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与小 “三颗纽扣”的房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大与小 “三颗纽扣”的房子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6 21:04: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人虽然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颗关爱别人的心,就能给许多人送去温暖的道理。
3.朗读课文。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重点
难点
1.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和故事情节。
2.领悟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引导学生改编课本剧,在情景中感悟穷木匠博大、纯朴的爱心,领悟“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的哲理。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三颗纽扣”的房子
??从前有个木匠,大家都叫他“三颗纽扣”。[①这句话交代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人物身份。
??三颗纽扣住在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小村子里,农民们根本没钱叫他做新家具。这样,三颗纽扣木匠?只好离开这个地方了。可是不管到哪个村子,总得有间屋子住下。[句导读:贫穷的生活迫使三颗纽扣开始想方设法找房子住,于是就有了下文带轮子的房子。]“我哪来的钱租屋子呢?我还是做一间小房子,下面安上轮子,走到哪里,就把它拉到哪里吧。”
段导读:三颗纽扣决定做一间带轮子的小房子,走到哪里,就把它拉到哪里。
??他于是做了一间很小很小的房子,仅仅搁得下他一个人,外加一把锤子和一个刨(bào) ?子。[②“很小很小”“仅仅”突出了什么?]至于锯子,那还得敲个钉子挂在房子外面。最后他在房子下面安上四个轮子,在房子前面装上车把。
??这小房子很轻。下山的时候,三颗纽扣干脆坐在小门槛?上,欢天喜地地让房子往山下滚。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三颗纽扣为自己造了间很小的房子。
??到了傍晚,三颗纽扣看到一片青翠的大草地。“就在这儿过夜吧!”他说着,一躺下就睡着了。
??一会儿工夫,屋顶上雨点噼里啪啦响起来,把木匠吵醒了。周围风雨大作,闪电划破了像铅块似的漆黑?天空。[③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时他听到有人敲小房子的门。
??“喂,三颗纽扣,请你开开门!”
??“谁呀?”
??“一个可怜?的老人,让我进屋吧,我全身湿得像落汤鸡了!”[句导读:“落汤鸡”,说明老人浑身都湿透了,样子十分狼狈。在这样的情况下,非常需要一个避雨的地方,三颗纽扣的房子正好提供了住所。]
“能进来就进来吧。”三颗纽扣一面开门一面说。
“待得下一个人,就待得下两个人。”门外的大胡子老头说着进了房子,在地板上躺下了。
“可你是谁呀?”三颗纽扣问道。
“我是个孤老头子。我听说你做了间新房子,我就追上来了。”
孤老头子睡着了,可三颗纽扣睡不着。他想:“可怜的老头儿,晚饭也没吃就睡了,跟我一个样。”[句导读:自己没有优越的生活,却还担心老头子有没有饭吃,可见三颗纽扣的心地很善良。]
雷声越来越响。又有人敲门了。
“谁呀?”
“一个可怜的女人,带着三个孩子。我们没地方躲风雨。”
三颗纽扣打开了门。
“能进来就进来吧。这房子我是给自己一个人做的,可你们要是待得下,我倒真高兴你们进来。”[句导读:善良的本性再次表露无遗。]
“待得下两个人,就待得下三个人。我把孩子都搁?在我膝盖上。”
真的,这女人和三个孩子都进了房子,房子完全搁得下他们。
“请问,这么刮风下雨的,你们上哪儿去?”
“见路就走呗,”那女人哭起来,“我丈夫死了,扔下我和这三个孩子,没钱付房租,就给房东赶出来了。”
“现在,先好好睡一会儿吧。”
那女人睡着了,那些孩子也睡着了,可三颗纽扣怎么也睡不着。他一个劲儿在想:“可怜的女人,不幸的孩子,他们肯定也没吃晚饭,跟我和那老头儿一个样。”
雨还是一个劲儿在屋顶上噼里啪啦地下,隆隆的雷声震动着小房子。接二连三地不断有人来敲门。三颗纽扣来者不拒?,一概回答说:
“待得下六个人,就待得下七个人;待得下七个人,就待得下八个人……”[④这句话体现了什么?]
他放进自己那间小房子里来的有:一个管林子的,他的小房子给漫上堤岸?的河水冲走了;两个小伙子,他们要穿过国境线?到邻国去谋生;一个小老头,因为再也干不动活儿,给主人赶出来了……最后一个来敲门的是国王的仆人,害着病,他一生病,就被赶出了王宫。
  第三部分(第5~28自然段):夜里,天下起雨来,三颗纽扣的小房子发生了一些事。
天快亮的时候,沉重的云块低低地掠过大地上空,雷声隆隆,像是在开大炮。[⑤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这时有人挺神气地用拳头敲门,嘭嘭嘭,敲得整间小房子都震动起来了。
三颗纽扣把门一打开,只见门外是……
“让我的马进房子。”这陌生人吩咐说。
他身上的整件长袍湿透了,头上的王冠却闪闪发光,不用说,这是国王!
“待得下十二个人,就待得下十三个人,”三颗纽扣鞠着躬嘟囔说,“待得下国王,就待得下国王的马。”
国王进了房子,就着闪电的亮光向四下里看了看。
“从外面看,你的房子好像很小。”
“我是给我一个人做的。”
“用什么木?”
“用栗(lì木,国王陛(bì) 下。”
“栗木不会像橡皮那样伸缩啊。我真有点弄不明白了。”
“我也弄不明白,我这么间小房子怎么待得下这么多人?”三颗纽扣沉思地说。
国王陛下也沉思起来。
“看来问题不在于小房子,而在于心。”他最后说。
“心?”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⑥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这些睡觉的人都是谁呀?”国王问道。
“这是一个孤老头儿,这是一位寡(ɡuǎ) 妇,带着她的三个孩子,这是……”
三颗纽扣一个一个地介绍,国王听着,脸色越来越阴,越来越暗了。[⑦哪些词语写出了国王神色的变化?]等国王见到他那个生病的仆人在梦中痛苦呻吟,就摘下了头上的王冠,好像它一下子变得太重了。[⑧王冠为什么会“变得太重”了?]
段导读:国王的心情很沉重。
“我还自以为是个好国王,”他说,“可在我的国家里却有多少不幸的人啊!我为他们做过什么事呢?比你还少。你至少在雨夜里让他们避了雨。好了,我该离开了。”
段导读:国王决定离开王位。
“这么刮风下雨的,您离开这儿吗,国王陛下?”
“不,我说的是……我该离开王位了。我治理国家,却不能让臣民幸福,就该放弃王位。”
国王想了想,又说:
“可我还要做一件事。等雨一停,你们全都跟我走。你是个好木匠,保证你有木匠活儿干。我们还要想到其他的人。生病的该得到医治,找工作的该找到工作。为此,把你这间小房子给我。我要周游全国,尽力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句导读:国王被三颗纽扣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于是下定决心周游全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答应吗?”
  第四部分(第29~51自然段):国王借住三颗纽扣的小房子的过程。
三颗纽扣还不知道怎么回答,就在这时,只听见窗子外面汽车喇叭嘟嘟地按得震天响。原来夜里一阵风,把小房子刮到了路当中,堵塞了交通。
“喂,”开汽车的说,“你们快靠边,快把房子挪开!”
三颗纽扣从小房子里走出来,看见雨已经停下,感到一阵轻松。跟着出来的是那个孤老头子,跟着的是寡妇和她的三个孩子……
小房子里没完没了地出来了一个人又一个人。
“瞧吧!还有一匹大白马呢!”
紧跟着出来了国王本人。所有的人都不做声了,开汽车的深深地弯腰行礼。[句导读:“深深地”写出了对国王的尊敬。]
“让所有这些人坐上汽车,”国王吩咐说,“车票由我买。把三颗纽扣的小房子拴到汽车后面。我骑马走在最后,告诉在哪儿停车。”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汽车由国王骑马护送着开进首都。
  第五部分(第52~59自然段):所有的人都坐上了汽车,而且不用付钱买车票,预示着穷人们的命运将发生改变。
三颗纽扣娶了那位寡妇,给孩子们又做了一间木头小房子,装上轮子,跟先前的一模一样。这间小房子里容得下全城所有的孩子,还有地方搁得下一只小猫咪。
  第六部分(第60自然段):三颗纽扣又做了一间跟先前的一模一样的小房子。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故事发展的顺序。
生字、新词卡片,有关作者的资料。
一 导入新课
1.板书课文题目:“三颗纽扣”的房子
2.学生提出疑问。
学生甲:“三颗纽扣”指的是什么?
学生乙:“三颗纽扣”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
……
3.师生交流作者的资料。
罗大里,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小镇奥梅尼亚一个面包师家庭。主要作品有《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等。
二 初读课文
1.提出初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学生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注意以下读音。
膝(xī)   仆(pú)    嘭(pēnɡ)   囔(nānɡ)
4.理解词语的意思。
嘟囔: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
寡妇:死了丈夫的女人。
膝盖: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
三 学习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记忆生字字形。
纽:左右结构。右边的笔顺是。
膝:左右结构。右边是“木”“人”“氺”,注意三部分中只有“人”的最后一笔是“”。
其他生字可用与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字形。
钉—丁  雷—雪  震—振  拳—券
四 理清课文线索
1.分组接龙读课文,讨论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什么。
2.集中交流汇报。
课文可分为六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人物身份。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三颗纽扣为自己造了间很小的房子。
第三部分(第5~28自然段):夜里,天下起雨来,三颗纽扣的小房子发生了一些事。
第四部分(第29~51自然段):国王借住三颗纽扣的小房子的过程。
第五部分(第52~59自然段):所有的人都坐上了汽车,而且不用付钱买车票,预示着穷人们的命运将发生改变。
第六部分(第60自然段):三颗纽扣又做了一间跟先前的一模一样的小房子。
  童话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也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当然,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把学生步步引入,从而揭示主题。
1.至少要建多大的房间才能容得下三个人?
2.如果要让你建一间大房子,把全世界的人都容下,你认为这间房子至少要多大。
3.想象一下三颗纽扣的房子最大有多大。
4.人的心真的能容得下全世界的人吗?
最后让学生以“爱心”为主题写一篇童话故事。这样从阅读到习作反复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自然而然会不断提高。
1.看拼音,写词语。
niǔ
kòu


 

gài


 
léi



 
dīng
zi


 
zhèn
dòng


 
quán
tou


2.比一比,再组词。
3.读一读,背一背。
乐于去扮演小角色,才能够成就大事业。
小雨点嘲笑大海没上过天,大海却亲昵地把它揽在怀里。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一个人虽然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颗关爱别人的心,就能给许多人送去温暖的道理。
2.朗读课文。改编课本剧,揣摩人物的性格,演绎剧情。
实物投影。
一 找到表达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1.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找出表达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
2.出示中心句。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3.齐读中心句。
4.学生对中心句提出疑问。
学生甲: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乙:这句话是谁说的?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学生丙:为什么说“三颗纽扣”是好人?
二 围绕问题,分组学习
1.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
2.四个同学为一组,边读相关部分,边讨论问题的答案。
3.老师参与学生间的交流,并适时点拨。
4.集中讨论。
三 改编课本剧,以演代讲,演绎剧情
1.分组练习表演课本剧。
2.老师提出明确要求。
(1)可适当加入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情。 (2)揣摩人物的性格。
3.集中汇报课本剧。
4.师生评议,评选最佳表演者。

四 总结全文
1.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甲:我觉得穷木匠有一颗纯朴、善良的心。
学生乙:我深深地感觉到一个人的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
2.老师总结。
一个人虽然能力有限,但只要有颗关爱别人的心,就能给许多人送去温暖。让我们用一颗诚心去温暖、去帮助身边的人吧!
  “三颗纽扣”的房子
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
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
  《“三颗纽扣”的房子》长达60个自然段,是四年级教材中篇幅最长的课文。教学本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指导学生默读自悟,然后找出概括课文中心意思的句子(人的心只有拳头那么大,可一个好人的心容得下全世界的人),读一读,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从中领悟文章的中心——“爱心虽小,却能温暖众生”的哲理。以四人为小组讨论交流,之后集体交流,看谁说得最好。最后要求学生以“我身边的爱心”为题进行口头表达,鼓励学生主动为他人奉献爱心。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因为……所以…… 无论……都……
 不是……就是…… 虽然……但是……
 即使……也……  既……又……
(1)(无论)刮风下雨,我(都)按时为军属张奶奶取报纸。
(2)(即使)现在条件好了,我们(也)应提倡节约,反对浪费。
(3)(虽然)沙漠宽广无边,到处是高高低低的沙丘,很难认路,(但是)骆驼仍然能在沙漠里为人们准确地带路。
2.猜一猜。
一个老汉,      黑娃娃少,
肩上挑担,        白娃娃多,
做事公平,        大家排排坐,
买卖能干。        一起来唱歌。
打一物品(秤)   打一物品(钢琴)
1.作者简介
罗大里(1920~1980),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生于小镇奥梅尼亚一个面包师家庭,母亲当过女工和女仆。他教过小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反法西斯斗争。战后他长期担任记者和儿童副刊的编辑,办过儿童杂志。他了解儿童,有丰富的生活经验。40年代开始写童谣和童话故事,一生为儿童写出大量作品,成为世界儿童文学泰斗。1970年获国际安徒生奖。他主张孩子们应当笑着学习,在笑声中明白事理。代表作品有《洋葱头历险记》《假话国历险记》等。
2.我不是最弱小的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儿。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个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
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
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
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
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有帮助。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笔下生花
任选一题,编故事。
1.想象作文:小水滴与大海
2.难忘的一件小事
习作要求:
1.进一步认识大与小的概念。
2.大胆想象事物之间的关系,采用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等形式,有创意地表达。
习作重点:指导第一个题目。
1.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说说能够体现“大与小”关系的几组事物。
(如:树与森林、沙子与海滩、砖头与大楼等。)
2.揭示作文题目
(1)出示作文题目:小水滴与大海。
(2)学生独立分析它们之间有什么差别,并思考它们有什么联系。
(无数滴水滴汇成大海。)
3.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1)借助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个小故事来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2)学生自己思考、构思。
(3)与同桌互相交流、评议。
(4)集中交流。
①以自荐或组内推荐的形式,请学生把自己想象的小故事讲给大家听。
②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重点评议故事所揭示的道理。
4.动笔写一写,老师巡视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