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懂得心存大志,也应该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重点
难点
1.交流讨论,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懂得心存大志,也应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2.复述课文,感悟反问句的意思。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扫一室”与“扫天下”
??东汉时代,有个青年叫陈蕃(fán) ,他志存高远,喜好读书,但生活却很懒散,连自己的书房?也很少收拾打扫。[①本段介绍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有一天,一位叫薛(xuē) 勤的人来拜访陈蕃的父亲,正巧他父亲外出不在。陈蕃见客人到来,就从自己的书房里出来接待?。薛勤一边和他寒暄,一边随意地走进了陈蕃的书房。[句导读:“寒暄”“随意”用得恰到好处,说明问题是在不经意间发现的,从而使文章内容显得真实、可靠。]
段导读:陈蕃替父亲接待薛勤。
??薛勤一进书房,着实吓了一跳。屋子里又脏又乱,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②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薛勤看了后,不禁皱起了眉头。他对陈蕃说:“年轻人,怎么弄得这么乱呀?为什么不把屋子打扫干净呢?”[句导读:面对陈蕃书房的脏乱,薛勤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与“不扫一室”相呼应。]
段导读:写出陈蕃的书房十分肮脏。
??没想到陈蕃却满不在乎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他说得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的神气?。[③这里运用了什么句式?“满不在乎”“理直气壮”“得意”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陈蕃的观点。言辞间透出他满不在乎、扬扬自得的态度。
??听着陈蕃这样的回答,薛勤心里暗想:此人年少而有大志,但连小事都不愿意做,怎么能做成大事呢?于是他盯着陈蕃,反问道:“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④用反问句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薛勤针对陈蕃“扫天下”的人不“扫一室”的观点进行批驳,阐述了连小小的屋子都不扫的人,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薛勤走后,陈蕃沉思起来,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薛勤的话让陈蕃有所感悟。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线索。
生字、新词卡片,有关陈蕃的资料。
一 导入新课
1.课前调查。
同学们,在你们心目中,小事与大事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对待小事的?
学生甲:在我心目中的大事就是当英雄,为祖国作贡献。
学生乙:我觉得小事就是生活上的琐事,如洗衣服、叠被子、刷鞋等。
鼓励学生各自发表对待小事的态度。
2.板书课文题目:“扫一室”与“扫天下”。
3.学生对课文题目进行质疑。
4.老师导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
二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提出初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2.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
重点指导:
污(wū)浊(zhuó) 垃(lā)圾(jī)
4.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字形。
重点指导“网”的字形。
网:半包围结构,里面的部分应先撇后点。
用与熟字比较识记法记其他生字的字形。
垃—拉 圾—极 污—亏 浊—烛 皱—波
想一想,这些生字还可以组成什么词。
网:电网 网络 网兜 天罗地网 漏网之鱼
眉:眉宇 眉心 书眉 眉开眼笑 眉清目秀
5.理解词语的意思。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拜访:敬辞,访问。
肮脏:脏;不干净。
污浊:(水、空气等)不干净;浑浊。
寒暄: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三 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查找的资料。
陈蕃,东汉大臣,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被世人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
2.想一想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陈蕃志存高远,但生活懒散。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薛勤针对陈蕃“扫天下”的人不“扫一室”的观点进行批驳,阐述了连小小的屋子都不扫的人,是扫不了天下的道理。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薛勤的话让陈蕃有所感悟。
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探究式阅读的学习方法,以读课文为基础,通过讨论、辩论等方式联系实际感悟“凡事应该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课文中的故事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但故事仍有现实意义。大事与小事的关系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呢?上课伊始,让学生针对日常生活的具体事务进行“大”与“小”的思考,初步体会二者的辩证关系。而后以“陈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一问题引领全文,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精读课文。在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对文章大意有了各自独特的感受后,为他们创设交流的平台。在讨论、辩论中大家各抒己见,一方面对文章进行梳理,深化对文章的感悟,另一方面也能够活跃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着实(zháo zhu) 肮脏(zā zàng)
不禁(jī jìn) 懒散(sǎ sǎ)
2.比一比,再组词。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贪 小 失 大
昔蜀侯①性贪,秦惠王②闻而欲伐之。山涧峻险③,兵路不通。乃琢石为牛,多与金帛置牛后,号“牛粪之金”,以遗④蜀侯。
蜀侯贪之,乃堑⑤山填谷,使五丁力士⑥,以迎石牛,秦人帅师随后而至。
灭国亡身天下所笑,以贪小利失其大利也。
[注释]①蜀侯:蜀国国君。 ②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③峻(jùn)险:高峻险阻。
④遗(wèi):赠送。 ⑤堑(qiàn):凿挖。 ⑥五丁力士:古代神话中的五个大力士。
译文:从前,蜀国国君性情贪婪,秦惠王听说后想去讨伐他。但是蜀地山水高峻险恶,行军无路可通。于是,秦惠王命人雕刻了石头牛像,把很多黄金丝帛放在石牛的后面,说是牛拉出来的,拿它送给蜀国国君。
蜀国国君贪婪石牛,便凿山填谷,派五个大力士去迎搬石牛,结果秦军趁机随后追到。
国家灭亡了,性命丢掉了,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贪图小利而失掉大利呀!
(1)你知道类似的故事吗?把名称写下来。
买椟还珠
(2)读完短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我们一定要顾全大局,不要因为贪图一些小的利益,而使大的利益也失去了,最终一无所有。
1.领悟“扫一室”与“扫天下”的特殊含义,懂得心存大志也应从小事做起的道理。
2.复述课文,感悟文中反问句的意思及用法。
教学课件。
一 检查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3、4自然段。
(1)陈蕃屋子的环境是怎样的?他是怎样认识这个情况的?
(2)学生独立思考后,可以与同桌交流一下。
(3)学生交流汇报。
(4)课件出示描写陈蕃屋子环境的语句。
屋子里又脏又乱,桌子上书呀、杂物呀什么都有,满是灰尘;地上到处是垃圾,墙壁上有不少蜘蛛网。屋里不仅肮脏,连空气也显得污浊。
你从中看出什么?
学生甲:我觉得陈蕃的屋子太脏太乱了。
学生乙:从他的屋子可以看出他不爱收拾打扫,懒散到了极点。
(5)课件出示陈蕃的语言。
没想到陈蕃却满不在乎地说:“大丈夫活在世上,要干的是轰轰烈烈的大事业,要扫除的是天下一切不平之事,哪里会花心思去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呢?”他说得理直气壮,很有些得意的神气。
①指名读这段话。
②谈谈你对他说的话的理解。
学生甲:陈蕃认为大丈夫要干大事业,清扫小小的一间屋子只是小事,不必花心思。
学生乙:陈蕃认为清扫小屋子这样的事只是日常小事,只是举手之劳。大丈夫应花心思在大事业上。
学生丙:我认为陈蕃的想法是糊涂的,是错误的。
③体会陈蕃当时说话的语气。
(满不在乎、得意。)
学生练习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学习第5自然段。
年轻人,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1)指名充分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
(2)说说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3)在反复朗读中学会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4)老师小结。
这样的句子叫反问句。反问句在表达内容上比陈述句更有力度。
3.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第6自然段。
(2)提问:陈蕃觉得薛勤的话很有道理,他明白了什么?
学生甲: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学生乙:只有勤于“扫一室”,才能“扫天下”。
4.复述课文。
(1)想想作者的思路以及课文结构的安排顺序。
(2)同桌互相练习复述,互相补充。
(3)以推荐或自荐的形式汇报复述。
三 总结全文
1.领悟“扫一室”和“扫天下”的特殊含义和关系。
学生甲:“扫一室”主要指平常小事。
学生乙:“扫天下”指轰轰烈烈的伟业。
学生丙:两者之间有必然的联系,成就一番伟业往往需要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2.老师总结。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从小事做起,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
教学时,通过有层次的提问后,学生渐渐进入情境。对于课文中的陈蕃的行为甚为不满,从他们朗读薛勤对陈蕃的一番话中可以感受到薛勤的那种语重心长、怒其不争。究竟对于“小习惯与大事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孩子们是否能理解?何不给他们一方寸土,让他们把收获的种子撒播下去?于是教师可以设计看似简单实则有着丰富内涵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陈蕃说些什么?”让学生进行3到5分钟的练笔,加深领悟。
当然,这篇课文中,有一个人一定不能忘记,那就是唤醒、帮助陈蕃的人——薛勤。教师可以采用人物对话的方式深入其内心世界,追问薛勤为什么是“盯”而不是“看”或“瞅”,为什么用质问的语气指点陈蕃而不是骂他或直接讲道理。总之,讲授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课文时,一定要穿越时空,连接历史——告诉学生历史以外的历史:陈蕃因为为官清廉而深受人们的爱戴,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薛勤的“教育”,才有了后来“徐庶下陈蕃之榻”。
1.照样子,写词语。
例:轰轰烈烈
断断续续 地地道道 安安静静
例:满不在乎
漫不经心 毫不犹豫 文不对题
2.选词填空。
留言 格言 诺言 谎言
誓言 预言 名言 忠言
(1)用书面形式等留下的话叫(留言)。
(2)宣誓时所说的话叫(誓言)。
(3)预先说出的关于将来要发生什么事情的话叫(预言)。
(4)著名的话,常被人们引用来说理的话叫(名言)。
(5)含有劝诫和教育意义的话叫(格言)。
(6)应允别人的话叫(诺言)。
(7)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叫(忠言)。
(8)虚假不实的话叫(谎言)。
3.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又怎么去扫天下呢?
你连一间小小的屋子都不扫,是扫不了天下的。
(1)林林不能按时完成各项作业,怎么能当“学习标兵”呢?
林林不能按时完成各项作业,是不能当“学习标兵”的。
(2)总看见自己身上的优点,看见别人身上的缺点,怎么会进步呢?
总看见自己身上的优点,看见别人身上的缺点,是不会进步的。
1.陈蕃简介
陈蕃(?~168),东汉名臣,字仲举,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桓帝时任太尉,为官清廉,名重当时。针对当时人民起义,陈蕃主张从统治阶级内部寻找原因,施以德政感化,而不能采取残忍的镇压手段。后因与李膺等联合反对宦官被免职。灵帝即位,他被任命为太傅,封高阳乡侯,并委以国政。陈蕃与外戚大将军窦武合谋剪除宦官。事败后,窦武被杀。陈蕃率官属及太学生八十余人攻入宫门,欲解救窦武,兵败入狱被害。陈蕃为人方正,厌恶特权,为太学生所敬重,被尊为“不畏强御陈仲举”。对汉末士大夫崇尚气节之风影响很大。
2.陈蕃轶事
在汉朝时,中国还没有科举制度,朝廷选拔官吏的形式是“举孝廉”。陈蕃也不例外,在20岁刚出头时以举孝廉入仕,拜为郎中。不久,其母病故,陈弃官行丧。三年后,刺史周景任命他为别驾从事,他却因与周景谏诤不合,又弃官而去。这之后,公府也曾举荐其为方正,率直的陈蕃再次推掉。一直到太尉李固举荐,陈蕃这才离家为官,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后来,汉朝重臣李膺到青州做刺史。李膺的威政天下闻名,青州各地平日欺民榨财的官员听到风声,吓得都弃官而逃,唯独陈蕃安然而坐,“蕃独以清绩留”。
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陈蕃的一鸣惊人,缘于他的一次“犯上作乱”。虽然他为此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却赢得了一个“不畏强御陈仲举”的美名。
陈蕃在乐安任太守时,正值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弄事之时。有一次,汉顺帝之妻梁皇后的哥哥、时任大将军的梁冀写了一封信给陈蕃,让陈蕃为他做一件事。作为一名地方官员,能攀上像梁冀这样的高官无疑能青云直上,这是一般为官者梦寐以求的事。但陈蕃却不以为然。梁冀的信使来找陈蕃,陈蕃拒而不见,信使便假传大将军求见。陈蕃一怒之下,用皮鞭将信使打死。这种有悖情理的做法当然让一贯飞扬跋扈的梁冀所不容。他在皇帝面前一番“声讨”,陈蕃便被贬到修武县做了一名县令。幸运的是,由于陈蕃在任时政绩显著,没过多久,汉顺帝再次起用陈蕃,拜尚书。直至后来灵帝时官至太傅。
3.文学小品
觉者说:一花一世界,一沙一乾坤。
感知世界的大小,我们受自身条件的局限,受智慧有无的限制,同时我们也受到自身心理方面的影响。
有一个吸毒的囚犯,被关在牢狱里,他的牢房空间非常狭小,住在里面很是拘束,不自在又不能活动。他的内心充满着愤慨与不平,倍感委屈和难过,认为住在这么一间小囚牢里,简直是人间炼狱,每天就这么怨天尤人,不停地抱怨着。
有一天,这个小牢房里飞进一只苍蝇,嗡嗡叫个不停,到处乱飞乱撞。他心想:我已经够烦了,又加上这讨厌的家伙,实在气死人了,我非捉到你不可!他小心翼翼地捕捉,无奈苍蝇比他更机灵,每当快要捉到它时,它就轻盈地飞走了。捉了很久,还是无法捉到它,他这才感叹地说:“原来我的小囚房不小啊!居然连一只苍蝇都捉不到,可见蛮大的嘛!”此时他悟出一个道理,原来:心中有事世间小,心中无事一床宽。
小小的牢房,当你认定是人间地狱,小得喘不过气的时候,特别是抱怨不平时,让你无比难受。其实,生活于天地之间,当你被世间的名利、荣辱、是非等东西缠得心烦意乱的时候,你会感觉这个世界太小,让你极不自在,极其厌烦。当你绝望的时候,你会认为世界小到了无法容身的地步。但是,如果你心态坦然,并不为身外之物牵肠挂肚,也不为即使是小牢房一样狭小的空间而烦心和愤慨,那么,斗室就变成了天地一样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