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危险时刻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8危险时刻 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6 22:1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
要求
1.了解伯瑙德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难点
重点:分角色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伯瑙德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生死攸关的烛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第厄普市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瑙德夫人。她的丈夫被德军俘虏了,留下两个幼小的儿女:十二岁的雅克和十岁的杰奎(kuí)琳。[①课文开篇交代了什么?]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这母子三人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投身到为祖国解放而斗争的光荣行列。
段导读:写伯瑙德夫人一家三口都参加了当时的秘密情报工作。
??每周的星期四晚上,一位法国农民装扮的人便送来一个小小的金属管,里面装着地下工作人员搜集到的绝密情报。伯瑙德夫人的任务就是保证把它安全藏好,直至盟军派人来取走。[②这句话交代了什么?]为了把情报藏好,伯瑙德夫人想了许多办法,她先是把金属管藏在一把椅子的横档中,以后又把它放在盛着剩汤的铁锅内。[③用“先是……又……”的句式表现了什么?]尽管他们安全地躲过了好几次德军的突然搜查,但伯瑙德夫人始终感到放心不下。[句导读:事关国家机密,伯瑙德夫人对情报的隐藏方法慎之又慎。“放心不下”恰当地表现了她担心情报出现闪失的心情。]最后,她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把装着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外面小心地用蜡封好,然后把蜡烛插在一个金属烛台上。[④ “绝妙的办法”说明了什么?]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几次严密的搜查。[⑤这个方法为什么会骗过了敌人几次严密的搜查?]
段导读:写伯瑙德夫人费尽心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藏情报。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绍故事发生的背景、人物,引出下文。
??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其中一个是本地区情报部的官员。[⑥我们从这句话能看出什么?]他们坐下后,一个少校军官从口袋中掏出一张揉皱的纸就着黯淡的灯光吃力地阅读起来。[⑦写黯淡的灯光有什么作用?]这时,那位情报部的中尉顺手拿过藏有情报的蜡烛,点燃后放到长官面前。情况是危急的,伯瑙德夫人知道,蜡烛燃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情报就会泄露,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的生命将告结束。[句导读:这是伯瑙德夫人的心理活动,写出了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自动熄灭后的后果,渲染了当时情况的危急、气氛的紧张。]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儿女,急忙从厨房中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⑧这几句话体现了伯瑙德夫人的什么品质?]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
段导读:写伯瑙德夫人想用油灯换走蜡烛。
??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⑨“似乎”说明了什么?]但是,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冒着青烟的烛芯”说明了什么?]他说。烛光摇曳着,发出微弱的光。[这句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它”成了这房子里最可怕的东西?]伯瑙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都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现了什么?]一旦这个情报中转站暴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不堪设想”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中尉重新点燃了蜡烛,情况紧急。
??这时候,儿子雅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房子顿时暗了下来。[儿子为什么要去生火?]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你不用灯就不行吗?”[这个反问句说明了什么?]一手把烛台夺回。
段导读:写儿子雅克想拿走蜡烛,没有成功。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但在斗争的最后阶段,自己必须在场。[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描写?]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最后的时刻。[从对儿子雅克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怎样的精神?]
段导读:对雅克的心理、神态及动作描写。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突然,小女儿杰奎琳娇声地对德国人说道:“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少校瞧了瞧这位可爱的小姑娘,一把拉她到身边,用亲切的声音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来,我给你讲讲我的路易莎好吗?”杰奎琳仰起小脸,高兴地说:“那太好了!不过……司令官先生,今晚我的头很痛,我想睡觉了,下次您再给我讲好吗?”“当然可以,小姑娘。”杰奎琳镇定地把烛台端起来,向几位军官道过晚安,上楼去了。[你从杰奎琳的表现中体会到什么?]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正当”“最后一级”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杰奎琳博得少校喜欢的同时,取走了蜡烛,危机解除。
  第二部分(第3~7自然段):写伯瑙德母子三人想尽办法,终于保护了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相关资料、课件。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蜡烛吗?说说它有什么作用。(学生发言,引出课文题目《生死攸关的烛光》)理解“生死攸关”的意思。
2.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质疑)
二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1.读课文,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2.借助字典学会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读课文。
三 检查学习情况
1.强调易错字。强调“档”的读音。
2.运用多种方法,学会本课的生字。
3.理解词语。
4.指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可以分为几部分。
2.全班交流。
3.熟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词体会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遇事时的机智、勇敢与镇定自若。
(1)在理解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时,让学生找描写伯瑙德夫人语言和动作的词语,抓“急忙”“轻轻”等词体会,并让学生做吹蜡烛和轻轻吹蜡烛的动作,通过自己两次吹蜡烛的对比体会伯瑙德夫人的机智与镇定。
(2)体会儿子雅克和女儿杰奎琳的机智时,同样让学生自己找描写兄妹俩语言的句子和体现两兄妹机智、镇定的词,雅克“慢慢地站”“从容地”“默默地”,杰奎琳“娇声”说等词,让学生感受两兄妹在这危急时刻所表现出来的镇定、遇事从容不迫的品质,突破重点。
(3)另外抓住文中的重点词“不堪设想”,找到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时,相机理解“不堪设想”,并引导学生想象如果情报被发现会产生什么后果,学生通过想象发散思维,提出不仅会影响到伯瑙德夫人母子三人的生命,更会影响到更多参加革命的革命者,甚至是影响到祖国的生存,这样既能加深学生对情况危急的理解,又能加深对母子三人在危急情况下表现出来的镇定与机智的理解,更能加强学生对人物的佩服之情,对人物遇事机智、镇定的品质的学习便会油然而生。
1.看拼音,写词语。
zhú ɡuānɡ (烛光)  yǐ zi (椅子) xī huǒ (熄火)  chú fánɡ (厨房) chuǎnɡ rù (闯入) 
2.比一比,再组词。
3.把词语补充完整。
左(顾)右(盼) 前(赴)后(继) 上(蹿)下(跳)
左(邻)右(舍) 前(仰)后(合) 上(行)下(效)
左(思)右(想) 前(呼)后(拥) 上(吐)下(泻)
1.了解伯瑙德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周旋的事迹,体会他们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形象。
3.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件、相关资料。
一 谈话导入,适时复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许多国家战火连绵,人民饱受煎熬。(播放纳粹罪行片段)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课文中的伯瑙德夫人一家参加了秘密情报工作。一天晚上,他们为了半截蜡烛与闯进屋子的德国军官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
二 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1.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第3~7自然段,体会当时惊险的情节。
(2)请同学交流朗读时的心情。
(3)当故事情节发生什么变化时,你的心情很紧张?(学生交流,把握三处:①当德军把烛台点燃;②当德军把吹熄的蜡烛重新点燃;③当端走的蜡烛被德军夺回。)
2.分析情节。
在危急关头,伯瑙德夫人一家是如何与德军周旋的呢?
(1)自学课文,按要求画出描写伯瑙德夫人一家动作、语言、神情和心理的句子。
(2)在自己欣赏的地方简要地写上你的理解。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欣赏的句子。
(4)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收获。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
(6)如果你是伯瑙德夫人的家庭成员之一,你还有更好的办法使一家人顺利脱险吗?
3.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你有哪些心里话想对他们说?
三 总结全文,加深认识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无限的热爱,与法西斯展开了一场特殊的战斗,最终他们凭着机智与勇敢取得了胜利。像他们这样的家庭,在和平年代本应该过着幸福安宁的日子;像雅克和杰奎琳这样的年纪,原应有无忧无虑的童年,那么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这并不过分的权利呢?(战争)
(多媒体展示有关战争给人民造成的苦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些有什么想法?
小结:让我们以纯洁的心期盼世界没有战争,人民能和平共处。
  
  1.在体会情况危急和母子三人机智、镇定时,引导学生找到相关的词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注意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如指名读、赛读、男女生读、分角色读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感受当时的危急与伯瑙德夫人母子的机智。特别是在读人物的语言时让学生先探讨在当时的情况下,人物会以什么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学生心里有了底再练习读,这样更能够读出感情。
2.总结拓展。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表达欲望,通过活动,再现课本里的情境,以各种形象生动的表演,如:朗诵、小品、课本剧、演讲、复述故事等形式,使学生体会伯瑙德夫人和她的儿女是怎样围绕蜡烛与德国军官进行机智勇敢的斗争的,进而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加深入地感受到人物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智慧。
3.充分利用课文结尾的空白进行思维和表达训练。本文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处戛然而止: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照样子,写词语。
画蛇添足 (虎头蛇尾) (鸡犬不宁)  五光十色 (五颜六色) (七上八下)
千言万语 (千秋万代) (千难万险)   打扫打扫 (研究研究) (商量商量)
笑嘻嘻  (喜洋洋) (沉甸甸)     日日夜夜 (干干净净) (白白胖胖)
2.在括号里填一组反义词,补全词语。
喜(新)厌(旧)   (大)惊(小)怪  争(先)恐(后)   扬(长)避(短)
瞻(前)顾(后)   化(险)为(夷)  欢(天)喜(地)   虎(头)蛇(尾)
1.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意、日法西斯国家发动的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世界战争。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卷入战争。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德、意、日国内外的矛盾;它们先后在世界各地发动一系列侵略性战争,企图以此摆脱危机。1939年9月3日,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3年9月8日,意大利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签署投降书,大战结束。
2.少校军衔
四百多年前,西班牙军队最先把少校作为军衔称号使用。16世纪少校这一军事术语传入德国。现在世界各国的军衔体系中均设有少校,为校官中最低的一个级别,一般为副营长的编制军衔,有的国家也规定为营长或特种兵连长的编制军衔。
教学
要求
1.教育学生在危急时刻不要慌,要沉着冷静。
2.学生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会使用一些自救方法。
3.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点
难点
重点:1.教育学生在危急时刻不要慌,要沉着冷静。
2.学生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会使用一些自救方法。
难点: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教育学生在危急时刻不要慌,要沉着冷静。
2.学生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会使用一些自救方法。
3.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
投影片。
一 畅所欲言
在战争年代,人们会遇到危急时刻。其实,在和平年代中我们也会遇到火灾、地震、洪水、风暴等灾难,也会遇到车祸等突发事件。
在危急时刻,你认为什么品质最重要?为什么?
(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团结协作、先人后己等)
观看电影或电视剧,评价其中人物在危急时刻的各种表现。
1.小组内交流。(举例说明)
2.全班交流。
二 初显身手
1.调查身边的紧急救护设施、设备。
2.设计家里或学校发生地震等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方案。
三 小资料
保持沉着冷静的心态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但它又不仅仅是一个故事。地主心爱的怀表丢了,心急如焚,佃农们手足无措,七手八脚地翻着谷仓。(看到这里,我似乎可以听到一群人寻找怀表时七嘴八舌的嘈杂声。)结果没找到。这时,有人想到怀表是有声音的,而大家如此叫嚷,又怎么听得到呢?于是,他让大家都安静下来,仔细听,果然找到了怀表。我佩服这个人的智慧与沉着冷静的心态。也许他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但他让我们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做事要处变不惊、沉着应对,良好的心态是我们做成任何事情所不可缺少的。
要做到这一点,就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切记:冷静不是束手无策和漠不关心,而是一种成竹在胸的气度和修养。故事中的那个人之所以能比别人冷静,是因为他了解怀表的特性,即会发出声音,而这种并不明显的声音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其实,怀表又何尝不象征着我们每个人都在苦苦寻觅的东西?如果你焦躁不安,如果你坐立不定,并制造出许多噪音,那么,你要找的东西即使近在咫尺也会失之交臂。
所以,我们要相信任何事情都是有办法解决的,而你只有沉着冷静、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在纷繁复杂的表象内找到你所追求的东西。
1.教育学生在危急时刻不要慌,要沉着冷静。
2.学生在遇到危急情况时会使用一些自救方法。
3.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自救方面的相关资料。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一个电视节目——《你该怎么办》吗?它说的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在危急时刻,你该怎么办呢?
2.学生发言。
二 笔下生花
你如果经历过危急时刻,写一写事情的经过和你当时的感受与做法。
以“当危险来临时”为题,写一篇看电影或电视剧的观后感。
写一份关于灭火器、救生衣等紧急救护设备的使用说明书。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
3.指导写作。
4.强调写作要求。
(1)语句要通顺。
(2)有条理,意思清楚明白。
(3)不写错别字。
5.学生作文。
6.小资料。
(1)干粉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①取下灭火器。
②提着灭火器到火灾现场。
③除掉铅封,拉出插销。
④左手握着喷管,右手提着压把儿。
⑤对着火焰底部喷射,并不断推前,直至把火焰扑灭。
(灭火适用范围:适用于扑救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火灾以及电器设备火灾。)
(2)二氧化碳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①提着灭火器到火灾现场。
②除掉铅封,拉出插销。
③站在距火源两米的地方,左手拿着喇叭筒,右手用力压下压把儿。
④对着火焰底部喷射,并不断推前,直至把火焰扑灭。
(灭火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各种易燃、可燃液体和气体火灾,还可扑救仪器仪表、图书档案、工艺品和低压电器设备等火灾。)
(3)泡沫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①从墙上取下灭火器。
②提着灭火器到火灾现场。
③右手按住上部,左手托着下部,把灭火器倒置。
④右手抓住上部,左手抓着下部,把喷嘴朝向燃烧区,站在离火源八米的地方喷射,并不断前进,直至把火焰扑灭。
⑤灭火后,把灭火器平放在地上,喷嘴朝下。
(灭火适用范围:主要适用于扑救各种油类火灾,木材、纤维、橡胶等固体可燃物火灾。)
(4)救生衣的使用方法。
①将救生衣口哨袋朝外穿在身上。
②拉好拉链,双手拉紧前领缚带,缚好颈带。
③将下缚带在前身左右交叉缚牢。
④穿妥后检查每一处是否缚牢。
三 金钥匙
语文学习单元小结
优点
不足
改进措施
认真自读,记笔记
积极发言
准备不足
打腹稿、写发言提纲
和同学良好合作
习作有特点
有错别字
认真纠正错误,记在卡片上
拓展阅读
教学
要求
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理解我国少年儿童在对敌斗争中的机智勇敢。
2.学习浏览与略读的读书方法。
重点
难点
  学习浏览与略读的读书方法。
一 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鸡毛信”的故事吗?这个故事主要讲在抗日战争时期少年儿童团团长海娃克服重重困难,把一封鸡毛信送给游击队并配合游击队消灭敌人的故事。下面就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小组交流,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 全班交流,深入理解
1.再读课文,边读边把课文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小故事,并为故事拟定小标题。
2.全班交流。(课文可分为六个故事。小标题为:接受任务;巧妙藏信;深夜逃走;丢信找信;诱敌负伤;完成任务。)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4.引导学生采用浏览与略读的读书方法再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