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导学案(教师卷)
主备人: 审核人: 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新闻准确、简洁的语言。
3.感悟正义战争的强大力量。
【重点难点】
1.了解新闻特点,把握新闻内容。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新闻准确、简洁的语言。
【知识链接】
新闻的相关知识
1.新闻的定义。
“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新闻(消息)是简明和迅速报道国内、国际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体裁。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
3.新闻的基本要求:
让事实说话
4.新闻的三个特点。
A.内容真实准确;(真实性) B.报道迅速及时;(及时性) C.语言简明扼要。(准确性)
5.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6.新闻的写法:以记叙为主,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学习过程】
一、自主预习。
(一)时代背景及作者简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执行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举行了规模空前的全面大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于21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连续发表了毛泽东写的两则新闻《大军三十万昨日渡过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发电之日正是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之后,淮海战役的前夜。
作者简介: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二)积累运用。(标段序,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文中字词,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解决疑难字词)
1.摘录字词(读读写写及补充字词)
鄂(è)
豫(yù)
绥(suí)
靖(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āng)
补充:溃(kuì)退
逃窜(cuàn) 负隅(yú)顽抗
2.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负隅顽抗:负:凭借,依仗;隅:山的角落。凭借险要地势,顽固抵抗。
锐不可当:锐:锐气;当:抵挡。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
业已:已经。
3.结合课后1题完成。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和描写。
新闻的特点: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准确。
二、自主学习。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这两则新闻的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的时间、地点和战况,并指出战局的发展趋势,分析了敌败我胜的原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报道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阳,以及其军事上的重大意义。
2.在文中圈点批注两则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新闻的内容。
1.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物:中国人民解放军。
起因:国民党反动派解决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了打到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发动渡江战役。
经过与结果:
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30万人全部度过,占领长江南岸。
西路军——30万已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
东路军——35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体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
2.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起因:蒋军因全局败坏,被迫将整个南部战线近百个师的兵力集中于以徐州为中心和以汉口为中心的两个地区。在我强大的野战军和地方军配合打击之下,困守南阳的蒋军,不得不被迫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自去年七月,南阳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进军,大量歼敌,扩大并巩固了根据地,壮大了人民武装,彻底孤立了敌人,南阳守敌王凌云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此河南全境除若干据点外,全部为我解放。
三、合作探究。
(一)理清《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结构,并探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导语从哪几方面总领了全文?
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
2.文章主体部分分几个层次?
分三个层次,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作战情况。
3.为什么先叙述中路军?东路与西路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说,并合在一起加以分析评论。最后说东路军激战,文势涌起高潮。
(二)通过揣摩语言,把握新闻语言准确、精练的特点。(结合课后二题)
第一组:第二句好。“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击溃或歼灭守敌,冲破地阵;“越过”表现不出经过战斗。“渡至”比“到达”含义丰富,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以内即已”,时间明确,且含有渡江迅疾、作战顺利的意思;“共”不能表达这种意思。
第二组:第二句好。“不料证实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的意思,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不能表达这种意思。
第三组:第二句好。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共产党已经在江淮河汉区域建立了巩固的根据地。
(三)理清《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
1.导语部分(第一句):敌军弃城而逃,我军占领南阳。
2.背景部分(南阳为古宛县……现又放弃南阳)
(1)南阳自古以来战略地位重要。
(2)蒋军重视南阳又放弃南阳。
3.主体部分(回顾过去……在等着他的)
(1)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
①战绩之一:创立七个军区;②战绩之二:发展武装力量;③战绩之三:纠正了“左”的错误。
(2)语言南阳逃敌王凌云的前途黑暗。
四、达标检测。
阅读“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南阳为古宛县.……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残敌外,已全部为我解放。”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1.这则消息最核心的内容应是什么?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2.本段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在记叙中穿插说明。
3.用横线画出说明的文字。这段说明文字主要介绍了什么 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南阳为古宛县……南阳一带。”介绍了与南阳有关的历史资料,说明了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为下文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