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正确读写新词,掌握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比喻句的用法。
3.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重点
难点
重点:学习本文景物描写的方法。
难点:比喻句的用法。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荷 塘 旧 事
??那是我刚好念四年级的时候,妈妈叫来在城里念大学的舅舅,让他带我去乡下,到外祖母家去过暑假?。[①“那是”说明了什么?]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课文开篇介绍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起因。引出往事,为下文作铺垫。
??外祖母家居住的村子周围有四个大水塘。其中最美的一个便是村东北的野荷塘,塘中长满了荷花。[②“最美”写出了什么?]又有人叫它“月牙泡?”,因为它的形状像月牙。[句导读:介绍野荷塘及其名字的由来。]
段导读:交代了事情发生的地点。
??月朗风清?的夜晚,舅舅领我去那塘边散步。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句导读: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月光下荷塘微波粼粼的美景。]塘四周的树木在微光下形成一围黑绿。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③作者用什么方法描绘了荷塘的美?]
??白天,塘面在阳光下泛着绿光,在微风中漾着绿浪;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绿叶中点缀着许多粉红的荷苞和荷花,娇嫩而洁净的荷花颤动?着,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④作者用什么方法描绘了荷花的美?]
段导读:写荷塘中的主要景物——荷花,为读者展现了荷塘白天迷人的景象。第2~4自然段,作者运用比喻句,巧妙而生动地为我们再现了荷塘的美景。除此之外,一些动词的恰当运用也为荷塘美景的成功增加了分量,如“浮光跃金”“嵌”“泛”“漾”“点缀”等。
??塘面上有块白水,荷叶在白水边形成一条弯曲的边缘线。我和村里的伙伴们经常来到这块白水边,在几株垂柳下脱光了衣服,走过一段湿润的沙地,跳入清凉的水中。恬静的塘面便响起一片喧闹声,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⑤“黑泥鳅”指什么?“钻来钻去”表现了什么?]水流像母亲柔和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们,我们像荡在摇篮中。[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段导读:写伙伴们在荷塘戏水。
??有时,我们排成整齐的横队,有人发一声喊,只听得“扑通通”“扑通通”,像哪个鼓队敲乱了套似的一阵乱响,身后翻着大菊花似的浪。这就是我们常玩的“狗刨比赛”。[⑦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段导读:写比赛时的忙乱与紧张。
??“刨”到岸边,人人都气喘吁吁?,仰面倒在柔软的沙滩上。太阳热烘烘的,晒得我们昏昏欲睡,驾云似的。[⑧从“气喘吁吁”和“昏昏欲睡”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写孩子们比赛后的疲劳。第5~7自然段,作者通过一系列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当时的“狗刨比赛”和小伙伴们无拘无束的性格特点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有时,我们分成两队,相互击水。那情景更是闹得慌,急速的水线向对方射去,又从对方射来,水线交射在一起,撞击出点点白珠,腾起,落下。[句导读:“急速的水线”“点点白珠”描写出了比赛的激烈。]“哗哗”的撩水声,“呀呀”的叫喊声,乱糟糟响成一片。[⑨这几句是什么描写?]塘边树上的鸟也被骇(hài)得停止了鸣叫。[⑩为什么要写树上的鸟?]两条战线越逼越近,最后混成一团。搞不清谁和谁是一队的啦,只是闭着眼,嘴里“扑扑”地吐着,使劲往外击水。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这段话描写了击水的紧张场面。击水比赛是激烈的,作者精选了一些词语,如“击”“闹”“急速”“射”“撞击”“混成一团”等,再现了比赛的激烈。
??然而,无论怎样闹,决不能超越那道荷叶形成的绿色边缘线。[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大家告诉我,线那边水深,还有些杂草,小朋友都怕。可是,我却根本没把这些警告放在心上。我一个城里的孩子,见识比他们多多啦,我才不怕呢![这几句话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过渡段,引出下文。
刚学会几下“狗刨”时,我觉?得有了水中自卫的本事,就满不在乎地冲破了那道绿线,到了荷花丛中。该城里人向乡下人炫耀了,我想站立起来,再向小朋友骄傲地喊上一声:“你们看!”
段导读:这段话是心理描写,表现了“我”爱逞强的个性。
可是这壮举刚开头,水便一下子没了我的头顶。顿时,一种不可名状的恐惧感紧紧地攫(jué)住了我。
段导读:写“我”突然溺水,极度恐惧。
我挣扎出水面,凄厉地嚎起来:“救命啊……”
“咕噜”,一口水进了肚。
我晕头转向?地一个劲往上挺,每次冒头只能喊“救……”,便“咕噜”喝一口水。
段导读:第12~14自然段,写“我”呼救的情景,表现了当时万分紧急的情形。
我双脚够不着底,身子像铅块般地往下坠,只觉得眼前金花乱冒,耳朵里嗡嗡作响,脑袋涨得几乎要炸,水还一个劲往嘴里涌。[这句话写出了什么?]突然,我觉得有人抓住了我的手腕,接着一股力把我拉出水面。原来,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为什么把小伙伴手拉手比喻为铁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段导读:写“我”被小伙伴们救上岸。
我吓得哇哇大哭,一个劲呕水。他们却围着我哈哈大笑,这下,他们可逮着机会嘲笑我这个傲气十足的城市小少爷了。[当“我”吓得哇哇大哭时,为什么小伙伴却哈哈大笑?]
段导读:用对比的手法,写出“我”与小伙伴们的不同表现。
然而,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段导读:抒发感情,表达了对儿时伙伴的留恋之情。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写“我”的回忆。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点明本文主题,“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淳朴的爱。这一部分很有启发意义,能引起读者对生活中美好一面的深层思考,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1.词语积累,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自学新词,能提出问题。
3.初步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留恋之情。
相关词句的幻灯片。
一 导入新课
以“童年往事”为话题导入新课。
二 检查预习情况,扫清字词障碍
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点缀(zhuì) 颤动(chàn) 清澈(chè) 恬静(tián) 骇(hài)
炫耀(xuàn) 攫住(jué) 呕(ǒu) 憨直(hān)
2.词语解释。
恬静:安静、宁静。
憨直:朴实直爽。
浮光跃金:指月光照耀下的水面闪动着金光。形容月光照耀下水面的颜色、动态。浮光,指水面上的反光。
不可名状:不能用语言形容。名,说出。状,描绘,形容。
三 理清文章结构
1.解释课文题目。
荷塘:事件发生的地点。旧事:往事。
2.结构。
全文分三部分,首尾自然段各为一部分,中间为一部分。
3.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事件的起因,目的是引出往事,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属于回忆往事部分。
先是写白天和夜里荷塘的美丽景色,景色美是怀念的一个原因。
接着写“狗刨比赛”,突出了童趣,突出了小伙伴们快乐的生活、纯真的性格与美丽荷塘的和谐美。
然后写“打水仗”,表现了小伙伴们的淳朴和亲密无间。
最后写“我”溺水被救,表现了小伙伴们的聪明、机智、淳朴和善良。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点明本文主题,“我”认识了大自然和谐的美和人类的淳朴的爱。这一部分很有启发意义,能引起读者对生活中美好一面的深层思考,也使文章的主题得以升华。
四 默读全文,边读边思考问题
如为什么多年后,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为什么写了一件自己遇险的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以读为主,在读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字词,疏通全篇。在掌握文章的大意之后,教师可让学生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在这过程中,学生们能够自主学习,而且对段落的划分也较为准确。可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给课文分完段后,再次让他们默读课文,边读边让他们思考一些问题,如为什么多年后,那荷塘仍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为什么写了一件自己遇险的事?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这些问题的设置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一定的铺垫。
1.课文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写出几个。
(1)描写景色:浮光跃金 繁星闪烁
(2)描写颜色:黑绿 粉红
(3)拟声词:哗哗 呀呀
2.用“留”字组成适当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1)然而,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我一直(留恋)那笑声。
(2)毕业后他(留校)工作。
(3)这个路段车很多,过马路要多(留神)。
(4)哥哥下半年要到加拿大(留学)。
3.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造句。
(1)无论我们取得多么好的成绩,都不能骄傲。
(2)全国人民都为女排的成就而骄傲。
1.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和作用。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分析能力和感悟能力。
3.体会作者赞美自然、赞美人类淳朴的爱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淳朴、善良的高尚品质。
搜集的相关资料。
一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本文是追忆作者童年生活的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这节课我们就跟着作者到美丽的荷塘去看看吧。
二 学习课文第二、三部分
1.找出高度概括这两部分的语句。(中心句)
思考:文中哪一句话充分表现出作者对荷塘的留恋?
如今,我的孩子已经上学了,往事也忘了许多,可是,那荷塘却同天上的月牙一样,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学生甲:是因为那美丽的荷塘景色令人难忘。(大自然和谐之美)
学生乙:是因为那些淳朴、憨直可爱的小伙伴及“我们”之间的友情令人难忘。(人类淳朴的爱)
2.学习第二部分中描写景色的内容。
仔细阅读课文第2至第4自然段,讨论并回答问题。
(1)找出文中描写荷塘景色的句子。
“来到塘边……如繁星闪烁。” “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白天……在微风中漾着绿浪。” “绿色的荷叶铺在水面上……像披着青纱跳舞的少女。”
促使学生产生阅读和探究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并了解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2)交流讨论这些句子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
作用是描写荷塘景色的美好,也为下文作者赞美大自然和谐的美和表现农村少年天真、善良、淳朴的美好心灵作铺垫。
(3)小结景色描写的作用。
这部分运用了很多新颖恰当的比喻,突出了景色的动态、静态、颜色的美,并且构成整体画面。
写荷塘的美,一方面是间接交代“我”怀念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为下文写人作渲染和烘托,更加突出了小伙伴的心灵纯洁、善良和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二部分中的叙事部分。
(1)思考:写了哪些场景?
戏水 比赛 救险
(2)分析重点词语,体会情感。
“一条条‘黑泥鳅’在水中钻来钻去”写出了小伙伴戏水时的欢乐,表现出他们活泼的性格特点。
“狗刨比赛”中的两个“扑通通”写出了比赛时的忙乱和紧张。
“气喘吁吁”“昏昏欲睡”写出比赛后的疲劳,同时写出比赛的激烈。
“当我们互相扭在一起时,便停止了击水,哈哈大笑起来”表现了小伙伴们的亲密无间。
“我”溺水时,小伙伴们“在水中排成一队,手拉手铁链般将我拖到岸上”,既写出了小伙伴们的机智,又写出了他们的善良淳朴。
(3)小结。
这部分内容塑造了一群活泼可爱的农村孩子的形象,他们活泼可爱,善良淳朴。他们的友情相助使“我”的生命有了保障,他们的情谊“我”永远铭记。
三 学习第三部分
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 总结全文
1.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文本,引领学生积极和文本“对话”。学生的回答不能凭空编造,而要紧紧抓住文本中具体的句子进行感悟。手不离书,词不离句。教师应时时引领学生回到文本中,抓具体句子,抓具体词语进行感悟。学生的感悟是他真实的内心体验,感悟到位了,有感情的朗读便会水到渠成。
2.古人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如果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什么疑问也没产生,什么问题也没有发现,平平常常就读完了,这说明根本没有读进去,没什么烙印,没什么收获;反之,如果产生一大堆疑问,使你放不下书,这才是读进去了,收获也是大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同样应该培养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学到“那笑声是多么憨直淳朴啊”时,通过学生的质疑、解疑、表述,以及老师的质疑和学生的解疑、表述的双重循环过程,激发学生主体学习的欲望,很自然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的思想感情,真可谓水到渠成。所以,教师要善于抓住问题,激励学生去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问题中领悟文章的思想。掌握读懂课文的方法,定会在语文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摘抄文中的比喻句,并按要求做题。
例:又有人叫它“月牙泡”,因为它的形状像月牙。
这个比喻句把(水泡)比作(月牙),用(月牙)比喻(水泡)。
(1)来到塘边,只见满塘浮光跃金,如繁星闪烁。
这个比喻句把(塘中的水)比作(繁星),用(繁星)比喻(塘中的水)。
(2)整个月牙泡恰似一弯晶莹的新月嵌在田野上。
这个比喻句把(月牙泡)比作(新月),用(新月)比喻(月牙泡)。
2.运用比喻的方法,写一处景物。
描写童趣的古诗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小 儿 垂 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