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滁州西涧 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29 滁州西涧 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6 20: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4、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2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诗歌来说,绝大数同学都能正确的背诵,但是对于诗歌赏析而言,很多学生却不能很好的把握,教师要教给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
3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重点)
2、理解本诗大意。(重点)
3、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滁州西涧》教学设计
在中唐皇帝玄宗身边,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卫士,总是骑着御厩里的骏马,走在仪仗队的前列,气概非凡。他"身为里中横,家藏亡命儿,朝提樗蒲局,暮窃东邻姬"。无法无天,连地方官也惹不起。奇怪的是,他却在安史之乱后,忽而发愤读书,下决心脱胎换骨。后来他做过几任县令和刺史,曾经严惩不法军吏,又常感到无力拯救百姓而自愧,写下了"邑有泳流亡愧俸钱"这样的名句,终于在文学史上奠定了自己无可争辩的地位。世以"王(维)孟(浩然)韦(应物)柳(宗元)"并称,这位诗人,便是韦应物。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代表作《滁州西涧》。
活动2【讲授】二、释题感知大意:
1.板书课题,读课题。从课题里知道了什么 (本诗写的是滁州西边山间涧水的景色)
2.据欧阳修《醉翁亭记》所写:“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西涧正在这“林壑尤美”的峰峦之中。这《滁州西涧》究竟景色如何呢 我们随着诗人
的笔触,一起去看看。
活动3【活动】三、自读自学,交流修正,理解内容: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指名读诗,熟读感知。
2.这首诗写了什么 自己试试能不能解释诗句 将没有把握或者不清楚的字词做上记号,一会交流的时候注意听与学。
3.交流修正,写出本诗大意。(参见《教师用书》)
4.再读古诗,理解朗读。
活动4【活动】四、品读诗文:
1.反复吟读了这首诗,“滁州西涧”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预设学生回答:
A.
感受到“美”。
(1)从“幽草”感受到美。
想象一下“幽草”是怎样的 低声吟诵,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鼻端又仿佛嗅到什么气味吗 (想象草的茵绿、繁茂、厚密、芳香,草的深邃、静谧、未经践踏 )
读出这“幽草”给我们带来的感受。
此句写的就是“怜涧边幽草”,可不可以不要句中的“独”与“生”二字呢 反复读读,玩味玩味。
(“独怜”表现“特别喜欢”“唯独怜爱”,更表达出对幽草的爱怜。“生”写出了草的动态,这静静的草茂盛的样子,生命力展现了出来。)
凝练的古诗啊,每一字都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与特别的感受。我们真该静下心来,细细的揣摩,领悟。还从哪里感受到西涧的美
(2)“黄鹂鸣叫”感受到西涧静谧的美。
细细读读,想象出画面来。
(指名读)用你的朗读,将大家带到你想象的环境中去
B.
感觉到“荒凉”或“自在”。从“野渡无人舟自横”感受到的。
从哪个词,想到什么让你感觉到“荒凉”(或“自在”)呢
交流理解“野渡”“舟自横”。
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来。
C.
感受到“动态的美”。从“春潮带雨晚来急”感受到的。
比较:换一个字“春潮伴雨晚来急”行不行 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带”:表现了春潮夹带着雨势,滚滚而来,一泻千里。“伴”则显得缓、闲适得多。不适合后面的“急”。)
把句子换成“春潮伴雨晚来涌”,行不行呢 是不是更符合前面闲适的情境呢
(春潮的“急”才冲击着“舟自横”,如果“涌”,则感觉的多是不安,诗词的意境大不相同。)
过渡:其实,了解了作者的心境,才能更明白他为什么这样遣字用词。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呢 再读读这首短小的七言绝句,看看能否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诗人情感的一个词来。生可能找到“独怜”“自”,各谈理由。
3.了解韦应物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他有一直有着怎样的想法,就能帮助我们理解他此时的心境。
(补充资料:韦应物是个洁身自好的诗人,也是个关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处于进仕退隐的矛盾之中。中唐时期政治腐败,人民生活贫苦,他有志改良而无能为力,有意退隐而又不能,进退两难,只好任其自然。)
你从诗中哪些地方读出他这样的情感
(“无人”“舟自横”“幽草”)
总结:思欲归隐,故独怜幽草;无所作为,恰同水急舟横。这一幅看似没有主人公的山水画,但诗人的灵魂却无处不在,全诗没有一处不寓有作者的寄托。让我们再好好的诵读一番,做做诗人远隔时空的知音吧!(感情诵读)
活动5【活动】五、回到整体,感受语言美。
再读这首诗,能不能感悟到诗人语言的妙处
(生自由发言。如:以声衬静,动静结合,用字精炼,字字关情等等)
总结:这一首《滁州西涧》无论是涧边幽草、深树鹂鸣、还是春潮晚雨、荒郊野渡,虽字字作景语,实是字字为情语;虽字字不离眼前之物景,而又字字紧扣诗人之心境。确实值得我们反复诵读玩味。请大家起立,我们一起诵读此诗。(师生同背诵)
活动6【作业】六、当堂作业
默写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