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好奇 苹果落地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好奇 苹果落地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6 17:0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2.学会本课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他却感到好奇”这句话思考,体会“好奇心”是多么重要,进而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道理,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牛顿是世界著名①的科学家。[句导读:课文开篇就点明了人物及其身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牛顿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
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②。[句导读: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③在他的身边。[句导读:介绍事情的起因。]这件事人们都习以为常④,他却感到好奇⑤。他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句导读:一个普通的现象引发了牛顿的思考。]
段导读:一个苹果落到地上,引发了牛顿的思考。
“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他自言自语⑥,“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句导读:这句话反映出牛顿是个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人。]
段导读:牛顿思考“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⑦地观察⑧,专心⑨地研究⑩,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句导读:“反复”“专心”说明牛顿做了大量的工作。]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牛顿发现问题,通过仔细观察与研究,终于发现了地球有吸引力这个秘密。




①著名:有名;出名。
②乘凉:热天在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
④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例句)他上学经常迟到,大家都习以为常了。
⑤好(hào)奇:对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有兴趣。“好”也读hǎo,如“好处”。(例句)弟弟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很好奇。
⑥自言自语: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dí
ɡu)。
⑦反复:一遍又一遍;多次重复。
⑧观察:仔细察看。
⑨专心:用心专一,一心一意。(例句)妈妈在房间里专心地看书。
⑩研究:钻研;探求事物的性质、规律等。
秘密:指尚未被发现或揭露的事物。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道理。
2.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牛顿的生平介绍,一个苹果。
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文题目
1.老师:一个苹果在我手里。我松开手,会怎样
2.学生演示苹果落地的现象。
3.揭示课文题目。
普通的苹果落地现象,引发了牛顿的思考,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4.出示牛顿的头像,作简单介绍。
牛顿是英国人,古典物理学代表。他在天文学方面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力学方面发现了力学三大定律,在数学方面建立了微积分学的基础,在光学方面发现了白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构成的。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提出初读课文的要求。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达到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的目的。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画出来。
(3)给自然段标出序号,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按要求进行初读。(老师巡回指导)
3.检查读书情况。
(1)重点检查下面几个字的读音。
熟shú透  观ɡuān
察chá  研yán
究jiū
(2)按自然段轮流读课文,重点纠正朗读中的错误。
(3)把你读得不通或不熟的句子多读几遍。
(4)用一两句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这件人们都感到习以为常的事,牛顿却感到好奇。为了弄明白原因,他反复观察,专心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三 理解内容,深入体会
1.学习第2自然段。
(1)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牛顿发现了什么 他的表现怎样
学生甲: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他发现一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落在他的身边。
学生乙:他感到很好奇,心想: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呢
(2)引导学生抓住“他却感到好奇”来思考体会。
①什么是“好奇 ”
学生甲:“好奇”就是奇怪。
学生乙:“好奇”就是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到新奇,发生兴趣。
②老师询问学生,引起学生思考。
A.在牛顿以前,苹果有没有落地的现象
B.为什么从来没有人注意过
C.牛顿跟所有的前人和同时代的人相比,有什么不同
③学生体会。
学生甲:在牛顿以前,肯定存在苹果落地的现象。
学生乙:其他人没有觉得苹果落地是一件可以研究的事,没有留心观察、钻研。
学生丙:牛顿对苹果落地这一现象产生好奇。
学生丁:牛顿对观察到的现象都想问个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内互读,互相评议。
②指名汇报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3、4自然段。
(1)两人一组互读第3、4自然段,思考: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到了什么 (用“  ”画出来)他又做了什么 (用“”画出来)
(2)分组读课文,在文中寻找答案。(老师巡回查看)
(3)代表汇报,集体交流。
①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到了什么
学生甲:一定是因为它熟透了。
学生乙:可是,为什么苹果只向地面落,而不向天上飞去,也不向左、向右跑呢
②“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自己跟自己说话。)
③看到苹果落地,牛顿想了很多。这时的牛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学生甲:牛顿什么事都爱问个为什么。
学生乙:牛顿善于思考。
④指导读出语气。注意自言自语时的神态和语气。
⑤他又做了什么
(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原来,这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4)比较句子,体会加点词语的用法。
①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观察、研究,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②为了弄明白这个问题,他又反复地观察,专心地研究,终于发现了苹果落地的秘密。
学生甲:“反复”就是一遍又一遍,重复多次。
学生乙:“专心”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研究上。
学生丙:“终于”就是经过长时间的努力而出现的情况。
(5)指导读出语气。(突出重点词语)
①学生自己练读。
②请朗读较好的学生范读。
③指名读。
(6)这时的牛顿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善于观察、勤于研究。)
四 总结全文
1.通过学习课文,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牛顿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并对一切都会产生好奇心,还能深入地思考,因此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学生乙:牛顿的成功,与他善于思考、专心钻研密不可分。
学生丙:我们应该学习牛顿善于观察、勤于钻研的精神。
2.老师总结。
老师想告诉你们:牛顿小时候,除了数学,其他功课都不好,老师认为他是“低能儿”。但是他勤奋好学,肯于钻研,终于成为世界科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老师希望同学们对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也能留心观察、专心研究。我相信你们也会获得成功的。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引导学生像牛顿那样,对世界充满好奇、善于观察、爱动脑筋。
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放手,凡是学生能说的,凡是学生能做的,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都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空间,不再包办代替。通过合作学习不能完成的,应及时给予点拨,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在初读课文之后,教师不必马上分析课文,可以向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如:牛顿是什么人 苹果成熟后落地,这很正常啊,为什么牛顿感到奇怪 “自言自语”是什么意思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小组讨论,集中大家的智慧解决问题。
课后可设置一些作业,比如让学生细心观察周围的世界,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画下来,这样有利于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1.口头回答问题。
苹果落地是因为地球有吸引力。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把虫子放进嘴巴里的人
达尔文从小喜欢研究生物。
有一次,达尔文在田野上看到一只从来没见过的虫子,就赶快用左手抓住它。这时,他看见了另一只从来没见过的小虫,赶紧用右手抓住。谁知道又飞来一只更加稀奇的虫子,达尔文想抓住它,可是,又舍不得放掉手里的两只小虫。于是,他就把右手抓着的虫子放进嘴里,空出右手抓住了那只稀奇的虫子。那只虫子在达尔文的嘴里放出了又辣又苦的液体。可是,他忍受着,紧闭着嘴巴跑回家,小心地把三只虫子装进盒子里,仔仔细细地研究起来。
达尔文长大后成了英国有名的生物学家。
(1)短文共有3个自然段,第2自然段告诉我们达尔文把虫子放进了嘴里。
(2)达尔文从小喜欢研究生物,长大后成了有名的生物学家。
(3)照样子,写出四个词语。
例:仔仔细细
认认真真 干干净净 高高兴兴 马马虎虎
1.学会本课的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
生字卡片。
一 检查复习
1.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2.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认读情况。
二 自主识字
1.自己说说识记字形的方法。
2.指出每个生字的部首,不确定的查字典解决。
3.交流汇报。
苹:上下结构。“平”字上面加“艹”,合起来就是“苹”。
落:上下结构。不要写成左右结构。
件:左右结构。“牛”加单人旁就是“件”。
习:独体字。笔顺是。
奇:上下结构。上面是“大”,下面是“可”。
言:共七笔。“讠”就是由“言”字演变而来的。
反:共四笔。笔顺是
反。
复:上下结构。
三 指导书写
言:第二笔“一”要写长一些,第四笔“一”写在横中线上。
反:第一笔“”是横撇,写在上半格的中间。
复:下面是“夂”不要写成“攵”。
四 读读下面的词语
苹果  好奇  反复  落叶  零件  自言自语
秘密  习以为常
五 书写生字、新词
  课前,让学生查找与牛顿有关的资料,让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有初步了解,以便于理解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生字时,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读生字,充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让学生先看图说话,再分学习小组学习第2至第5自然段,要求用“  ”画出想的句子,用“”画出做的句子。这样分组学习,目标更明确,效果也较好。经过分析,学生能体会到牛顿从小爱动脑筋,遇事爱问为什么,并能一直为此努力思考研究的精神。
1.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左—(右) 正—(反) 慢—(快) 悲(bēi)—(喜) 懒(lǎn)—(勤)
2.给下面的字各组两个词。
言(语言)(言行)
奇(奇怪)(好奇) 习(学习)(习惯)
反(反对)(反复)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反复)地观察 (专心)地研究 (慢慢)地走来 (飞快)地奔跑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个老人很有学问。他的房里有一块匾,上面写着“学问”两个大字。老人死了以后,两个儿子把匾一分为二。哥哥拿了个“学”字,从早到晚,只知读书,从不提问;弟弟拿了个“问”字,专门提问,却不读书。日子长了,两个人都学得稀里糊涂。后来,哥儿俩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学问,学问,就要又学又问。从此,他们勤学好问,最后也像父亲一样,都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1)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我懂得了只有勤学好问,才能成为真正有学问的人。
(2)古今中外有很多有学问的人,你都知道谁 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
中:孔子、孟子、鲁迅、老舍等。外:爱迪生、牛顿、高尔基、富兰克林等。
小知识
牛顿(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与天文学家。他一生中有几个重要贡献:万有引力定律、经典力学、微积分和光学。
一谈到牛顿,人们可能认为他小时候一定是个“神童”“天才”,有着非凡的智力。其实不然,牛顿童年身体瘦弱,头脑并不聪明。在家乡读书的时候,他在班里的学习成绩属于次等。但他的兴趣是广泛的,游戏的本领也比一般儿童高。
牛顿爱好制作机械模型一类的玩意儿,如风车、水车、日晷等。他精心制作的一只水钟,计时较准确,得到了人们的赞许。有时,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做了一盏灯笼挂在风筝尾巴上。当夜幕降临时,点燃的灯笼借风筝上升的力升入空中。发光的灯笼在空中流动,人们大惊,以为是出现了彗星。尽管如此,因为他学习成绩不好,还是经常受到歧视。
虽然牛顿在学校里不用功学习功课,但是他很善于观察和设计。在家中,尤其是在他那间小屋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倾注了他心血和智慧的小东西。可能是由于经常观察自然现象以及爱沉思、默想的缘故,他小小的脑袋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和新奇事物。他不知是从哪里搞来一些工具:小锯子、小锤子、小刨子……还做了一个小工具箱。一到突发奇想的时候,他就把这些东西搬出来,还有一大堆木板、木条、钉子、铁丝等,弄得一地的东西,横七竖八,有时搞得外祖母走路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而小牛顿呢,却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埋头苦干,十分投入。就这样,入学后的牛顿在学校里没学到什么东西,却在自己的动手制作中独自摸索出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