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看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看林人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3.学习作者用优美、生动、充满诗情画意的语言歌颂看林人高贵品质的抒情手法。
重点
难点
重点: 感受作者对看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他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难点:体会饱含深情的语句。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白桦林的低语
??从大兴安岭回来以后,我一直怀念着你。[①“一直怀念”在这句话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作者直抒怀念之情,奠定了全篇的抒情基调——怀念。
??那森林边的草地上,野牡丹和野百合开过了,现在是什么样的野花在怒放?[②这句话写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我的思念越过蜿蜒曲?折的小溪,升到高高的冈峦上。在塔亭般的瞭望楼里,我要同你一起倚窗外望……[③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句末的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段导读:作者用景物描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大兴安岭中,文势开阔,文笔灵活。
??窗下是茫茫林海,随着山峦起伏,绣出层层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浪。紧靠着瞭望楼的是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④“绣”“低吟浅唱”是作者运用的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由远及近地勾勒出大兴安岭美丽的外貌及白桦林的美丽雄姿,为下文引出“看林人”作准备。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我”对大兴安岭及白桦林美景的怀念。
??看林人啊,我的兄长,我们在那瞭望楼上只相聚了几
个小时,但林业工人那颗纯洁的心,却永远涤荡?着我灵魂中的浮躁与狂妄。[⑤你怎样理解看林人“那颗纯洁的心”? ]
段导读:点明怀念的对象——看林人。
??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不错,你怀里揣?着一小瓶酒,但你给自己规定:每两小时喝一口,绝不违章。[⑥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你带了一台半导体收音机,但除了收听天气预报,你甚至不去收听你最喜爱的歌曲,因为你的双耳必须随时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哪怕有人偷伐一棵小树,你也不能将他原谅![⑦“不是……而是……”和“哪怕……也不能……”在句中有什么含义?]
段导读:写看林人的奉献。
??我问你:“寂寞吗?”你笑了,笑得那么爽朗,那么豪壮。[⑧“爽朗”“豪壮”说明了什么?]你教我从各种鸟鸣中听出旋律,你教我从各种树姿中产生联想。[⑨这句话有什么特点?说明了什么?]你对我说:“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⑩看林人的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写看林人的心愿。
??怀念你啊,看林人![这句话有什么作用?]自从分别后,我又走过了那么多地方,你却日复一日,同你的伙伴们倒班守望在那同一塔亭上。四面风来时,塔亭里发出轰轰的震响。你一定还在睁大双眼,警惕?着邪火出现的征象?。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作者要向看林人学习什么?]
段导读:表明自己将看林人作为学习的榜样。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写看林人忍受寂寞、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白桦林该还在向你絮絮低语,你该还在用专注的神情同他们倾诉衷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白桦林的低语中,愿你听到我的声音——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我”为什么还要到大兴安岭去?结尾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作者表明自己要向看林人学习,深化了文章主题。
1.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
2.自读课文,注意那些整齐的句式,讨论交流。
3.初步感受作者对护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他们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相关资料。
一 激发兴趣,导入课文
“白桦”是一种树的名字,哪位同学见过,能介绍一下吗?(产于东北,树皮为白色,树冠灰绿,木材致密,可做木器。)(由同学的介绍将大家带入描写白桦林的情景中)同学们讲得很好!我国的大兴安岭是森林的海洋,那里有许多珍贵的树种,白桦就是其中的一种。你听,它们在悄悄地说着什么。
二 揭示课文题目
板书课文题目:白桦林的低语。老师提问:由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它们在说什么?为什么说?为什么低声说?)
三 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1)自学新词,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默默奉献?
(4)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词。
低吟浅唱:轻轻地吟唱。本课指白桦林发出的轻微的声音。
絮絮低语:轻轻地、不断地说。
倾诉衷肠:把心里的话全部说出来。
(2)文章的主要内容。
写大兴安岭的看林人甘于寂寞、长年累月地精心看护森林的情景。
(3)作者从坚守岗位、甘于寂寞等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默默奉献。
(4)分段及段意。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从大兴安岭回来后,作者一直怀念着那里的白桦林和看林人。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写作者对大兴安岭及白桦林美丽景色的怀念。
第三部分(第4~7自然段):写作者对看林人甘于寂寞、长年累月地坚守岗位的奉献精神的赞美。
第四部分(第8自然段):写作者还要到大兴安岭去,投向森林和看林人的胸膛。
白桦林的低语
怀念 美丽景色 再去大兴安岭
爱因斯坦说:“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在语文探究性阅读中,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有时比开展研究更困难。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读题目,有的学生觉得题目这几个字没什么好读的。这样,教师就可提问:“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同学们都疑惑不解,开始议论纷纷。有的说:“当然是白桦林啦。”有的说:“是低语。”这时可尝试让学生分析“白桦林的”是用来修饰谁的。这一问,大多数的同学都说:“是低语。”抓好重点词,再问:“同学们,看着题目你想知道什么,不妨提出来,看谁会帮你解决。”话音刚落,有个同学说:“白桦林是什么?”这一问,让全班哗然一片:“当然是树。”从这么一个小波折可以看出,其实大家都想说,大家都有疑问,只是没胆量说而已。这就需要教师作一番鼓励、动员,之后,同学就会开始各抒己见:“低语是什么意思?”“谁在低语?”“白桦林怎么会说话呢?”“它向谁说?说些什么?又为什么要说这个?”……这时候教师可趁机把教学目标、要解决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要求全班默读课文。于是,学生在读的时候,就有了目的性。
1.写近义词。
纯洁—(纯真) 忽略—(忽视)
激励—(鼓励)
2.写反义词。
浮躁—(踏实) 异常—(平常)
低语—(高歌)
3.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蜿蜒( wǎn) 曲折(qǔ )
看林人(kàn ) 捕捉( pǔ)
倾诉(qǐng ) 倚窗 ( qǐ)
4.抄写文中的四字词语。
?
?
?
1.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边读边体会、交流,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体会人物的品质,领悟课文的表达方法。
3.感受作者对看林人深情的赞美,体会看林人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品质。
重点语句的幻灯片。
一 复习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作者来到大兴安岭,认识了淳朴的看林人,并被他们感动的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看林人的高尚品质?是什么样的人或事使白桦林低语吟唱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 学习重点段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看林人的奉献精神?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自读课文第4至第7自然段,画出你体会深刻的语句,并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你有烟瘾,但在岗位上,你的口袋里绝没有一撮烟草、一根火柴棒。
通过这句话,你体会到看林人怎样的品质?“绝没有”写出了什么?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绝没有”是指看林人在多年的守林中从来不会带着烟草和火柴棒。虽然他有烟瘾,犯起烟瘾来很难受,但在岗位上,他不会带和烟相关的东西。由此使人想到看林人的认真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2.文章中还有类似的语句吗?读读,并说出自己的体会。
指导学生体会“绝不违章”“不是……而是……”“哪怕……也……”“但……甚至……”等词在文章中的含义。
3.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此时,你想对这些淳朴的看林人说些什么?
想到看林人为了守护森林,在岗位上绝不抽烟,严控酒量,不看书报,不听音乐,不怕寂寞的情景。
你们是可亲可敬的人。你们守候在大森林中,尽心尽职,精心呵护每一棵树苗。为了森林的安全,你们舍弃自己的嗜好,全身心地注意四周的情况,警惕地捕捉远近异常的音响。你们甘于寂寞,无怨无悔,并且乐在其中。森林被你们感动,它们在低低吟唱,在由衷地感谢你们,因为你们是它们的守护神。
指导朗读本部分,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之情。
4.作者为什么深深地怀念着看林人,并渴望自己再到大兴安岭去?通过这些语句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作者要学习他们那种牺牲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纯洁、广阔的胸怀。)
三 学习第四部分
“我还要到大兴安岭去,如一滴雨,如一片雪,充满渴望地投向森林和你们的胸膛!”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感激和赞美之情。)
指导朗读第8自然段,读出自己对看林人的敬佩和赞美之情。
四 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文题目“白桦林的低语”是在悄悄地说什么?(感激、赞美、吟唱)还可想象是谁在低语?(看林人)他们在低语什么?(姿态、颜色、长势、安危、期望等)
2.总结启发想象。
是啊,有多少边疆建设者把青春献给了祖国,为了他人,甘于牺牲自己、默默奉献,你们的身边有没有这样甘于寂寞、无私奉献的人呢?
3.本课语言具体生动,感人至深。在表达方面,你又得到了什么启示呢?(用词准确;运用了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地表现了人物品质;层次清楚,从几个方面写出了对看林人的怀念。)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在默默的思念中,我激励自己要有你那样的胸怀,你那样的目光……”“那样的胸怀”不言而喻,学生很容易理解,那就是无私奉献,对事业、工作坚定执著的信念和追求。而“那样的目光”完全需要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去体会。当学生轻松地理解了“那样的胸怀”后,该理解“那样的目光是怎样的目光”时,有的学生说:“我认为应该是敏锐的目光,我联系课文中这句话:‘你不带书报,不是你不爱看,而是你的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哪怕是一缕淡淡的细烟,也不能忽略轻放!’”有的说:“我认为是坚定的目光,专注的目光。因为双眼必须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也是他们目光坚定的原因。”有的说:“是长远的目光,联系看林人说的话‘森林是大地的绿毯,我们要把这厚厚的绿毯一直铺到北京城的边上’,从中可以看出他们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所以是长远的目光。”学生能有这么多不同的理解和这么精彩的回答,教师应为学生已经掌握了比较好的学习语文的方法而感到欣喜。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白桦林)的低语 (轰轰)的震响
(强烈)的思念 (大地)的绿毯
(异常)的音响 (曲折)的小溪
(茫茫)的林海 (淡淡)的细烟
2.给文章的第5自然段分层,并写出层意。
第一层(第1句):写看林人为了森林,强忍烟瘾,严控酒量。第二层(第2句):写看林人为了森林,不带书报,随时注意四周的情况。第三层(第3句):写看林人为了森林,拒听音乐,随时捕捉异常的音响。
3.你认为白桦林可能在低语什么?试着写写。
白桦林可能在表达它们对看林人的感激和赞美。
4.说出带“舌”字的成语。
七嘴八舌 鹦鹉学舌 瞠目结舌
唇枪舌剑 张口结舌 笨嘴拙舌
1.作者介绍
刘心武,中国作家、红学研究家。出生于四川成都。毕业于北京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以短篇小说《班主任》成名,被视为伤痕文学代表作。其作品以关注现实为特征,长篇小说《钟鼓楼》获得茅盾文学奖。20世纪90年代后,成为《红楼梦》的积极研究者,曾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进行系列讲座,对红学在民间的普及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作品有长篇小说《钟鼓楼》《四牌楼》,短篇小说《班主任》《我爱每一片绿叶》,儿童文学《看不见的朋友》《我可不怕十三岁》等。
2.写作背景
作者在大兴安岭被看林人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所打动,于是回来后写了这篇回忆性抒情散文。文中提到的白桦,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以上,树冠卵圆形,树干通直,树皮白色,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主要分布于中国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及华北、西北、西南。阳性树,喜湿冷气候,耐寒;适生于湿润肥沃、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生长较快,但40~50年后便开始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