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
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默写古诗。
2、借助朗读、想象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通过学习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2学情分析
陆游的《游山西村》题材是描写农村的风光的律诗。主要侧重写游村的所见所闻。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合理规划教学任务!基础差的同学,如王梓桐、金煦凯等,主要要求能够完整背诵,并默写,掌握诗歌字面意思。而对于功底较好同学,如熊立欣、彭可、刘舟、雷乐媛等,则着重要求联想、发散思维与感悟,从而体会试问的美妙之处!
3重点难点
1、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游山西村》
(出示图片)同学们,刚刚我们欣赏了一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再走近一首诗歌,去字里行间体会一下,看看又有怎样的韵味呢 (板书课题:游山西村)并解题。
活动2【讲授】游山西村
初读感知:(吟读)
1、诗歌最重要的学习方法是朗读。下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练习读诗,要求读准字音,通通诗句,读到自己满意为止。
2、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3、 教师指导朗读:读文言诗词,重要的是吟读。吟读,是按照诗的个性来读,按照自己的体会来读。要读得比较慢,有时候有拖音。
4、师范读。
教师随机点拨读法,如:后一句是相邀,要读慢一点,读得意味深长。
二、整体感知:(译读)
师导:读得好,朗读就进行到这里。下面进行译读。(板书:译读)大家不要以为“译”很容易,老师给你们出个难题,什么叫译读呢 以诗译诗,译出来的现代文也要有点韵脚,也要像一首诗。下面请同学们做一下“预备动作”,将这首诗的注释好好读一下,然后根据注释口头翻译课文。
1、教师示范,学生注意对“押韵”的处理:“故人具鸡黍。”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至田家。”邀请我来到秀美的田家。
2、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建议:翻译的时候,将“家”、“斜”、“麻”、“花”用来押韵,但不一定用这几个字,“家”、“花”可以用,中间“斜”和“麻”怎样翻译押韵,第四句和第六句怎么翻译,想一想,把这两个问题解决了,就可以以诗译诗了。
3、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明确:绿树村边合——村外绿树环绕。
青山郭外斜——村外远处有青青的山崖。
开轩面场圃——打开窗户面对场圃和莱园。
把酒话桑麻——边喝酒边谈论着庄稼。
待到重阳日——等到重阳节的那一天。
还来就菊花——再来赏菊和喝酒吧。
4、下面你们来译《过故人庄》。我来读诗,你们译。先来试一下,看看它应该押什么韵。
三、重点品读:(背读)
1、以诗译诗可以培养同学们的情味。好,下面一个学习环节是背读。(板书:背读)背呢,也不能让你们轻易过关,先提一个问题。老师把这两首律诗放在一起教学,肯定有原因。原因是什么呢 这两首律诗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同学们想一想,商量一下。
师点拨:这两首诗首联都是写什么 领联都是写什么
师:首联都是写作客原因,颔联都写旅途见闻,颈联都是写到农家作客,尾联都写作客的留恋。先表达心愿,写作客原因,再写所见所闻,然后就相邀。你们看,根据这样的思路,我们背诵这两首诗不是很容易了吗
2、师:下面的活动就更有意思了,也更难了——我们要进行说读。(板书:说读)说读是对诗人说话,就是把诗意扩展开来,在原诗句的基础上增加很多自己描写的内容,然后对诗人说。你看“青山郭外斜”只五个字,我们可以把它说成一个长句子。“开轩面场圃”——他们在打开窗户说话的时候,打谷场上堆着金色的谷子,大公鸡在喔喔地叫,鸭子也在嘎嘎地叫,还有花香从窗户飘进来……这就要有丰富的想像。
师示范:“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啊,一个明朗的春日,你在青山绿水中漫步,清澈的山泉在曲折的山谷间汩汩穿行,山路蜿蜒,一路春光,啊,又一个美丽的村庄在前头。
活动3【活动】游山西村
1、学生大声自由吟读《过故人庄》。
2、请两位同学将《过故人庄》和《游山西村》分别读给大家听一下。
3、学生评价。
4、齐吟全诗。
5、学生们各自进行译读活动。
6、教师吟读一句,学生译读一句。
7、学生依据课文注释译诗。
8、学生讨论。老师吟诗,学生再译。
9、同学们准备分小组说读《过故人庄》,每一个小组就只说读一联。
10、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分别选派一名代表说读。活动4【练习】游山西村
1.请你自己先读一读诗歌,把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划出来。
2.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1)过故人庄(
)
(2)故人具鸡黍(
)
(3)把酒话桑麻(
)(4)足鸡豚(
)
(5)春社(
)(6)闲乘月(
)
3.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青山郭外斜(2)开轩面场圃(3)山重水复疑无路4.自读诗歌,力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二、再读课文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2、用简洁的话概括两首诗歌的主要内容。三、品味文本
(1)这两首诗歌有哪些相似之处
(2)你怎么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活动5【作业】游山西村
背默两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