在
A.亚平宁半岛 B.希腊半岛 C.阿拉伯半岛 D.印度半岛
8. 小明一家都是穆斯林。一天他见父亲在看一本书,全是阿拉伯文(如下图所示),就问这是什么书,他父亲告诉他“这是我们穆斯林的经典”,小明马上就猜出来了。你知道它是什么书吗?
A.《新约圣经》
B.《旧约圣经》
C.《古兰经》
D.《天方夜谭》
9. 伊斯兰教教历纪年的开始是()
A.600 年 B.612 年 C.622 年 D.630 年
10.下列事件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起了加速作用的是
A.出走麦地那 B.确定伊斯兰教历
C.征服麦加 D.穆罕默德病逝
11.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经历的重大活动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基本统一拉伯半岛 ②创建伊斯兰教
③在麦地那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④定麦加为伊斯兰教圣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④①
12.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
A.伯利克里改革 B.大化改新 C.1861年改革 D.查理·马特改革
13.改变了以往将土地无偿分给贵族的做法,而把土地有条件地分封给贵族的统治者是
A.矮子丕平 B.查理·马特 C.汉谟拉比 D.伯利克里
14.促进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产生的是?
A.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B.查理﹒马特改革
C.查理曼帝国形成 D.凡尔登三分帝国
15.“比较”是历史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大化改新与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相比较,其共同之处在于__________。
A.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
B.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
C.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D.自上而下的封建改革
16.“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条常规流行于古代( )
A、西欧一些国家 B、阿拉伯国家 C、中国 D、日本
17.在西欧中世纪,国王与大封建主之间,大封建主与小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
A、奴隶主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B、雇佣与被雇佣的特殊关系
C、封主与封臣的上下关系 D、父兄与子侄的亲属关系
18.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是:
A.国王 B.骑士 C.教会和教皇 D.农奴
19.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的权力好比太阳,国王的权力好比月亮,它的光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B.教皇的统治深入人心
C.教皇的权力凌驾于王权之上 D.在精神和文化领域,神权凌驾一切
20.8世纪中期,罗马教会获得了意大利中部一大片地区,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罗马教会获得的这片土地是通过
A.宗教战争 B.欺诈掠夺 C.国王赠与 D.出钱购买
21.下图《教皇给皇帝加冕》,反映了中世纪西欧的社会现实,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教权高于皇权
B.皇帝是由教皇任命的
C.思想上教会处于万流归宗的垄断地位
D.教皇和教会是中世纪欧洲的精神领袖
22.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神权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
C.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D.当时老百姓大多是文盲
23.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时间是( )
A.8世纪 B.9世纪 C.10世纪 D.11世纪
24.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A.资产阶级 B.市民阶级 C.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
25.欧洲早期的资产阶级来源于( )
A.教士和教主 B.手工业者 C. 地主和骑士 D.富裕商人和银行家
26.法国有一个城市叫做琅城被视为英雄的城市,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十二世纪的哪一历史史实?( )
A.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的斗争 B.琅城市民的反侵略斗争
C.琅城市民抵御了日尔曼人的进攻 D.这里是罗马征服时的古战场
27.11世纪起,欧洲的城市不断涌现。下列关于西欧城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业的发展和经济的恢复,促使了原有城市的复苏和新城市的涌现
B.巴黎和伦敦是新兴的城市,既是政治中心,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
C.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早期资产阶级出现
D.西欧城市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生产的产品主要用于领主与劳动者自身消费
28.东罗马帝国的都城是在
A、君士坦丁堡 B、迦太基 C、克里特岛 D、亚历山大
29.下列哪一个国家最终灭掉了延续千年的拜占廷帝国
A.亚历山大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D.罗马帝国
30.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标志是:
A埃及灭亡 B西罗马帝国灭亡 C巴比伦王国灭亡 D东罗马帝国灭亡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某国改革情况表
时 间
7世纪中期
改革
内容
①
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②
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材料二:某国改革人物
问题一:材料一、二说的是什么国家的什么改革?(2分)材料二力主这次改革的代表人物是谁?(2分)
问题二:这次改革是仿效哪个国家什么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的?(2分)材料一的改革内容①②分别为哪两方面?(4分)
问题三:这一改革对该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问题四:这次成功实行改革反映了该国民族有什么特点?(2分)
31.(12分)
问题一:日本的大化改新(2分);中臣镰足(2分)
问题二:中国的隋唐(2分);①经济方面;②政治方面(2分)
问题三:使日本从奴隶制社会想封建社会过渡。(2分)
问题四:善于学习创新等。(2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当任何人……和王国的最高领主发生附庸关系时,他或她必须跪在领主之前说:“大人,现在为了某某采邑……我成为你的亲近附庸……拥护您,保卫你,反对一切人……”下面是附庸对其主应履行的义务:……以领主的召唤,必须去服军役……必须去勘测土地……必须做在法定地位上应该做的一切其他事物。
材料二:
材料3:“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问题一:材料1是哪一次改革的内容?(4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2,请你判断,当时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是什么阶级?(4分)
问题三:根据材料3,请说说材料2反映的制度有什么特点?(4分)
问题四:西欧封建社会时期,教皇和教会不仅是西欧 ,还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4分)
32.(16分)
问题一:法兰克王国的查理·马特改革。(4分)
问题二:农奴自由农民或城镇平民。(4分)
问题三:等级森严层层分封各封建主阶级依次从属。(4分)
问题四:最大的土地所有者(2分);神权凌驾一切(2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如下图):
材料二:“在中世纪中期,西欧各国的城市如雨后春笋,增加很快……当时大多数城市的人口也很少,一个典型的城市,居民通常不过五千到一万……城区面积不大,房屋拥挤,街道狭窄……”——杭州大学历史系《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材料三:“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恩格斯
问题一:仔细观察材料一图片,从图中可提取哪些信息?(2分)图片展现了人类社会哪一历史阶段城市发展的风貌?(1分)
问题二: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具有哪几个方面的特点?(4分)
(不得照抄原文,可摘抄关键词,答出两点即可得分)
问题三: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西欧的城市是“中世纪的花朵”?(2分)
33.(12分)
问题一:信息:城市建筑密集,商业繁荣(4分)。封建杜会(2分)。
问题二:城市道理建设(基础设施等)很差(2分);城城市拥挤狭窄等(2分)。
问题三:城市为西方近代文明奠定基础(或写成课文中关于城市的意义即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