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5月份月考
语
文
试
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I)积累运用(27)
1、下面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2分)
A.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撺掇(cuān
duo)
B.蓦然(mù)
羁绊(jī)
晦暗(huì)
C.水门汀(tīng)
嗔视(zhēn)
粲然(càn)
D.呓语(yì)
齁(hōu)
许许声(yǔ)
2、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
A.潺潺
絮叨
仙山楼阁
B.亢奋
冗杂
叹为观止
C.惬意
疏蜜
参差不齐
D.颦蹙
叱咤
尽态极妍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社戏》选自《呐喊》,体裁是小说。作者鲁讯,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文中的“社”原指土地神或土地庙;在绍兴,“社”是一种区域名称。
B.《竹影》作者是丰子恺,他是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家和音乐教育家。
C.《安塞腰鼓》作者刘成章,体裁是散文,这种体裁的重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D.《口技》一文选自《虞初新志 秋声诗自序》,作者是清朝的张潮。《口技》既可以作为描写场景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成语。(2分)
(1)、每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
)。提示:该词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2)、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
)的盛怒。
提示:该词形容威力极大。
5、下列文言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
A、指——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B、绝——以为妙绝——群响毕绝
C、坐——众宾团坐——满坐寂然
D、稍稍——稍稍正坐——稍稍宾客其父
6、默写。(8分)
(1)
,凭君传语报平安。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春潮带雨晚来急,
。
(4)正是江南好风景,
。
(5)有约不来过夜半,
。
(6)
,崔九堂前几度闻。
(7)赵翼的《论诗》中“
,
”两句揭示了一个真理:随着时代的进步各行各业都会有新人出现。
7、诗句赏析。(4分)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8、读下面一段话,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5分)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个人叫
(1)
,这本书是《昆虫记》,被誉为“
(2)
”。该书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情趣。在作者的笔下,
(3)
(填动物)像个吝啬鬼,
(4)
(填动物)“为它的后代作出了无私的奉献,为儿女操碎了心”……本书除了真实地记录了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
(5)
,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
(II)阅读理解(40)
(一)课内语段阅读(14)
甲:(1)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3)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乙: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经到了深夜。②他们一面议论着戏子,或骂,或笑,一面加紧的摇船。③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9、(1)请选择,甲乙两段的内容,分别节选自看社戏过程中的(
)部分。
(3)
A、月夜行船和船头看戏
B、船头看戏和月下归航
C、月夜行船和月下归航
D、船头看戏和月夜行船
(2)从甲段可以看出这个时候“我”的心理活动是(
)(3)
A、急切
B、焦虑
C、兴奋
D、无所谓
10、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调动了人体的感觉器官,将景物描写得栩栩如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请分别指出下列各句分别是从人的哪方面感觉来写。(4分)
(1)(
):月色便朦胧在水气里。
(2)(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散发出来的清香。
(3)(
):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
(4)(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
11、请说说“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4)
答:
(二)文言文(16)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A)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B),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C)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D)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2、用“/”为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2)
满
坐
宾
客
无
不
伸
颈
侧
目
微
笑
默
叹
以
为
妙
绝。
13、细读选文的第一段,我们可以知道,众宾客听了表演后都“以为妙绝”,其中表演之“妙”就在于五种声音能够“□□□□,□□□□”。(用原句回答)(3)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的词。(4分)
①曳屋许许声
(
)
②奋袖出臂
(
)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
④两股战战
(
)
15、翻译文中中横线上的句子。(4)
①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译文:
②(虽)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译文:
16、文章为了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写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3)
答:
(三)阅读下文,回答15~19题(10)
①办公室只剩下秦老师一个人的时候,门被推开了一条缝,像贼一样探进一颗瘦小的脑袋。脑袋的拥有者向办公桌怯怯地走近,怯怯地叫了声:“老师。”
②“查分数吧?你59分,全班就你不及格。”秦老师尽量控制自己的音量,努力展示她温和的一面。根据惯例,每次考试结束后办公室门口总会挤满迫不及待的学生,现在这个小男孩是班上最后一位来查分数的学生。
③“老师,能不能,能不能……”把“能不能”呢喃了好几遍,小男孩才很难为情地抬起那一直比脖子还低的头,一张脸像被涂满了红墨水,细得像丝线一般的声音哆嗦着穿过秦老师的耳膜,“能不能给我的作文加上一分?”
④“加分?这不好。作文打分得严格对照评分标准。”秦老师摇了摇头,面带歉意地笑笑,“你不用太放在心上,不及格老师不骂你就是了,以后认真些,争取期末拿个高分。”
⑤“可我妈……她会用竹鞭抽我的。”小男孩带着哭腔,双手习惯性地往头顶挡,有竹鞭已经临头的感觉。秦老师沉默了,她理解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当然也不希望学生因贪玩而考试不及格,可管教孩子也犯不上动竹鞭。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她做事一向很讲原则,可偏偏长着颗女人心。
⑥不经意地瞧小男孩一眼,正迎上他瑟缩的眼神,秦老师的心猛然一震——在孩子晶莹的泪光中,在恐惧的战栗后面,清泉般的童真悄然流淌。哎!毕竟,他还是个孩子,心还非常嫩。
⑦“你看这样好不好?”秦老师灵感一闪,立刻以温暖的目光笼罩小男孩的全身,此刻小男孩正微张着嘴,星星般的双眼涌动着期盼。“我在总成绩上给你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你给我一还十,怎么样?”
⑧“行,期末还你。”小男孩咬了咬嘴唇,迈开脚步逃跑似的走出办公室。背后传来秦老师柔和的声音:“要好好念书,不要再旷课去捉青蛙摸小鱼……”
⑨因为一直惦记着那十分“高利贷”,同时也由于对秦老师心怀感激,所以小男孩在此后的学习中非常刻苦。期末,小男孩的语文取得98分的好成绩,被扣去10分,还有88分。于是学校给小男孩颁发了一个“三好学生”奖,一个学习成绩进步奖。这是小男孩上学三年来第一次获奖。他紧紧抱着奖状和奖品,小男孩发现秦老师正温和地对自己微笑,挨妈妈的竹鞭都不哭的小男孩,竟一下子热泪盈眶。
⑩后来,小男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学,几年后又上了大学,成为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
⑾再后来,他成了某集团公司的老总,捐出了许多钱建设家乡,而且每年回家乡都不忘去看望他当年的语文老师秦老师。
⑿这是我的一位老总朋友的亲身经历,至今他向我们讲起这一分“高利贷”的往事时,仍是激动不已,因为他知道,是秦老师当年“借”给他的那一分改变了他的一生。
注:高利贷:索取特别高的利息的贷款。
17.(2分)第①段小男孩来办公室找秦老师的行为举止中,可以看出他内心是有些顾虑的,他可能有哪些顾虑呢?
答:
18.(2分)第⑦段中,秦老师的“灵感”具体指什么?
答:
19.(3分)⑤段写道“是不是给他加上一分?秦老师有点犹豫不决”,秦老师为什么会“有点犹豫不决”?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具体回答。
答:
20.(3分)对上文中小男孩母亲的“竹鞭教育”,你是否赞成,并说明理由。
答:
(III)作文(30+3)
21、现实生活中,别人的琐言片语,往往会给我们以教益或启迪。学会倾听,你会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你会明白家长的良苦用心,你会懂得朋友的善意提醒......学会倾听,在人生的道路上你会辨明方向,在生活的舞台上你将绽放如莲。
请以“学会倾听”为话题作文,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七
年
级
语
文
五
月
份
月
考
答
案
卷(满分:100分:
题号
答
案
得分
1-3
(1)A
(2)C
(3)D
6
4
(4)(叹为观止)
(叱咤风云)
2
5
(
D)
2
6
马上相逢无纸笔
(2)
此夜曲中闻折柳
野渡无人舟自横
(4)
落花时节又逢君
闲敲棋子落灯花
(6)
岐王宅里寻常见
(7)
“
江山代有才人出
,
各领风骚数百年
”。
8
7
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营造出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4
8
法布尔,
昆虫的史诗,杨柳天牛,
小甲虫,
社会人生
5
9
(1)(
C
)
(2)(
A
)
6
10
(1)(
视觉
) (2)(
嗅觉
)(3)(触觉
)
(4)(
听觉
)
4
11
答:
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是(景物)描写;好处是:以动衬静(1分),突出行船速度之快(2分)。表现了孩子驾船技术高超;也衬托了“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3
12
略
2
13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
14
①
拉
②
扬起、举起
③
夹杂
④
大腿
4
15
译:
宾客们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地坐直了身子。②译:
(即使)一个人有一百张嘴,一张嘴又有一百根舌头,也无法说出其中的一种声音来。
4
16
(1)描写了表演口技的人的表演情景;(2)描写了听众的表情;(3)描写了表演工具的简单
3
17
答:小男孩可能有以下一些顾虑:①怕别人发现他来找秦老师;②怕因分数低被老师批评;③怕加分的要求被老师拒绝;④怕因提出加分的要求而遭到老师批评(答出合理的两点即可,只答一点给1分)
2
18
答:在总成绩上加一分,但不是送,是借,要还的,期末时一还十。
2
19
答:当得知小男孩要求加分的真实原因后,秦老师那女人特有的爱心和同情心使她很想给小男孩加一分,但她又一向很讲原则,让她放弃原则很难,因此她犹豫不决,不能做出决定。(只要“围绕着坚持原则和爱心、同情心来作答”,意思相近即可)
3
20
答:示例①:不赞成(1分),小男孩母亲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容易伤害孩子稚嫩的心灵,应该如秦老师一般,用和风细雨,用爱,感化孩子。示例②:赞成(1分),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对于特别调皮的孩子,“竹鞭”未尝不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答赞成或不赞成均可,理由要能支撑观点。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通顺1分。)
3
(
)班(
)号
姓名:
考室考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