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本:第三课 星星变奏曲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本:第三课 星星变奏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7 08:3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课
星星变奏曲
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凝(

)望
颤动



朦朦胧胧(


jì寞(


jiāng硬(


疲juàn



2.解释词语
(1)凝望:

(2)静谧:

3.诗中出现的下列一些物象,哪些象征光明美好的世界?哪些象征黑暗冰冷的现实世界?
星星

蜜蜂
柔软的晚上

萤火虫
睡莲
春天

白丁香
冻僵的夜晚
僵硬的土地
冰雪
飘动的旗子
瘦小的星

(1)象征理想世界:
(2)象征冰冷世界:
二、阅读理解。
(一)
如果大地的每个角落都充满了光明
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
在夜里凝望星星变奏曲
星星变奏曲
寻找遥远的安慰
谁不愿意
每天
都是一首诗
每个字都是一颗星
像蜜蜂在心头颤动
谁不愿意,有一个柔软的晚上
柔软得像一片湖
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
谁不喜欢春天,鸟落满枝头
像星星落满天空
闪闪烁烁的声音从远方飘来
一团团白丁香朦朦胧胧
4.“星星”象征什么?
5.诗人用“柔软得像一片湖”来形容夜晚,这给你怎样的感受?
6.诗人为什么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
(二)
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熊焱
想老家的时候,就把一缕炊烟搬到纸上
要有低矮的瓦屋、藤蔓缠绕的篱笆
要有布谷催耕,玉米的芽孢在谷雨中破土
还要有蛙鸣浮动,在月光下叫碎我的孤独
哦,一张白纸就是我的故乡
我在纸上写下的每一颗文字
就是田间的小麦和水稻、地头的野花和杂草
它们开清淡的香,结饱满的果
生长着一卷卷恬静的时光
如果卷一卷纸角,抖一抖纸张
我会看到狗在吠,鸡在叫
牛犊在撒欢,马匹在飞跑
河水淌啊淌,流远了多少人一曲曲的柔肠
在这张白纸上,分散的亲人们团聚了
死去的先人们回来了
连远来的客人,也都成为我的乡亲了
我走在他们的中间,
道一声祝福
哼一曲民谣。
粒粒汉字都是我温暖的呼吸和心跳
7.诗歌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8.诗人调动多种感官立体地展示画面,请举例分析。
9.
这首诗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三、拓展训练。
10.名著阅读。
下面两首小诗,按要求答题。
(一)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二)空中的鸟/何必和笼里的同伴争噪呢?/你自有你的天地。
(1)这两首小诗的作者是_________。
(2)选择其中一首,作简要评析。
(3)选择其中一首,进行仿写。
第三课
星星变奏曲
1.níng
chàn
ménglóng



2.(1)凝望:目不转睛地看;注目远望。
(2)静谧:形容静寂无声。
3.(1)星星、诗、蜜蜂、柔软的晚上、湖、萤火虫、睡莲、春天、鸟、白丁香、飘动的旗子、火;(2)冻僵的夜晚、僵硬的土地、冰雪、瘦小的星
4.星星象征光明和生活中最美好的事物。
5.
我的感受:“柔软得像一片湖”,把夜晚的安宁、平静、柔和、温馨和自由
自在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给人以温柔如梦的美好感觉。
6.诗人用“闪闪烁烁”来形容声音,采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因为声音一会儿入耳,一会儿消失,一会儿清晰,一会模糊的时断时续、隐隐约约的感觉与视觉上“闪闪烁烁”的感觉是相通的。
7.诗歌描绘了一副优美、宁静、充满生机的乡村图景。
8.诗人调动多种感官——看见“低矮的瓦屋”缭绕着炊烟,看到篱笆上缠绕着翠绿的藤蔓,还有“玉米的芽孢”“野花和杂草”;还听到“蛙鸣”“狗吠”“鸡叫”“祝福”“民谣”;嗅到野花和杂草“清淡的香”……在视觉、听觉、嗅觉的不断变换中,一个有形有声有味的故乡跃然纸上。
9.表达了游子浓浓的乡愁,以及渴望与亲人们“团聚”的心愿。
10.
(1)冰心
(2)托物言志,借物抒怀;言简意丰,蕴含哲理;运用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形象生动。(语言顺畅即可。)
(3)(一)a.墙角的花/你迎风摇摆时,/忧愁便抖落了。
b.田里的谷穗/你弯腰俯首时,/心里便踏实了。
(二)a.空中的鸟/何必羡慕飘浮的云呢?/你自有你的灵性。
b.地上的蜗牛/何必与壮硕的水牛比力气呢?/你自有你的能耐。
(开放性试题,此答案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