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通过查字典或其他方式,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诗句的意思和其中蕴涵的道理。
3.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受诗歌的意境。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重点
难点
重点:掌握诗句的意思,理解诗中蕴涵的道理,会背诵古诗。
难点:学习作者通过描写景物或事物来表达自己所要说明的道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古 诗 二 首
过 分 水 岭
溪水无情似有情,[①这句写什么?]
入山三日得同行。[②这句主要写了什么?]
诗意:溪水本是无情的,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山中行走的三日,溪水一路同伴。
岭头便是分头处,
惜别潺湲(chán yuán)一夜声。[③这两句是如何体现溪水的有情的?]
诗意: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liàn yàn)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④这两句诗描写了什么景色?“晴方好”“雨亦奇”突出了什么?]
诗意: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看起来特别美。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⑤这两句诗妙在哪里?]
诗意:西湖和古代著名的美女西施相比,不论是薄施脂粉,还是浓妆艳抹,总是那么妩媚动人,使人流连忘返。
1.理解诗句,体会诗人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介绍诗人的相关文字资料及图片、电脑课件。
一 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温庭筠是晚唐诗人,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温庭筠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过分水岭》。
二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古诗,画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词:“潺、湲”,这两个字笔画较多,注意写法。“湲”的右半部分要看清,不要写成“爱”。
(2)出示《过分水岭》。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集体读。
(3)自读自悟诗意。(学生自读或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诗意,体会感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1)读诗句,说诗意。
(溪水本是无情的,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在山中行走的三日,溪水一路相伴。)
(2)谈体会;读了这句,在你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课件出示后两句。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1)读诗句,说诗意。
(当登上岭头,就要和溪水分头而行的时候,流水仍是潺湲作响,彻夜不停,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涌起依依惜别之情。)
(2)谈体会;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全班交流。
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6.引导背诵。
三 总结全文,深化感情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2.搜集与水有关的古诗。
古诗教学,首先要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讲诗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自读自悟,自己感知诗意。以“读”的方式贯穿教学的始终,正确引导学生诵读,从而在读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寄托的情感,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了良好的语感,提高了审美情趣。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想象诗中的画面,并用手中的笔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介绍一下自己搜集到的描写水的著名诗篇,在交流中开拓思维,增加积累。
1.《过分水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温庭筠。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寂寞旅途中邂逅良伴的欣喜之情。
3.下列词语和诗句分别描写四季的景色,请用直线连起来,再写一个有关的词或一句有关的诗。
1.理解诗句,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2.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西湖无处不在的秀美风光。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诗人资料、电脑课件。
一 介绍诗人,导入新课
1.苏轼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放,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2.背一首以前学过的苏轼的诗。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 读通诗句,了解诗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初读古诗。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检查交流。
(1)出示生字:“亦”,第三画是竖撇,不要写成竖钩。
(2)出示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学生读诗句,个人读,齐读。
(3)自读自悟诗意。(学生个人读或在小组中交流诗意,体会诗情。)
3.课件出示前两句。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1)读诗句,说句意。
(晴天的西湖,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粼粼,看起来特别美。雨天,在雨雾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2)谈体会:你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课件出示后两句。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读诗句,说句意。
(若把西湖比作那美丽的西施,无论素妆艳妆都是那么美好。)
(2)谈体会: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全班交流。
5.指名朗读,师生评价。
6.引导背诵。
三 总结全诗,深化感悟
1.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感受表达出来。
2.向大家推荐与水有关的古诗。
1.《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了西湖的风采神韵,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教学时,先让学生自己学习,边读边将不理解的字词句画出来。然后,借助工具书,或者和同学交流,试着解决这些问题,接着让学生大胆质疑,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境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2.在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上,用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潜能。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和情感美,使学生在读书活动中和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入情入境。课后,让学生搜集描写其他风景的诗句,可促进知识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1.填空。
《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代诗人苏轼。这首诗描写了西湖上刚晴又下雨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2.古诗欣赏。
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1.作者简介
温庭筠(?~866),唐代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人,寄家江东。其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其诗与李商隐齐名,称“温李”。词则与韦庄并称“温韦”。又工骈文,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皆排行十六,时称“三十六体”。有《花间集》。代表作品有《梦江南》《望江南》《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等。
2.西湖为何叫西子湖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千古名句,把美丽的西湖比作西施的化身,自此,西湖就有了这令人遐想、耐人寻味的美称——西子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