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和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培养学生尊师、爱师、亲师的感情。
重点
难点
1.通过学习课文,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学习作者紧扣题目选取典型事例,在叙事之中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的写作方法。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师 恩 难 忘
??1942年春天,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村小学读书。[句导读:这里交代“我”的年龄不满“六周岁”,说明“我”的年龄尚小,对事物懵懂无知,也从侧面反映了田老师对“我”的成长的影响之大。]
段导读:课文开篇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①“只有”说明了什么?]四个年级四个班,四个班共有四十人。
段导读:老师与学生的情况及人数。
??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后来到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田老师口才、文笔都很好。[句导读:田老师是“私塾出身”,只在“师范速成班受训三个月”,“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这样的学历背景,但田老师有很好的口才和文笔,显然是刻苦自学的结果。]
段导读:老师的教书生涯开始得较早,口才、文笔都很好。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我”受业田老师时的一般情况。
?? 开学头一天,我们叩(kòu)拜大成至圣先师孔夫子?像之后,便排队进入教室。[②为什么要叩拜孔子像?] 每个一年级小学生,配备一位三年级的学兄带着。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学生上课,让三年级学兄握着一年级学弟的小手描红摹纸。[③这样交代说明了什么?]红摹纸上,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④写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是为了表现什么?]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jīn)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⑤“牵着妈妈的衣襟儿”“ 一口气”有什么作用?]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⑥这句话对后面的故事有什么作用?]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⑦为什么要省去前面的数字?]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娃娃。[⑧这句话写出了什么?]他刚要动手,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园……[⑨故事的结尾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段导读:这段话是田老师根据古诗编的小故事,充分体现了他的“教学有方”——不仅教给了学生知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还不忘教导学生做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有思想,有人物,有形象,有情趣。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jiá)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⑩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段导读:田老师讲的故事很精彩及“我”听后的反应。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一、二、三、四年级的课文都是如此。[“每”“都要”“都是”等词语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有如春雨点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它的意思?]
段导读:田老师教四个年级的国文,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有意义的故事。
??从事文学创作,需要发达的形象思维,丰富的想象力,田老师在这方面培育了我,让我开了窍。[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的情况。
田老师执教四十年,桃李满门,弟子不下三千,现在已年近古稀,退休归里十年了。[句导读:“四十年”“不下三千”交代了田老师一生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年近古稀”“退休”又介绍了他的近况。]
段导读:田老师为祖国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着拐杖散步,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加点的词语有什么作用?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文学的种子”有什么含义?]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田老师的话应该如何理解?]
段导读:“我”回家乡时与田老师交谈的情景,突出了田老师谦虚的品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两个“树”含义相同吗?引用这个成语有什么作用?]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句导读:“插柳之恩”用的是借代的写法,歌颂了田老师对“我”的恩德——“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我终生难忘”一句使作者尊师、敬师、感念师恩的深情跃然纸上。]
段导读:这一段点明中心,表达了“我”对田老师的感激之情。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我”回家乡后和年近古稀的田老师交谈的情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刘绍棠的相关资料,生字、新词卡片。
一 揭题导入
1.导入: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渗透了老师的心血。在学习生活中,你们一定遇到过好多老师,他们一定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回忆一下,他们为什么会让你们难忘。
2.指名回答。
3.揭题:不少同学热情讴歌过辛勤培育自己的园丁。这节课,我们一起看看著名作家刘绍棠对儿时老师的回忆。
4.板书课文题目:师恩难忘。
二 初读课文
1.老师范读课文。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朗读,或者和同桌一起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3.检查朗读情况。
重点指导:仍(réng)然 打扮(bɑn) 恭(gōng)恭敬敬
4.给课文标好各自然段序号。
提醒学生课文共有12个自然段,其中,“红摹纸上小诗”的内容应属于第4自然段。
5.交流学习中出现的疑难问题。
(1)适时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词、句所在的段落。
(2)联系上下文,扫除课文中字、词障碍。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中止。
身临其境:亲自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
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
引人入胜:引人进入佳境(指风景或文章等)。
三 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通读课文。
2.说一说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田老师以讲故事的方式教授孩子学习古典诗词、培养孩子成长的往事。
3.课文中哪句话概括了插图的意思?
学生讨论。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以这四句诗为起承转合,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
四 理清课文脉络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讲田老师怎样上课的?
2.全文共有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交代了“我”受业田老师时的一般情况。
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的情况。
第三部分(第10~12自然段):“我”回家乡后和年近古稀的田老师交谈的情景,抒发了对老师的感恩之情。
3.分段读课文。
五 识字、写字
1.投影出示下列词语。
师恩 学兄 打扮 身临其境 仍在发呆
培育 恭恭敬敬
(1)读一读。
(2)用实物、动作、换词、造句等方法让学生感悟词义。
(3)学生分小组,以竞赛的方式用加点的字组词。组词又多又正确的小组获胜。
2.小组合作,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交流识字方法。
利用熟字记住生字。
思—恩 儿—兄 芬—扮 竟—境 乃—仍 倍—培
说说在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师 恩 难 忘
“我”遇到好老师编故事讲课 师恩难忘田老师
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找出表示作者无比尊敬老师的这段话:“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让学生说说作者会怎样行礼,然后向学生介绍作者刘绍棠当时的情况:一位有名的作家,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恭恭敬敬地向这位老师鞠躬。他究竟有何水平和本领,竟让他的学生如此尊敬?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读书。
经过梳理课文内容,学生们能够明白作者那份情意来自于田老师教学设计的独具匠心,来自于几十年如一日的谆谆教诲,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来自于田老师对学生的深深的爱。之后再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老师有哪些“恩”让他们难忘,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来描写一个人的方法,为后面的习作打下基础。
1.看拼音,写词语。
péi
yǎng
培
养
péi
yù
培
育
ēn
shī
恩
师
wěi
wěi
dòng
tīng
娓
娓
动
听
shēn
lín
qí
jìng
身
临
其
境
2.比一比,再组词。
3.判断,在表述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不正确的画“?”。
(1)“戛”字一共十一画,部首是“戈”。(??)
(2)“摹”可以组词:红摹纸、摹仿、摹样。(?)
(3)“学兄”两个字的声母相同,“拐杖”两个字的声母不同。(??)
4.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说话婉转生动,使人爱听。(娓娓动听)
(2)亲自来到某种境地(体验感受)。(身临其境)
(3)形容声音突然中止。(戛然而止)
5.连线。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幻灯片。
一 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念叨 打扮 娓娓动听 身临其境 开窍 师恩
2.请学生用以上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 细读课文,感悟师恩
1.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这一部分简洁明了,从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作者是回忆往事的?
(我不满六周岁。)
(3)用陈述语气读这一部分。
2.学习第二部分。
(1)指名读第二部分。
(2)阅读思考,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①第二部分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快速读第二部分,找出田老师教学最让人佩服的地方,用横线画出来。
(同桌讨论,指名汇报。)
③你想听一听田老师讲的语文课吗?
(同桌互相读给对方听。)
④分小组研究:开学第一天,田老师是怎样上课的?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⑤请学生反复阅读第6自然段,然后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大家听。
思考:故事与小诗有什么关系?
⑥从哪儿可以看出“我”听得“入了迷 ”?
(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3.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反映了“我”难忘田老师的教诲之恩。
(2)指导朗读: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对田老师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①同桌讨论。
②自由诵读。
③老师指名读,随机引导。
(3)小组研究: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题目有什么关系?
(最后一个自然段是文章的中心。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中,第一个“树”可以理解为种植、培植,第二个“树”是培育起来的意思。作者引用这个成语说明培养人才非常不容易,赞颂了老师“树人”的功德。“我终生难忘”与题目相呼应。)
三 总结全文
1.田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把你的感受用一两句话说出来。
学生甲:田老师是一位兢兢业业、富有创造力的老师。
学生乙:田老师是一位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的老师。
2.你想对作家刘绍棠说些什么吗?
学生丙:我为您小时候有这样一位好老师而高兴。
学生丁:我也有一位像田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四 拓展延伸
你能选一首学过的古诗编个故事吗?
师 恩 难 忘
先……然后…… 编故事 娓娓动听
像四十年前 行礼 深深感念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从疑问开始。教师在教学时主张在引入课文题目后让学生提问,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探索兴趣;引导学生在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要提问,使学生的思维逐步深入;而在学完一课后也应该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还有什么不懂?或许就在这不经意的一问中,你能发现学生的思维原来更有独特之处;更或许就在这一种探索的争议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两个商讨性的问题:(1)这篇课文是作者回忆小学老师怎样上课的事,为什么不用“我的老师”或“难忘的课堂”做题目,而要用“师恩难忘”做题目?(2)课文第8自然段是不是可有可无的呢?通过讨论,学生不仅明白课文题目的深意,还可学到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巧窍(窍门) 老姥(姥姥)
丈杖(拐杖) 光恍(恍然大悟)
尾娓(娓娓动听) 苗描(描写)
2.看拼音写字,再组词。
3.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jīn(禁 巾 )儿去住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 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zuò( 坐)亭子,就走jìn(近 )一zuò( 坐)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想zhé(拆 )下一枝来,dài(带 )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娃娃。他刚要动手,妈妈拦住了他,说:“你zhé(拆 )一枝,他zhé(拆 )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后来,这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变成一座大花yuán(圆 )……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炊烟(cuī chu) 歇脚(xi hē)
念叨(diāo dɑ)
(2)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字,画“??”。
(3)选文反映的诗句是什么?你能写下来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4)你能根据这首诗,再编一个小故事吗?讲给同学听。
4.趣味题。
写出五个成语,要求不重复地用上数字“一”至“十”。
一来二去 颠三倒四 五颜六色 七手八脚 十拿九稳
1.刘绍棠简介
刘绍棠(1936~1997),中国作家。北京通县(今通州区)人。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淳朴,乡土气息浓郁。代表作品有《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瓜棚柳巷》《蒲柳人家》《京门脸子》等。
2.学生重教
尊师重教,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西周初年,就有人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的说法。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更是留下了“有教无类”“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等一系列至理名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被中国人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我国的教师节。
3.桃李
桃树、李树结果实多,用“桃李”来比喻弟子众多。刘禹锡诗:“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白居易诗:“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4.教师节楹联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论学问,四书五经样样通晓;讲口才,三言两语句句精妙。
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
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