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要求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懂得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2.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诗歌,从中感悟并体会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己行动,自己去闯,希望自立的愿望。2.理解诗歌第三小节的意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妈妈,不要送伞来
不要送伞来,妈妈,
我喜欢①在小雨中
慢悠悠地走回家,
我喜欢细细的雨丝②
对我悄悄③说话。[句导读:不是雨丝会说话,而是下雨的声音就像人在说话。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愿意亲近大自然的心情。]
节导读:连用两个“我喜欢”,抒发了“我”喜悦的心情。
不要送伞来,妈妈,
我喜欢头上顶着④
外衣裹住的书包,
变成大雨里机灵⑤的小鹿,
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⑥。[句导读:下雨了,每个人拿的伞都不一样,有很多种颜色,所以说是“五彩的伞群”。]
节导读:“我”不要妈妈送伞来,表达了“我”想自立的愿望。
妈妈,我懂得⑦你的爱,
但我不是小糖人,
雨点不会把我淋⑧坏⑨。[句导读:“你的爱”指的是妈妈对“我”的关心,怕“我”被雨淋坏了;“小糖人”代指娇气的孩子;“但”字表示转折,说明“我”不会被雨淋坏。]
我像街边的小树,
风雨中更加⑩勇敢、欢快。[句导读: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我”比作街边的小树,经历风雨后,会变得更加勇敢。]
节导读:“我”对妈妈的理解和“我”自己的决心。
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孩子不愿意娇生惯养、希望自立的愿望。
2.懂得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配乐磁带,投影。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老师:在家里,同学们能自己独立做哪些事情呢
学生充分说。
学生甲:我会叠被子。
学生乙:我会收拾书包。
学生丙:我会洗自己的袜子。
……
2.追问:什么事情我们可以自己做,大人却代劳了
学生充分说。
3.老师:课文中的小主人公希望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勇敢地喊出:妈妈,不要送伞来。
二 初读感知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画出来。
(3)给课文标出小节。
2.按要求进行初读。(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读书情况。
(1)重点检查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慢悠 雨 住 跑 坏
(2)按小节轮流读课文,重点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三 读中感悟,理解内容
1.学习第1节。
(1)自由读第1节,思考:“我”为什么不让妈妈送伞来
学生甲:因为“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
学生乙:因为“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
(2)出示投影,指名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喜欢 。
(3)理解“我喜欢在小雨中慢悠悠地走回家”的意思。
①“慢悠悠”是什么意思
学生甲:慢慢地,不着急地。
学生乙:慢慢地,悠闲地。
②你从这句话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我”喜欢小雨,想多欣赏它。
学生乙:“我”希望和小雨亲密地接触。
(4)理解“我喜欢细细的雨丝对我悄悄说话”的意思。
①展开想象:细细的雨丝会对“我”说什么悄悄话 “我”会对它说些什么
②两人一组(一人饰雨丝,一人饰“我”)想象他们之间的对话。
③分组汇报,鼓励想象丰富的同学。
(5)有感情地朗读第1节。
①师生共同总结。“我喜欢……”充分抒发了“我”想贴近小雨,贴近大自然的喜悦心情。
②选择其中的一句话,让学生自由练读。
③汇报读。师生评议。
④配乐汇报读。
⑤齐读第1节。
2.学习第2节。
(1)自由读第2节,思考:“我”为什么不要妈妈送伞来
(“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在五彩的伞群中奔跑。)
(2)出示投影,指名把句子补充完整。
我喜欢 。
①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妈妈,不要送伞来。这点儿雨算不了什么,“我”可以用头上裹着外衣的书包遮雨。
学生乙:妈妈,不要送伞来。“我”喜欢在雨中像一只机灵的小鹿,穿梭在五彩的伞群中。
②师生共同总结。
第2节中“我喜欢……”抒发了“我”搏击风雨的喜悦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节。
①分组互相练习读,互相评议。
②小组代表汇报读,师生评议。
③配乐齐读第2节。
3.学习第3节。
(1)轻声读第3节,思考:“我”想对妈妈说什么
(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
(2)理解“妈妈,我懂得你的爱,但我不是小糖人,雨点不会把我淋坏”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妈妈,“我”感谢你对“我”的关心。
学生乙:妈妈,“我”不是小糖人,不像它那么娇嫩,那么脆弱。
学生丙:妈妈,您就放心吧!雨点不会把“我”淋坏。
(3)理解“我像街边的小树,风雨中更加勇敢、欢快”的意思。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街边的小树,在风风雨雨中经历着磨炼,会觉得更加欢快。
学生乙:“我”就像街边的小树,想在风雨中接受锻炼,想自己去闯。
(4)启发学生设想妈妈就在自己眼前,你怎样跟妈妈说话
学生甲:妈妈,我不愿意娇生惯养。
学生乙:妈妈,您别总是包办代替,也让我自己来试一试。
学生丙:妈妈,我想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总结全文
1.请班上能够独立的孩子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2.其他同学听后,说说自己佩服他什么。
3.老师总结:我们从小就应该学会自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妈妈,不要送伞来
我喜欢 我喜欢
不是小糖人
(自立)
教师教学时,可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边信息交流的研究方式。使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氛围下积极主动地去学,去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学生从自己的发言与老师的引导中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自立的重要性,更透露出自立的愿望。学生懂得什么是父母娇生惯养的小糖人,喜欢书中描写的伴着细细的雨丝回家的场景,更盼望和文中的小主人公一样能在大雨中自己跑回家。可是结合二年级孩子的年龄及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现在所处的周围的生活环境,教师不得不考虑学了这篇课文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出现在孩子们的身上。基于他们幼小的心灵与少量的经历,教师在教育学生自立的同时,更要根据我们现实生活的条件与客观环境作出相应的引导与教育,这是必不可少的。
1.用“喜欢”练习说一句话。
我喜欢春天的早晨,迎着柔柔的春风走在绿茵茵的乡间小路上,心情很舒畅。
2.读一读。
我 会 做
妈妈,您听我说,
为什么总是说我不会做,
爸爸,您听我说,
为什么总是说我不会做。
我会做,我会做,
我会做你们会做的活。
我会擦(cā)桌,我会扫地,
我会叠(dié)被,我会洗衣。
我会做你们会做的活。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生字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指名分小节读课文。师生评议。
(2)齐读课文。
2.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 自主识字
1.小组内互相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2.小组代表汇报。
伞: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半”去一横。
着:半包围结构。“?”加上“目”就是“着”。
变:上下结构。上面是“”,下面是“又”。
奔:上下结构。上面是“大”,下面是“卉”。
加:左右结构。左边是“力”,右边是“口”。
三 指导书写
变:上面是“”,不要写成“亦”。
四 扩词练习
学生充分说。
变:变化 变动 改变 事变 千变万化 变废为宝
奔:奔波 奔跑 狂奔 东奔西跑 奔走相告
上课开始,先让学生听读,在音乐声中范读课文,引导学生认真听读,并展开想象,为下面的学习打开思路,创设学习的氛围。
教学时,可采用板书和识字学词相结合的方法。如记忆“伞”,课前在黑板上画上各种颜色的雨伞,结合伞的形状教学,使学生记忆深刻,并结合板书上各种颜色的雨伞,理解第二节课文中“五彩的伞群”的意思。如记忆“裹”这个形声字时,结合课文插图,让学生模仿课文插图做动作读“我喜欢头上顶着外衣裹住的书包”,然后出示“衣”和“果”两个字组成的“裹”字,突破了生字教学的难点。
1.读一读并抄写下来。
喜欢 雨丝 书包
机灵
五彩
但是
2.把下面每组词语连成句子抄下来,再加上标点。
(1)在风雨中 欢快 更加 小树
小树在风雨中更加欢快。
(2)变成 小鹿 机灵的 大雨里 我
我变成大雨里机灵的小鹿。
3.读一读,做一做。
头摆正,肩放平,身子坐直稍前倾,
两肘平放桌面上,两腿并排脚放平。
1.作者介绍
邱易东,男,1953年生。四川万源人。历任小学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巴金文学院创作员、巴金文学院编辑室主任。著有散文集《山路漫漫》,诗集《到你的远山去》,组诗《地球的孩子不要黑雪》《一个孩子的城市风景》《漫游神话的孩子》等。
2.
学会保护自己
我们要自立,可我们毕竟还小,当遇到突发事件,必须学会保护自己。在你外出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
你最好能做到下列几点:
(1)先告诉父母自己去哪里,大约何时回来,与谁在一起,联系方法是什么。
(2)尽可能结伴而行。
(3)单独外出要走灯光明亮的大道,不抄近道走小路。
(4)在僻静的马路上,面对车流行走,不背对车流,以免有人停车袭击。
(5)夜晚单独外出,要带手电筒、哨子、报警器等物品,万一被袭击,可用手电照射匪徒面部,吹哨求救等。一定要昂首挺胸,即使害怕,也要抖擞精神,要让企图袭击你的人望而却步。
(6)不搭乘陌生人的顺路车。
(7)乘地铁时,和其他乘客坐在一起,尽可能坐在靠近站台出口的车厢,坐靠近车门的位置。
(8)乘公共汽车,尽量靠近司机和售票员。
(9)提包要斜挎在肩上,包不要背在靠马路一边,以防坏人抢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