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唐雎不辱使命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词注音
唐雎(
)
韩傀(
)
免冠徒跣(
)
以头抢地(
)
缟素(
)
寡人谕矣(
)
怫然怒
(
)
休祲(
)
色挠
(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唐雎不辱使命(
)
岂直五百里哉(
)
秦王怫然怒
(
)
以头抢地耳(
)
秦王色挠(
)
长跪而谢之
(
)
3.
辨析下列句尾的语气词所表达的语气。
(1)也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非士之怒也
(2)哉
岂直五百里哉
(3)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4)矣
与臣而将四矣
4.
选出“而”与“而君逆寡人者”中的“而”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挺剑而起
C.为坛而盟
D.长跪而谢之
5.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意在言外,隐藏着丰富的“潜台词”,听话者只有凝神谛听,用心揣摩,方能领会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试结合语境体会下列句子的“潜台词”。
(1)秦王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6-10题。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⑴大王加惠(
)
⑵请广于君(
)
(3)秦王不说
(
)
(4)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
(5)故不错意也
(
)
7.
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字意义和“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相同的一项是(
)
A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B不以物喜 C以君为长者 D以刀劈狼首
8.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1))选文中秦王玩弄诈骗伎俩,装出一副施恩加惠面孔的句子是:
,
。
(2))选文中表现秦王骄横无理、盛气凌人的句子是:
,
。
(3)选文中唐雎维护领土立场坚定,其“不易地”的理由是:
.
。
(4)选文中唐雎有意激怒秦王,以
,
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维护本国国土尊严。
9.把下面两句话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⑵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10.同样是拒绝秦王的易地要求,安陵君语气
,而唐雎语气
。
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14题。
蒙骜①伐魏
蒙骜帅师伐魏,取高都、汲②。魏师数败,魏王患之,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信陵君畏得罪,不肯还,诫门下曰:“有敢为魏使通者死!”宾客莫敢谏。毛公、薛公见信陵君曰:“公子所以重于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魏急而公子不恤③,一旦秦人克大梁,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卒,信陵君色变,趣④驾还魏。魏王持⑤信陵君而泣,以为上将军。信陵君使人求援于诸侯。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信陵君率五国之师败蒙骜于河外,蒙骜遁走。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蒙骜(ào):秦国大将。②高都、汲:地名。③恤:体恤,顾惜。④趣(cù):催促。⑤持:握着……的手。
11.解释下列加点词。
⑴帅师伐魏
⑵徒以有魏也
⑶蒙骜遁走
12.下面句中的“数”与“魏师数败”中的“数”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夹岸数百步
B.珠可历历数也
C.扶苏以数谏故
D.数月之后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乃使人请信陵君于赵。
⑵诸侯闻信陵君复为魏将,皆遣兵救魏。
14.阅读全文,说说信陵君为什么能成功救魏?
三、拓展延伸
15.
名著: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我的这些想法实在大大冤枉了这个可怜的老实人。为此,我后来对他感到十分歉意。可是,当时我的疑虑有增无已,一连好几个星期都不能排除。我对他采取了不少防范的措施,对待他也没有像以前那样友好,那样亲热了。这样做,我又大大地错了。其实,他和从前一样,既忠实,又感恩,根本就没有想到这些事情上去。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他既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又是一位知恩图报的朋友。
(1))上面这段文字节选自《鲁滨逊漂流记》,其作者是
(人名);文段中“这个可怜的老实人”名字叫
。
(2))这部名著中有不少“知恩图报”的情节,请你简要概述其中一个。
16.综合性学习。
下面应用文有三方面错误,请作出修改(第三方面指出缺失哪方面的内容即可)。
寻物启示
本人昨天不慎丢失钱包一只,内有银行卡一张,人民币120元。请拾到者与本人联系,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李
明
3月15日
⑴文字错误:
⑵格式错误:
⑶内容缺失:
第二十二课
唐雎不辱使命
一、积累与运用。
1.
唐雎(
jū
)
韩傀(
guī
)
免冠徒跣(
xiǎn
)
以头抢地(
qiāng
)
缟素(
gǎo
)
寡人谕矣(
yù
)
怫然怒
(
fú
)
休祲(
jìn
)
色挠
(
náo
)
2.
辱没,辜负
只,仅
盛怒的样子
撞
屈服
道歉
3.
(1)也
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表疑问语气,有反问的意味。
非士之怒也
表判断语气
(2)哉
岂直五百里哉
表反问语气
(3)乎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表疑问语气
(4)矣
与臣而将四矣
表陈述语气
4.A
5.(1)你最好是将你们的土地奉送给我,惹我发怒的话,你们国家可要遭殃了。
(2)我效法他们三人,将要与你同归于尽。(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6-10题。
6.
⑴给予恩惠
⑵扩充(3)通“悦”,高兴,愉快。(4)派遣
(5主意、意图
7.D
8.
(1)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2)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3).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4)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9.⑴(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
⑵(我)把安陵君看做是忠厚的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3)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土地并且守护着它。
10.委婉
坚定
双方的实力强弱相差悬殊,一向以强凌弱的秦王以大易小,这让人觉得很反常,因而怀疑秦王是别有用心的。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1-14题。
11.⑴军队
⑵只,仅仅
⑶逃跑
12.C
13.⑴(魏王)于是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回国)。
⑵诸侯听说信陵君又成为魏国的大将,都派兵来援救魏国。
14.①信陵君知恩图报,能以国家为重,回国效力。
②信陵君得到魏王重用。
③信陵君在各诸侯中有较高的威望,得到了各诸侯的支援。(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秦将蒙骜率军进攻魏国,占领了高都和汲。魏军屡战屡败,魏安鳌王为此而忧虑,便派人到赵国请信陵君魏无忌回国。信陵君惧怕归国后被判罪,不肯返回,并告诫他的门客们说:“有胆敢向魏国使者通报消息的,处死!”于是,宾客们都不敢规劝他。毛公、薛公为此拜见信陵君说:“您所以受到各国的敬重,只是因为强大的魏国还存在。现在魏国的情势危急,而您却毫不顾惜,一旦秦国人攻陷了国都大梁,将先王的宗庙铲为平地,您将以何面目立在天下人的面前啊!”二人的话还未说完,信陵君已脸色大变,即刻驾车赶回魏国。魏王见到信陵君后握着他的手啜泣不止,随即便任命他为上将军。信陵君派人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听说信陵君重又担任魏国的大将,都纷纷派兵援救魏国。信陵君率领五国联军在黄河以西击败蒙骜的军队,蒙骜带残部逃走。
三、拓展延伸。
15.(1)笛福 星期五
(2)示例一:星期五为了报答“我”的救命之思,始终忠实地踉随着“我”。
示例二:
一位英国妇人为“我”代管财产近三十年,后来“我"酬谢了她,并长期接济她。
示例三:巴西老船长为“我”经管种植园二十多年,“我”后来免除他所有欠款,并年年付给他和他儿子金币作为终身津贴。
示例四:在“我”刚回英国生活困难的情况下,被“我”救下的船长宜扬“我”的事迹,并酬谢“我”。(意思对即可)
16.⑴“启示”改为“启事”⑵删除“此致”“敬礼”⑶未说明丢失钱包的地点,以及银行卡信息及人民币120元的组成情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