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音乐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9音乐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6 21:01: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从而鼓舞全民族、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自己的美好家园。
重点
难点
1.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现实意义。
2.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①用国歌歌词开头有什么作用?“血肉”“长城”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听见这歌声,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②“无论……都……”“只要……就……”的句式说明了什么?]
??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只要听到国歌,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激动起来,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又把魔爪伸向了华北。[③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人民群众自愿组织起义勇军?,奋起抗战。[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戏剧家田汉以此为题材,写了一个电影剧本《风云儿女》,电影的主题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是在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前,把这首歌词写在香烟的包装纸上的。后来,这首歌词交到音乐家聂耳手中。[句导读:在当时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下,进行创作是非常困难的。歌词能完整地保存下来,实属不易。]聂耳看到这振奋人心的歌词,激发起极大的创作热情,立即动手谱曲?。他把自己关在简陋(lòu)的住房里,一会儿弹琴,一会儿高唱,一会儿按着节拍走动。[句导读:运用排比句式,写出了聂耳全身心投入、专心谱曲的过程。]他把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对敌人的恨,都倾注到每一个音符中。[⑤这句话反映了聂耳怎样的感情?]这首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尤其是结尾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坚定有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⑥为什么说国歌“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段导读:由田汉写词、聂耳为歌词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了。
??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无数爱国志士唱着它,走上抗日救亡前线,这首歌成为鼓舞人民的战斗号角?。[句导读:歌曲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并且在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艺术作品的巨大魅力。]
段导读: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xùn)热情地唱起这首歌,并灌制了唱片。于是,这首歌又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句导读:《义勇军进行曲》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
段导读:这首歌传遍世界,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一首高昂的战歌。
??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政协?讨论国歌时,著名画家徐悲鸿和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力荐用这首歌作为新中国的国歌。毛主席、周总理都支持他们的意见。[句导读:《义勇军进行曲》得到了徐悲鸿和梁思成的推荐,并且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的支持,可见其确实有一定的号召力。]这时有人提出:歌词中有一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而眼下革命取得胜利,新中国即将成立,是否应该把这句改一下。周总理说:“我们面前还有帝国主义反动派,我们的建设越有进展,敌人越嫉(jí)恨我们,就越想法破坏我们,你能说不危险了吗?倒不如留下这句词,使我们耳边警钟长鸣。”[⑦周总理的话交代了什么?]一席话使人豁然开朗,全体政协委员一致通过:以《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后来,经过岁月的检验,这首歌被正式定为国歌?。
段导读:《义勇军进行曲》被正式定为国歌的过程。
  第二部分(第4~7自然段):《义勇军进行曲》的诞生、传唱及被定为国歌的过程。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今天,我们唱起它,就会想起祖国被侵略、受压迫的历史,想起前辈们不怕抛头颅洒热血、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唱起它,就会居安思危,振奋精神,为保卫伟大的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句导读:连用两个“唱起它”,使句子整齐,意味深长。写我们从国歌中受到的教益:不忘历史,不忘先辈精神;居安思危,振奋精神,建设新中国。]
  第三部分(第8自然段):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生字、新词卡片,田汉、聂耳等人的相关资料,光盘。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欣赏《义勇军进行曲》。
2.请学生自由说欣赏后的感受。
3.老师导入。
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形象。我国的国歌慷慨悲壮,激人奋进。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传唱以及被定为国歌的过程。(老师板书课文题目: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 初步感知,学习生字、新词
1.提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2)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交流汇报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占:读音为“zhàn”,不要读“zhān”。
(2)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重点提示学生注意下列字的字形。
豪:上下结构,下面是“豕”,与“毫”区分开。
占:上下结构,第一画竖与下面的“口”不要有空隙。
“词、振、弹”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尤:独体字,共四画,与“龙”区分开。
分组说一说这些生字还能组成什么词。
豪:豪爽 豪杰 英豪 土豪 豪言壮语 巧取豪夺
词:词典 词谱 供词 名词 用词不当 词不达意
弹:弹奏 弹跳 弹脑门 弹棉花 弹冠相庆
4.理解词语的意思。
奴隶: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常常被奴隶主任意买卖或杀害。
简陋:(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宽敞明亮;也形容(经过别人的指点或自己的思考)突然明白和领悟。
三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同桌互读课文,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内容。
2.师生交流查找的资料。
3.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识字经验,已能够自己识记一些简单、有规律可循的字,所以在课堂上应引导学生想办法记忆一些字形复杂的字。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只要学生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就要给予鼓励。在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便能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为了让学生了解《义勇军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教师可以先结合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音乐来讲解,然后问学生:“当你看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之后,如果你是当时的中国人,你会发出怎样的呐喊?”与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同时推进教学。
1.按要求写出五个字。
(1)带“目”表示眼器官的:眼 睑 睛 瞳 眶?
(2)带“目”表示眼动作的:盯 瞪 眯 瞧 瞄?
(3)带“”表示人动作的:打 拉 抛 摸 拔?
(4)带“月”表示人体器官的:腿 脚 腰 胸 脏?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是田汉,曲作者是聂耳。这首歌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
(2)1949年9月,新中国建立前夕,全国政协讨论国歌时,徐悲鸿和梁思成,力荐用这首歌作为新中国的国歌。
(3)写出国歌中最感动你的一句话:“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民族的最强音”的深刻内涵,体会《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为国歌的现实意义。
2.激发学生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热情。
光盘
一 提出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二 精读课文,自读自悟
1.学生边读边想,分组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传唱以及被定为国歌的经过。从这三方面说说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2.学习“谱写”部分。
(1)请学生说说《义勇军进行曲》的谱写过程。
(2)老师提示:要包括作品的时代背景、作者和谱曲经历这几大要素。
(3)联系这几大要素,说说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因为这首歌创作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之后,歌曲高昂激越,催人奋进,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反侵略战争中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誓死保卫祖国的伟大精神。所以说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3.学习“传唱”部分。
(1)指名读这部分内容。
(2)指名填空。
1935年7月,电影《风云儿女》上映,这首歌迅速传遍全国。       ,       ,      唱着它,走上       ,这首歌成为         。?
1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热情地唱起这首歌,并灌制了唱片。于是,这首歌又       ,成为          一首高昂的战歌。?
(3)说说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因为这首歌不但表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决心,而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线的一首高昂的战歌。)
4.学习“被定为国歌”的部分。
(1)同桌互相说说为什么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2)老师小结:歌词起着“警钟长鸣”的重要作用。
(3)说说为什么说它是“中华民族的最强音”。
(因为这首歌鼓舞了人们的斗志,体现了人民的信念,代表了中国人民一往无前的精神面貌和追求新生活的良好愿望。)
三 指导朗读,入境融情
1.选择你喜欢的一段话,读给大家听。
2.分组朗读、讨论,在交流自己喜欢的段落的基础上谈谈体会。
3.指名朗读,要求把自己的体会融入课文中。
四 总结升华
1.全体同学跟着录音带高唱国歌,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甲:想到了那些抛头颅、洒热血的前辈,想到了他们的英雄气概。
学生乙:想到了各个行业的劳动者,为建设祖国增砖添瓦。
学生丙:想到了体育健儿在奥运赛场上奋力拼搏,为伟大的祖国争得荣誉。
2.老师总结。
就让我们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鼓舞、激励全体炎黄子孙,团结一心,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建设好我们的美好家园。
  教学时教师可设置一些问题。
1.你恨他们什么?(这一问能激活学生脑海中已有的表象和旧有经验——从长辈那儿听来的抗日故事,从书本中读到的日本侵略者的罪状,从电视、电影、网络中收集到的历史事实等,能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到聂耳谱曲时的情感和同作为中国人的民族感。)
2.面对如此惨无人道的敌人,你想对在战火中挣扎的人民大声呐喊什么?
3.来,像聂耳一样把这种强烈的呐喊唱出来!
4.听到这首歌,生活在敌占区的东北老乡会……听到这首歌,战斗在硝烟中的华北同胞会……听到这首歌,你会……听到这首歌,每一个中国人都会……
这几个问题的设置可引起学生的热烈讨论并积极发言,可激发学生的想象,激活学生的思维。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2.把意思相近的成语连起来。
人仰马翻
画蛇添足
众口一词
熟视无睹
病入膏肓
掩耳盗铃
出尔反尔
见缝插针
异口同声
反复无常
争分夺秒
无动于衷
一败涂地
多此一举
无可救药
自欺欺人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国  歌
世界上最早的国歌是在荷兰诞生的。1568年,荷兰人民为了反抗西班牙统治者的压迫,唱出了激昂慷慨的战斗进行曲《威廉·凡·那叟》,这就成为后来荷兰的国歌。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国歌是法国的《马赛曲》,诞生于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作者是义勇军战士利尔。后来这首歌传遍了革命的欧洲,《马赛曲》成为自由的象征。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世界上最早的国歌是在荷兰诞生的。它的名称是《威廉·凡·那叟》。法国的国歌是《马赛曲》。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激昂慷慨:精神振奋,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象征:用来表示某种特定、抽象意义的具体事物。
(3)你如何理解国歌的作用?
国歌代表一个国家的歌声,是国家尊严的标志、民族精神的象征。
1.词曲作者简介
田汉(1898~1968),中国戏剧活动家、剧作家、诗人。原名寿昌,湖南长沙人。其创作以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强烈的革命激情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著称。写有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剧本100余部,主要有《咖啡店之一夜》《获虎之夜》《名优之死》《丽人行》等,并写有大量诗歌和歌词,其中经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后被采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有《田汉文集》16卷行世。
聂耳(1912~1935),中国作曲家。原名守信,字子义(一作紫艺),云南玉溪人。作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前进歌》《毕业歌》《新女性》《铁蹄下的歌女》等37首,表现了中国人民大众的深重苦难和英勇反抗,以及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抗日救国的坚强意志。有《聂耳全集》两卷。
2.国歌之最
最长的国歌: 《金色的孟加拉》,是孟加拉人民共和国国歌,它长达142小节。《金色的孟加拉》的词曲是泰戈尔创作的,意境清新,透过引人入胜的诗情画意,流露出对祖国的深厚的爱。
最短的有歌词的国歌:乌干达国歌,乌干达国歌是1962年宣布独立时制定的。当时举行了征求国歌的比赛,获选的是音乐教师卡科马作词作曲的,全曲仅八小节。
最短的没有歌词的国歌:要数在波斯湾沿岸,两个互为比邻的巴林和卡塔尔的国歌了。巴林的国歌是七小节的号角声,卡塔尔的国歌虽然比巴林的国歌多三小节,但每小节只有两拍,中间还休止了两小节,这就显得更简短了。
世界最著名的国歌:法国的《马赛曲》。它是1792年由一名中尉军官一夜工夫创作的,当时法兰西正面临与奥地利交战。1795年《马赛曲》被正式定为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