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正确读写“陡峭、沉沉欲睡”等词语,积累好词佳句。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重点: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及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三 峡 之 秋
??时令?已经是秋天了。三峡的秋色,是从大江两岸的橘柚树开始显现的。[①这段话为什么要先写橘柚树?]这些树,生长在陡峭的山岩上,叶子也同那青色的岩石一般,坚硬,挺直。越到秋天,它们越显示绿得发黑的颜色;而那累累的果实,正在由青变黄,渐渐从叶子中间显露出来。就在这时候,它们开始散?发出一种清香,使三峡充满了成熟的秋天的气息。[②这句话写出了什么?好在哪里?]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通过描写三峡橘树的叶子绿得发黑,累累果实由青变黄,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从总体上写出了三峡成熟的秋天的气息。
??早晨,透明的露水闪耀着,峡风有些凉意,仿佛满山的橘柚树上撒了一层洁白的霜,新鲜而明净;太阳出来了,露水消逝,橘柚树闪烁着阳光,绿叶金实。[③这句话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三峡中又是一片秋天的明丽。
段导读:通过描写橘柚树上露水的变化和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变化,展现了三峡秋天早晨明丽的特点。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④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于是,整个峡谷波光荡漾,三峡又充满了秋天的热烈气息。
段导读:通过对阳光照耀下江水的变化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秋天中午热烈的气息。
??下午,太阳还没有落,峡谷里早升起一层青色的雾。这使得峡谷里的黄昏来得特别早,而去得特别迟。[⑤这两句话写了什么内容?]于是,在青色的透明的黄昏中,两岸峭壁的倒影,一齐拥向江心,使江面上只剩下一线发光的天空。[句导读:句中的“拥”字准确地表现了三峡峭壁的倒影随时间的变化向江心推移的特点。]长江平静而轻缓地流淌,变得有如一条明亮的带子。[⑥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段导读:通过描写青色透明的雾中景物的变化,显示了三峡黄昏朦胧而透明的特点。
??夜,终于来了。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⑦这句话的写法有什么特点?]只有偶尔驶过的驳船,响着汽笛,在江面划开一条发光的路;于是渔火和灯标,都像惊醒了一般,在水面上轻轻地摇曳。[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何好处?]
??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上来得很迟很迟。起初,只能感觉到它朦胧的青光,和黄昏连在一起;也不知在什么时候,它忽然出现在山上,就像从山上生长出来,是山的一部分,宛若一块巨大的、磨平发亮的云母石。[⑨这句话把月亮比作什么?好在哪里?]这时,月亮和山的阴影,对比得异常明显——山是墨一般的黑,陡立着,倾向江心,仿佛就要扑跌下来;而月亮,从山顶上,顺着直立的深深谷壑(hè),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凌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下来。[⑩这句话描写了什么景色?作者是怎样来具体描述的?]
段导读:第5、6自然段通过对岸边渔火、江心灯标和天上月色形象生动的描写,展现了三峡秋天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这一天,正是中秋。
段导读:首尾呼应,点明写作的时间。
第二部分(第2~7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写中秋这天不同时间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
1.自学新词,积累好词好句。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特点。
2.自读课文,把握课文的写作顺序。
3.初步体会作者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搜集的有关三峡的资料、三峡的风光片。
一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对长江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来看看三峡秋天的美景吧。
2.谁来介绍有关三峡的知识?
(三峡位于长江中游,在重庆市奉节县和湖北省宜昌县之间,全长204千米。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有极为丰富的水力资源。)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
3.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领略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吧。板书课文题目。
二 初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读课文,欣赏作者优美、清丽的语言。
2.学生互相解词。
驳船:用来运货物或旅客的一种船,一般没有动力装置,由拖轮拉着或拖着行驶。
呼啸: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3.指名读课文,思考回答。
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画出表示顺序的词语。[先整体写三峡的秋天,由橘柚树开始,再按时间的顺序(早晨、中午、下午、夜)写一天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三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长江三峡秋天的美景
1.自读课文,思考讨论。
作者抓住了三峡不同时间的什么景色来描写的?各有什么特点?
2.全班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描写的是什么景色,抓住了什么特点来写的。抓重点词板书。(早晨写露水,重点写橘柚树,绿叶金实,一片明丽;中午,在阳光下,长江变得热烈;下午,青色的雾,峭壁的倒影,拥向江心,长江像一条明亮的带子。)
3.在交流的同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三 峡 之 秋
时间 特点 景物 感受
早晨 明丽 露水、橘柚树
中午 热烈 阳光、长江 美丽壮观
下午 明亮 雾、倒影 无比热爱
夜 朦胧 渔火、月光
本文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在文章中,作者描写了三峡的许多景物,让读者获得美的感受。但是,怎样让学生也感受到这份“美”呢?教师可参考“我的视角”中冬冬说的一段话:“我很喜欢课文中对阳光、渔火、月亮的描写。有了亮光,三峡就活起来了。”根据“活”字,我们何不让学生把课文搞“活”呢?课上,教师可给学生这样一个思考题:在三峡的秋天里,我们能感受到哪些生命的气息呢?
学生可能首先回答的是橘柚树的变化——它的叶子、它的果实、它的香味。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生命特征。紧接着学生会发现阳光也有了生命,因为作者说它会“跳跃”;群峰有了生命,因为在阳光的照耀下,它们像战士一样披上了金甲;长江也有了生命,它像一条金鳞巨蟒……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他们关注文章的写法:这些生命是谁赋予他们的呢?学生会说是作者,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赋予它们生命,正是这强烈的生命感才让我们觉得三峡秋天的气息与众不同,才能感受到长江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教师要对他们的发言给予肯定,接着再问:“这生命还是谁赋予的呢?”学生说是大自然赋予的。这种发言太好了,既关注了文章的写法,又兼顾了文章的中心,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在了一起。
1.看拼音,写词语。
jú yòu(橘柚) dǒu qiào(陡峭) shǎn shuò(闪烁)
bó chuán(驳船) yáo yè(摇曳) méng lóng(朦胧)
dàng yàng(荡漾)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成熟)的秋天 (透明)的露水
(跳跃)的光辉 (青色)的黄昏
(峭壁)的倒影 (明亮)的带子
(清冽)的月光 (摇曳)的渔火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叶子如同岩石一般。
大雨如同瓢泼一般。
心情如同雨后的彩虹一般。
例:山是墨一般的黑。
天是大地的被子。
我是祖国的花朵。
1.领悟课文具体描写景物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 学生在细读、感悟、交流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及写作方法。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典型的比喻句的幻灯片。
一 细读课文,感悟写法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运用了许多写作方法,给文章增添了色彩。请找出文章中你最欣赏的语句,体会一下它的写作方法的好处。
2.组内交流一下。
3.全班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比喻:把露水比喻成洁白的霜,写出了秋天早晨的明丽。把长江比喻成金鳞巨蟒,写出了长江的气势。拟人:写夜晚的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使长江富于生机和灵性。抓特点:写夜抓住渔火、灯标、水面红晕、驶过的驳船、月光等。
二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1.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练习背诵。
2.配乐指名背诵,同桌互相检查,看看谁背得好。
三 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了解了三峡的美丽景色,你想说什么?(激发学生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你学到了哪些描写景物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抓特点,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喜欢的段落。
三 峡 之 秋
语句优美 抓特点
1.这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在语言方面很有特色,可供同学们吸收的养料特别多,所以,我们应该品味一番。语言准确优美是本文的鲜明特色。例如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用得恰到好处,“绿得发黑”“由青变黄”“绿叶金实”“青色的雾”,等等。文章的语言鲜亮、活泼、美丽,富于美感。如“明丽”“热烈”“清冽”等形容词的运用,使我们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动词的连用,也写出了事物的特色,如形容“奔流的江水”时,作者连用了“翻滚”“呼啸”“奔腾”三个动词,从气势、流态、声音三个方面表现江水的形象完整、生动,有立体感。教师应让学生从文中把这些鲜明的词语找出来进行品味,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又让学生积累了大量词汇,便于运用到作文中去,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结束后,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仿写。模仿本文写作的方法写一个片段。可让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并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写出具有本地特点的秋天的景色,提醒同学们在描写的时候要注意动静结合,这样才能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秋景图。
1.修改病句。
(1)湖边柳树低垂的枝条被风吹得迎风摇摆。
湖边柳树低垂的枝条迎风摇摆。
(2)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很快恢复了健康。
经过治疗,小明很快恢复了健康。
(3)大家要提高环境保护的目的。
大家要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
2.试着仿写。
例:长江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
(1)大象 。?
(2)小明 。?
3.学习本文的写法,描写一种秋天的景物。
?
?
?
1.作者介绍
方纪(1919~1998),原名冯骥。河北束鹿(现河北辛集市)人。代表作《挥手之间》,记录了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毛泽东赴重庆参加国共和平谈判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代表作品有散文《挥手之间》,长诗《大江东去》《不尽长江滚滚来》,评论集《学剑集》等。
2. 写作背景
《三峡之秋》是1956年春,作者随长江三峡地质勘察队在长江中上游工作采访,于同年10月写下的一篇叙事写人的散文。全文描述“长江水利枢纽工程鉴定委员会”听取地质勘察队汇报的一次会议,以及汇报会之后的中秋联欢,记述了几个年轻的地质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情况,反映了长江水利枢纽工程地质勘察取得的初步成果,年轻的地质工作者在工作中的逐步成熟。这篇课文是节选的原文第一部分的开头,文中写景很有特色。
3.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市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五县之间。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长193千米。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沿途名胜古迹有白帝城、巫山十二峰、三游洞等,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峡谷东口建有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三斗坪建有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