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
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蕴含的道理。
2.边读边思考,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示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重点
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难点:理解“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二者之间的联系。
教学
课时
一课时
1.了解一些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2.边读边思考,在深入学习这则历史故事的同时,对少孺子的形象有进一步的了解。
3.懂得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之祸。
相关资料的幻灯片。
一 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古文,先回忆以往学习古文的方法、步骤。
1.多读。
2.看注释,查字典,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3.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思,理解古文讲了什么内容,说明了什么道理。
二 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谏(jiàn) 孺子(rú) 曲附(qū) 颈(jǐng)
2.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这篇文章的出处和作者。
(1)学生介绍有关资料。
(2)老师在学生介绍的基础上进行补充。
3.指读、评读课文。
4.学生提出不懂的字,逐句朗读,逐句翻译。
如:如是者三旦(这,此)
三 小组合作学习,体会文章说明的道理,交流看法
1.提出不懂的问题。
2.进行归纳,整理提出的问题。
如:(1)少年为什么讲“螳螂捕蝉”这个故事?
(2)吴王为什么不杀少年,反而说“你讲得很好”?
3.小组合作,可结合课外资料解决这两个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螳螂捕蝉”和“吴王伐荆”这二者最根本的相同点是什么。
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如果吴王为了夺取地盘而攻打楚国,就可能使吴国遭到巨大损失,甚至丢掉整个江山。可见少年对当时的形势看得非常清楚。
引出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成语所寓示的道理是:在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时,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在这个故事中蝉、螳螂、黄雀和少年有着怎样的关系?用示意图把他们的关系表示出来。
蝉
↖
螳 螂
↖
黄 雀
↖
(少年)
把吴国、楚国、其他诸侯国的关系也用这样的示意图表示出来。
楚国
↖
吴国
↖
(其他诸侯国)
4.思考:既然是这个目的,直接向吴王讲就可以了,少年为什么还要用讲故事的方式呢?他当时是怎么想的?
少年听了吴王“敢有谏者死”这个命令后,认识到直谏不行,又不忍心眼看着自己的国家有危险,所以他才故意“怀丸操弹,游于后园”,故意“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就是要引起吴王的注意,趁机讲这个故事,如此精心安排,足见他用心良苦。
5.思考:吴王为什么没有杀少年,反而说“你讲得很好”呢?
吴王在夸赞少年的同时也为自己没有攻打楚国而庆幸,为国家有少年这样的栋梁之才而自豪,所以他由衷地说了一句“你讲得很好”。
四 总结全文
1.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恍然大悟,打消了进攻楚国的念头,而之前他已下了死命令,那么,第二天早朝的时候,他怎样向他的满朝文武官员解释这一新决定呢?请为吴王设计一个讲话稿。
2.表演。
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黄雀在前 少年在后 机智勇敢楚国在前 其他诸侯国在后 忠心耿耿利益在前 祸患在后 为国为民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伐(讨伐) 旦(早上)
子(你) 延(伸长)
2.写出古文中六个“其”字的意思。
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①指树 ②指蝉 ③指螳螂?
④指黄雀 ⑤他们 ⑥指他们
3.《螳螂捕蝉》写了蝉、螳螂和黄雀三种动物,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做事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要瞻前顾后,通盘谋划。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演示螳螂捕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