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本: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本: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7 08:34: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1)辍耕之垄上(
)(2)度已失期(
)
(3)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4)尉果笞广(
)
(5)忿恚尉(
)
(6)将军身被坚执锐(
)
2.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苟富贵,无相忘(
)
法皆斩(
)
或以为亡(
)
置人所罾鱼中(
)
为天下唱(
)
楚人怜之(
)
等死(
)
尉果笞广(
)
并杀两尉(
)
3.
文言文常常省略旬中某些成分,请从“上、之、于、陈胜”中选词填空。
(1)守丞死,(
)乃入据陈
(2)扶苏以数谏(
)故,上使(
)外将兵。
(3))独守丞与(
)战(
)谯门中。
4.熟读课文,并用课文原话回答问题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直接原因是:会天大雨,道不通,

失期,

(2)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3)陈胜为起义制定的策略是:

,宜多应者。
(5)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的一句名句是: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5-9题。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5.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会天大雨(
)
(2)度已失期(

(3)今亡亦死


(4)卒中往往语


6.
翻译文中加线的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7.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选文记叙了陈胜、吴广谋划起义并作舆论准备的过程。
  B.陈胜、吴广起义的导火线是公子扶苏被杀。
  C.“失期,法皆斩”揭露了秦王朝严酷的刑罚,反映了“官逼民反”的客观现实。
D.陈胜、吴广派人“置书鱼腹”和“篝火狐鸣”是为了树立威信。
8.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
9.从选文中,可以看出陈胜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10-13题。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巳,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
【乙】及陈涉起,沛(沛县)令欲以沛应之。掾、主吏(官名)萧何、曹参曰:“君为秦吏,今欲崐背(背叛)之,率沛子弟,恐不听。愿君召诸亡在外者,可得数百人,因劫(借此胁迫)众,众不敢不听。”乃令樊哙召刘季(刘邦)。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沛令后悔,恐其有变,乃闭城,欲诛萧、曹。萧、曹恐,逾城保刘季。刘季乃书帛射城上,遗(给)沛父老,为陈(陈说)利害。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门迎刘季,立以为沛公。萧、曹等为收沛子弟,得三千人,以应诸侯。
10.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吴广素爱人(

(2)广故数言欲亡(

(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欲诛萧、曹


11.
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当的一项是(

A、且/壮士不死/即巳
B、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
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D、刘季之众/已数十百人矣
1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刘季乃书帛射城上。
13.陈涉、吴广发动起义,沛令响应起义,他们的基本策略共同的一点是什么?陈、吴发动起义取得成功、沛令响应起义却遭杀身之祸,原因何在?请分别作简要的分析。
三、拓展延伸。
14.
⑴《朝花夕拾》里有不少与读书有关的叙述。请写出下面两段文字所属的篇名。
①“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②“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⑵请用一句话,写出你读《朝花夕拾》的感受。
                            
     
15综合性学习。
九年级某班以“走进民间文学艺术之谚语歇后语”为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小雪同学为班级黑板报写了一段文字,请你帮她修改。
中华民族制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艺术,谚语和歇后语是其中的两朵奇葩。
【B】谚语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形象、生动;歇后语幽默、风趣,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它们是民间语言的精华,是人们喜闻乐用的语言形式。
(1)【A】处划线句中有用词不当的语病,应将“
”改为“
”。
(2)【B】处划线句与下句语序不一致,应调整为

第二十一课
陈涉世家
一、积累与运用。
1.(1)chuò
(2)duó
(3)jiàn
(4)chī
(5)huì
(6)pī
2.如果
按照法律
逃亡
用网捕
通“倡”,首发
爱戴
同样
用鞭、杖或竹板打
一齐
3.(1)陈胜
(2)之

(3)上

4.(1)度已失期
法皆斩。
(2)天下苦秦久矣。
(3)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5-9题。
5.(1)适逢,恰巧遇到(2)估计、考虑
(3)逃亡
(4)到处
6.(1)扶苏因为多次谏劝皇帝的缘故,皇上派他到边疆去带兵
(2)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应当有很多人来响应。
7.B
8.答题要点:秦王朝内部严重的政治危机;楚国人民有强烈的反抗意愿。
9.陈胜是一个能洞察时局,敢于斗争,具有卓越的组织才干和领导才能的人。(2分,意思相同或相近均可)
(二)阅读甲乙两文,回答10-14题。
10.(1))
向来
(2))多次(屡次) (3)难道
(4)想要
11.A
12.(1)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2)刘季就写一封信射到城楼上
13.陈胜吴广先采用激将法杀两蔚,然后发动士兵;萧何等先写信劝说守城将士,然后杀沛令。陈、吴起义成功的原因是顺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沛令遭杀身之祸是他不讲诚信,逆民意。
【参考译文】及至陈胜起兵,沛县县令打算全城响应他,主吏萧何、狱掾曹参说:“您身为秦朝官吏,现在想要背叛朝廷,以此率领沛县的青年,恐怕他们不会听从您的号令.望您把那些逃亡在外的人召集起来,可得数百人,借此威胁大众,众人便不敢不服从了.”县令于是便命樊哙去召刘邦来见,这时刘邦的部众已有百十来人了.县令事后很懊悔,担心召刘邦等人来会发生什么变故,就下令关闭城门,防守城池,并要诛杀萧何、曹参.萧、曹二人大为惊恐,翻过城去投奔刘邦以求自保.刘邦便在绸绢上草就一书,用箭射到城上,送给沛县的父老,陈说利害关系.父老们便率领年轻一辈一起杀掉了县令,敞开城门迎接刘邦,拥立他为“沛公”.萧何、曹参为刘邦召集沛县青年,得三千人,以此响应诸侯抗秦.
三、拓展延伸。
14.(4分)⑴①《阿长与〈山海经〉》
②《五猖会》(2分)示例:读鲁迅的《朝花夕拾》,让我感受到了作品的温馨和理性。
15.
⑴制造
创造
(2)谚语形象、生动,能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和分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