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课《香菱学诗》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古砚(
)
怔怔(
)
三昧(
)
胡诌(
)
诧异(
)
画缯(
)
王摩诘(
)
诲人不倦(
)
nì(
)烦
平zè(
)
怕sào(
)
穿záo(
)
zǐ(
)妹
蘅芜yuàn(
)
两眼guān
guān(
)(
)
2.诗词常识填空。
(1)起承转合:旧体诗文常用的行文顺序。
起,
。承,
。
转,
。合,
。
(2)不以词害意:作诗要以“
”(
)为先,
次之,不要因过分注重辞采形式而损害了内容。
3.文学知识填空。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
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
,名
,字
,号
,
代
家。
4.试着品评香菱第三稿的优点。
精华欲掩料应难,彩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香菱听了,默默的回来,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来往的人都诧异。李纨、宝钗、探春、宝玉等听得此信,都远远的站在山坡上瞧看他。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宝钗笑道:“这个人定要疯了!昨夜嘟嘟哝哝直闹到五更天才睡下,没一顿饭的工夫天就亮了。我就听见他起来了,忙忙碌碌梳了头就找颦儿去。一回来了,呆了一日,作了一首又不好,这会子自然另作呢。”宝玉笑道:“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我们成日叹说可惜他这么个人竞俗了,谁知到底有今日。可见天地至公。”宝钗笑道:“你能够像他这苦心就好了,学什么有个不成的。”宝玉不答。
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探春笑道:“咱们跟了去,看他有些意思没有。”说着,一齐都往潇湘馆来。只见黛玉正拿着诗和他讲究。众人因问黛玉作的如何。黛玉道:“自然算难为他了,只是还不好。这一首过于穿凿了,还得另作。”众人因要诗看时,只见作道:
非银非水映窗寒,试看晴空护玉盘。
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
只疑残粉涂金砌,恍若轻霜抹玉栏。
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宝钗笑道:“不像吟月了,月字底下添一个‘色’字倒还使得,你看句句倒是月色。这也罢了,原来诗从胡说来,再迟几天就好了。”香菱自为这首妙绝,听如此说,自己扫了兴,不肯丢开手,便要思索起来。因见他姊妹们说笑,便自己走至阶前竹下闲步,挖心搜胆,耳不旁听,目不别视。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众人听了,不觉大笑起来。宝钗道:“可真是诗魔了。都是颦儿引的他!”黛玉道:“圣人说,‘诲人不倦’,他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之理。”李纨笑道:“咱们拉了他往四姑娘房里去,引他瞧瞧画儿,叫他醒一醒才好。”
5.请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6.选文对香菱学诗描写得极为传神,请找一句加以赏析。
7.为什么林黛玉说第二稿“过于穿凿”?请就此赏析第二稿古诗。
8.香菱学诗的经历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阅读下文,回答9-12题。
门子道:这一种拐子单管偷拐五六岁的儿女,养在一个僻静之处,到十一二岁,度其容貌,带至他乡转卖。当日这英莲,我们天天哄他顽耍,虽隔了七八年,如今十二三岁的光景,其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然大概相貌,自是不改,熟人易认。况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从胎里带来的,所以我却认得。偏生这拐子又租了我的房舍居住,那日拐子不在家,我也曾问他。他是被拐子打怕了的,万不敢说,只说拐子系他亲爹,因无钱偿债,故卖他。我又哄之再四,他又哭了,只说‘我不记得小时之事!
’这可无疑了。那日冯公子相看了,兑了银子,拐子醉了,他自叹道:‘我今日罪孽可满了!
’后又听见冯公子令三日之后过门,他又转有忧愁之态。我又不忍其形景,等拐子出去,又命内人去解释他:‘这冯公子必待好日期来接,可知必不以丫鬟相看。况他是个绝风流人品,家里颇过得,素习又最厌恶堂客,今竟破价买你,后事不言可知。只耐得三两日,何必忧闷!’他听如此说,方才略解忧闷,自为从此得所。谁料天下竟有这等不如意事,第二日,他偏又卖与薛家。若卖与第二个人还好,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遂打了个落花流水,生拖死拽,把个英莲拖去,如今也不知死活。这冯公子空喜一场,一念未遂,反花了钱,送了命,岂不可叹!”
雨村听了,亦叹道:“这也是他们的孽障遭遇,亦非偶然。不然这冯渊如何偏只看准了这英莲?这英莲受了拐子这几年折磨,才得了个头路,且又是个多情的,若能聚合了,倒是件美事,偏又生出这段事来。这薛家纵比冯家富贵,想其为人,自然姬妾众多,淫佚无度,未必及冯渊定情于一人者。这正是梦幻情缘,恰遇一对薄命儿女。且不要议论他,只目今这官司,如何剖断才好
”门子笑道:“老爷当年何其明决,今日何反成了个没主意的人了!小的闻得老爷补升此任,亦系贾府王府之力,此薛蟠即贾府之亲,老爷何不顺水行舟,作个整人情,将此案了结,日后也好去见贾府王府。”雨村道:“你说的何尝不是。但事关人命,蒙皇上隆恩,起复委用,实是重生再造,正当殚心竭力图报之时,岂可因私而废法 是我实不能忍为者。”门子听了,冷笑道:“老爷说的何尝不是大道理,但只是如今世上是行不去的。岂不闻古人有云:‘大丈夫相时而动’,又曰‘趋吉避凶者为君子’。依老爷这一说,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还要三思为妥。”
……
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应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雨村便徇情枉法,胡乱判断了此案。
(选自《红楼梦》第四回,略有删改)
9.第四回《薄命女偏逢薄命郎》,回目名中的“薄命女”指谁?从选文何以见得她的“薄命”?
10.选文最后一句,门子说的话有何言外之意?
11.请结合选文分析贾雨村是怎样的一个人?
12.选文中所呈现出的社会背景?
三、拓展延伸
13.
名著阅读。
“唉,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现在很懊悔。……”她停住了。“也许这毕竟无关紧要。”她喃喃地自言自语说:“那样我也许会好过些,但是,向她低声下气实在使我痛苦。”
(1)文段中,里德太太说“我两次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是指哪两件事?
(2)简·爱为什么拒绝了圣约翰的求婚?由此看出简·爱怎样的性格?
14.
综合性学习。
九年1班同学开展一场以“做家务支取零用钱”为主题的辩论赛。
正方:金钱可以增加劳动积极性,还可以培养孩子的经济意识,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反方:父母爱子女,是天性,是义务;子女孝敬父母,为父母做家务,也是一种义务。义务应是无偿的。有偿的家务会导致“经济意识”转向“金钱意识”,孩子养成“惟钱是图”的自私心理。
你支持哪一方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第二十课《香菱学诗》
1.yàn
zhēng
mèi
zhōu
chà
zēng
jié
huì
腻
仄
臊
凿
姊
苑
鳏鳏
2.(1)开端。承接上文进一步加以申述。转折,从另一方面论述主题。结束语。
(2)意;内容;文辞格律。
3.悲剧;贾家;曹雪芹;霑;梦阮;雪芹;清;小说
4.第三稿:除首联外,句句都似非写月,但句句与月相关。用词典雅含蓄,设意新奇别致。尤其是颔联,对仗工稳,言浅意深,堪称精妙。它最大的优点,是切合香菱自己的身世,借咏月而怀人,流露了真情实感。这样,诗就不是空洞的而是有内容的了。
5.黛玉指导香菱作诗,香菱学得如痴如醉。
6.示例:“越性连房也不入,只在池边树下,或坐在山石上出神,或蹲在地下抠土”;“只见他皱一回眉,又自己含笑一回。”通过动作、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香菱在思考过程中的反应,写出了她对作诗的痴迷,体现了香菱娇憨天真、纯洁温和的性格特征。
7.“过于穿凿”的意思是过于
牵强附会。能用“花香”“轻霜”等比喻,又用“人迹”“隔帘”等情景烘托,渐渐放开了手脚。但“玉盘”“玉栏”等词语仍有陈旧的气息,而且全诗在咏月色而不是月亮本身,有些跑题,所以黛玉说“这一首过于穿凿了”。
8.香菱的成功,一方面说明她自己的聪明与优雅素质,另一方面也说明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启发:①做有心人,提高兴趣;②多学习,多效仿,不耻下问;③勤于实践,不怕失败。
9.英莲。她五岁左右被拐走,拐子先是卖给冯渊,后来薛蟠打死冯渊,把香菱强买去做妾。
10.希望雨村识时务者为俊杰,顺水行舟,
偏袒薛家,徇情枉法,将此案了结,避免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11.门子劝他顺水推舟时,他一开始回答“岂可因私而废法 是我实不能忍为者。”,但最终选择徇情枉法,胡乱断案。由此可见,他表面装作公正廉洁,实则卑鄙肮脏,虚伪奸诈,趋炎附势。
12.四大家族倚财仗势,为非作歹,却又逍遥法外,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上下勾结,官官相护的本质。
13.(1)一次是里德太太违背了向丈夫许下的,把你当作自己孩子抚养成人的诺言。另一次是当简的亲叔叔有一笔遗产要她去继承,而里德太太竟说简在劳渥德染上伤寒已死了。
(2)示例:因为简·爱得知,圣约翰向她求婚只是为了他去印度的传教事业,认为她合适做一个传教士的妻子,这是渴望幸福、希望获得美满爱情的简·爱所无法接受的。简·爱拒绝圣约翰的求婚,表现了简·爱独立自尊的性格,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的追求。
14.自由畅谈,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我更支持反方观点。他们会在有报酬的家务活中形成“有钱就干、不给钱或钱少就不干”的错误的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所带来的负作用也必
将影响着孩子的品质形成。请问对方辩友如果做家务还要支取零用钱,那么你所亏欠父母的又该如何偿还?又如何去践行家庭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