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0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6 19:1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山坡羊
潼关怀古》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元曲、作者、写作背景
2、推敲品味诗歌的语言,初步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
3、反复吟咏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
4、学习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学会借景抒情感怀,提高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1、通过多读多背,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语感和悟性,同时有效地积累诗词曲知识。
2、了解文章创作背景,通过抓住诗歌关键字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展开合理想象,培养赏析诗词的能力。
相关知识链接
一、作者: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济南(今属山东)人。元代散曲家。  
二、词义:  
山河表里:指潼关一带地势险要,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指华山和黄河。表是外,里是内。  
西都:长安  
踌(chóu)躇(chù):心里迟疑,要走不走的样子。  
三、主题:  
作者赴任途中经过潼关时触发了追念古代情怀,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四、层意:  
第一层(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  
第二层(四—七句):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第三层(末四句):写作者沉痛的感慨:无论如何改朝换代,最受苦受难的都是老百姓的深刻道理。  
五、赏析: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群峰众峦好像在这里聚集,黄河的波涛好像发泄着愤怒,依山傍河的是地势险要的潼关道路。“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写出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表达出了地势的险要。“怒”,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汹涌和澎湃。整句话写出了潼关雄伟的气势和地势的险要,为怀古铺垫。有力地烘托了作者吊古伤今的悲愤伤感之情。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点出无限伤感的原因,概括了历代帝业盛衰兴亡的沧桑变化。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封建王朝建立,百姓受苦。封建王朝灭亡,百姓还是受苦。写作者沉痛的感慨,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他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的道理。表现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的愤慨。  
六、写作手法:  
1、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千古奇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语言精炼,形象鲜明二富有人民性,是整个元散曲中的优秀作品。  
3、由写景而怀古抒情,再议论。意蕴深邃,感情沉郁,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是的全曲具有强列的艺术感染力。   
七、练习  
1、该曲的主旨句是什么?你是如何理解该句意思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兴”,是大兴土木,百姓必受其害;“亡”则指战争频繁,百姓遭殃。该句道出了封建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  
2、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3、体会一下“峰峦如聚,波涛如怒”的妙处。  
句中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  
4、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赋予了群山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5、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不是,由“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4)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