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和“夺”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的大无畏精神。
3.学会概括课文,分层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
重点
难点
1.抓住红军战士的言行,体会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革命精神。
2.结合课外资料,培养学生自主理解、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渡河挺进。[①这句话介绍了什么内容?]大渡河水流湍(tuān)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②这句话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泸定桥的?]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要夺取的泸定桥。
段导读:这一段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概括地写出了大渡河是天险,点明了泸定桥是必经之路,体现了“飞夺”的必要性。
??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阻拦我军北上,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③这句话应怎样理解?]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句导读:一天之内就要夺下泸定桥,说明了时间紧迫,任务艰巨。]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了飞夺泸定桥的背景。
??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④加点词语强调了什么?]敌人的两个旅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句导读:国民党反动派已经调了两个旅去增援,所以我军必须抢在他们的前面,这关系到战斗的胜败。突出了任务的艰巨。]红四团翻山越岭,沿路击溃(kuì)?了好几股阻击的敌人。到晚上七点钟,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一百一十里。战士们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可是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⑤红四团进军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在漆黑的夜里,他们冒着倾盆大雨,踩着泥泞继续前进。忽然,他们望见对岸出现了无数火把,像一条长蛇向泸定桥方向奔去,分明是去增援的敌人。[句导读:将“火把”比作“长蛇”,说明了增援的敌人众多,暗示了夺桥的艰难。]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照亮了道路跟敌人赛跑。[⑥“索性”是什么意思?红四团的战士为什么这样做?]
段导读:红四团的战士克服种种困难继续赶路。
??敌人看到了这边的火把,喊破了喉咙问:“你们是哪个部分的?”红军战士高声答话:“是碰上了红军撤下来的。”[⑦这个回答表现了什么?]对岸的敌人并不疑心。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远。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把对岸增援的两个旅敌人抛在了后面。[⑧红四团与敌人在前进中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叙述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的过程,是围绕“飞”字展开的。
??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句导读:对泸定桥进行整体的介绍。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泸定桥的险,表现了夺桥之难。]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在几十丈深的河谷?里倾泻下来,冲到岩石上,飞溅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水声震耳欲聋。[⑨这几句话是怎样写出泸定桥的“险”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桥的对岸就是靠山的泸定城,城的西门正堵住桥头。守城的两个团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⑩敌人的话有什么含意?]
段导读:从自然和人为两方面介绍红军夺桥面临的困难。
??红四团马上发起总攻。[为什么要“马上发起总攻”?]团长和政委亲自站在桥头上指挥战斗。[“亲自”说明了什么?]号手们吹起冲锋号,所有武器一齐开火,枪炮声、喊杀声,霎时间震动山谷。二连担任突击队,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这里描写了什么场面?这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什么?]跟在他们后面的是三连,战士们除了武器,每人带一块木板,一边前进一边铺桥。
段导读:红四团发起总攻,这段话是对战斗场面的描写,生动细致。
??突击队刚刚冲到对面,敌人就放起火来,桥头立刻被大火包围了。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革命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激战了两个小时,守城的敌人被消灭了大半,其余的都狼狈?地逃跑了。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红四团夺桥的经过,是围绕“夺”字展开的。
??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为什么说是“决定性的胜利”?]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红军主力奔赴抗日最前线。总体评价了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图片,生字、新词卡片或幻灯片。
一 激发情感,导入新课
1.在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走完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飞夺泸定桥。
2.泸定桥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和他的将士在此全军覆没。当红军要过泸定桥时,蒋介石不仅派重兵把守,还扬言“让红军做石达开第二”。
二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朗读课文。
(1)要把课文读通顺,把难懂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检查学生对字词的学习情况。
(1)读准下列字音。
关键(jiàn) 击(jī)败 胆(dǎn)量 冲杀(shā)
革(gé)命 剩余(yú) 狂妄(wàng) 铁链(liàn)
(2)注意下列字形。
余:与“佘”进行字形区分。
(3)理解词语的意思。
天险:天然的险要地方。
水流湍急:水流得很急。湍急,水势急。
旅:军队的编制单位,在师以下,团或营以上。
泥泞:淤积的烂泥。
索性:副词,表示直截了当,干脆。
心惊胆寒:形容极其惊慌害怕。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千钧一发:千钧的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极其危险。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三 读通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2.出示泸定桥的图片,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
(学生根据图片回答。)
3.课文是怎样描写泸定桥的?用横线画出来,然后说一说。
出示句子:
(1)泸定桥一共十三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可是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桥险)
(2)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桥的重要性)
4.理清文章的脉络。
(1)齐读课文题目,体会红军是怎样克服困难的。(飞——抢时间;夺——攻天险。)
(2)哪几个自然段写抢时间,哪几个自然段写攻天险?
(3)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交代了飞夺泸定桥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叙述了红军飞速赶到泸定桥的过程,是围绕“飞”字展开的。
第三部分(第5~7自然段):红四团夺桥的过程,是围绕“夺”字展开的。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红军主力,奔赴抗日最前线。总体评价了飞夺泸定桥的意义。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先通过谈话引入“泸定桥”三字,然后让学生质疑提问,接着对问题进行梳理:泸定桥架在什么地方?它是座什么样的桥?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利用上述问题让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并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从敌人手里把泸定桥“夺”过来。
教学“抢时间”这一段,首先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明确抢时间的原因和要求。原因是敌人的两个旅的援兵正在对岸向泸定桥行进,妄想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要求是在二十多个小时内飞奔“二百四十里”,抢在敌人前面。其次要求学生了解红四团行军途中所遇到的困难,教学“冒雨行军”一段时播放录像,让学生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仿佛来到那个战争年代,以加深对红军战士崇高品德的认识。同时设置如下思考题:红军在行军途中遇到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大雨浇灭了火把,敌人宿营了,红军为什么还继续前进?这说明了什么?领悟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教学“攻天险”这一段,首先让学生通过查字典理解“天险”二字,然后通过朗读课文,观看录像,从桥上、桥下两个方面理解泸定桥的无比险要。再加上敌人两个团坚固防守,更突出战士攻夺泸定桥的巨大困难。其次,要求学生理解红军攻夺泸定桥的经过,指导学生读重点段,抓重点词,根据画面想象,从而体会红军战士顽强战斗、不怕牺牲的崇高品德,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领悟文章中心的目的。
1.看拼音,写词语。
guān
jiàn
关
键
jī
dǎ
击
打
gé
mìng
革
命
shèng
yú
剩
余
wàng
xiǎng
妄
想
dǎn
liàng
胆
量
chōng
shā
冲
杀
lú
dìng
qiáo
泸
定
桥
2.选词填空。
阻塞 阻击
(1)(阻击)敌人不仅需要勇敢,还需要机智。
(2)这辆货车(阻塞)了交通,造成了交通混乱。
狼狈 尴尬
(3)在我军的阻击下,敌人只得(狼狈)逃窜。
(4)遇到这种(尴尬)事,真叫我为难。
3.根据不同的意思,用“浩浩荡荡”造句。
(1)水势盛大的样子。
河水浩浩荡荡地奔流而去。
(2)形容广阔或壮大。
那军队雄赳赳、气昂昂,浩浩荡荡地起程了。
4.成语积累。
(1)收集表示惊慌、恐惧的成语。
心惊胆战 惊慌失措 胆战心惊 风声鹤唳?
(2)收集形容人的行为或品质的成语。
奋不顾身 视死如归 拾金不昧 大公无私?
1.结合课文,了解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体会红军战士的革命精神。
2.学会概括课文内容,分层理解课文第5自然段。
长征故事、教学课件。
一 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熟了课文,并给课文划分了段落,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 自学课文
1.过渡: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在赶往泸定桥和夺下泸定桥时,遇到了种种困难。红军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呢?
2.分小组学习。
(1)找到描写遇到困难的句子。
(2)概括地说出遇到了哪些困难。
(3)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 指导学习
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1.飞。
时间紧:时间只剩下二十多个小时了。
路途远: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路难行:漆黑的夜里,天降倾盆大雨,道路泥泞。
天气恶劣: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赶到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途远、路难行、天气恶劣、敌人增援。
2.夺。
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稍高的铁链,算是桥栏……
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寒……
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夺下泸定桥
困难:桥险、水急、敌狂。
感受:比以前更危险了。
四 细读课文,感悟精神
1.学习第3、4自然段。
红四团是怎样赶到增援的敌人的前面到达泸定桥的?
(1)红四团遇到了哪些困难?
(2)红军是怎样和增援的敌人赛跑的?
齐读有关语句,体会红军不怕困难、顽强斗争的精神。
(3)找出红军抢时间、争速度的词语。
这段话突出了“飞”字,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的时间,为什么红军能抢先赶到泸定桥?体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机智、顽强、无畏。)
2.读第5自然段。
(1)泸定桥这个地方怎样险?默读,把这一自然段分为三层。
(2)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桥险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①桥太高。
②桥太简陋,没有栏,没有桥墩,没有木板。
③桥太晃,人走在上面像荡秋千。
(3)用“”在文中画出描写水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①水红褐色。
②水势急,像瀑布。
③水势大,震耳欲聋。
(4)用括号在文中标出描写泸定城的词语,引导学生体会。
敌人早已在城墙和山坡上筑好工事。
(5)有感情地朗读第5自然段。
老师小结:泸定桥这个地方这样险,而且敌人已有两个团的兵力把守,如果援兵一到,敌人就会如虎添翼,我军一个团要对付敌人两个旅两个团,敌众我寡,要取得夺桥的胜利,困难就更大了,因此,我军必须赶在敌人援兵之前到达泸定桥,必须“飞”速行军。
3.学习第6、7自然段。
红四团发动总攻时,遇到了哪些困难?他们是怎样夺下泸定桥的?
(1)读第6、7自然段。红军夺桥遇到了哪些困难?
(2)敌人凭借天险有恃无恐,夺桥战斗十分激烈。作者写了哪些人?重点写的是谁?(重点描写的是突击队的二十二位英雄。)
(3)理解“千钧一发”。为什么大火燃起时是千钧一发的时刻?
(稍一迟疑就会功亏一篑,前功尽弃。铺好的木板会被火烧掉,铁链被烧红,部队就无法前进。)
(4)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们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让我们敬佩。)
五 引申拓展
1.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故事非常多,我们还学过哪些?
2.推荐课外读物。
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文章。课文记叙了红四团战士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为了使学生在读课文之后,真正体会到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真正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智慧,果断决策的魄力。教学时,教师可在“飞”和“夺”上下工夫。
教学“飞”这一内容时,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走进课文中去,从文章的词句中体验红四团的战士行军神速、聪明果断的英雄气概。经过反复品读,学生自然而然地找到表现红四团战士勇往直前、聪明机智的句子:“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来。”“红军战士高声答话。”“红四团仍旧摸黑冒雨前进。”并从句子中找出重点词语——“索性”“高声”“仍旧”“摸黑冒雨”深入体会红四团战士的精神。同时找出敌人贪生怕死的句子——“对岸的敌人不能再走了,只好停下来宿营。”通过正反比较,更加突出红军战士所具有的前无古人的精神。
这种文本结合,打破了单一课程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回味和再思考,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接到(命令) 奔赴(战场)
消灭(敌人) 取得(胜利)
发动(战争) 夺下(阵地)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震)耳欲(聋) 千(钧)一(发)
(奋)不(顾)身 高山(峻)(岭)
(倾)(盆)大雨 (崇)山(峻)岭
3.在“○”里填上合适的汉字数字,使它与下面的字组成成语,并使算式成立。
○九×○四-○五×○一+○三×○一=34
死 面 光 反 言 心
一 八 十 常 两 一
生 方 色 态 语 意
1.了解泸定桥
泸定桥是四川通往康藏地区的咽喉。桥建成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桥净跨长100米,净宽3米,桥身用13根碗口粗的铁链联成,两边各有两根铁链做桥栏,底下并排9根铁链做桥面。铁链间相距约30厘米,上面铺设木板,每根铁链由900个左右的铁环连成,重达2吨左右。桥头立有“古泸定桥”等石碑,石碑上镌刻着描绘泸定桥险峻形式的诗句:泸定桥边万重山,高峰入云千里长。
当年红军22勇士强渡大渡河,突破大渡河天险,红军取得了陕北会师的胜利,因而泸定铁索桥也成为红军长征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被载入历史史册。1961年国务院批准泸定桥(包括附属建筑)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泸定桥边的“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里,庄严肃穆地竖立着22根方柱子,它们代表着当年飞夺泸定桥的22位勇士。它们绝大多数是无字碑,只有5根柱子上刻有名字,而在这5根柱子中,只有一根上面雕刻有头像。
2.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