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课 心声
一、积累与运用。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棱角( )
纸捻子( ) 发窘( )
撇嘴( )
祷告( ) 抽噎( )
过yǐn( )
嘟nāng( )
撒jiāo( )
咳sòu( )
lǎn在怀里( )
毛毛làlà(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
斩钉截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神情恍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虽然心里挺难受,可是一点儿也没想到妒忌别人。
妒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林蓉从容不迫地朗诵了第一段,她读得很流畅,很清楚,程老师满意极了。
从容不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一阵________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________摆在面前。
(2)京京站起来,________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3)“不行,”程老师________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4)京京有点儿发窘。也许,是他自己理解错了呢?他________地说:“读得不对。”
(5)他________地离开教室。走出好远,他还听见赵小桢银铃儿似的笑声。
(6)不是要出风头,是心里有种憋了很久的感情,想________念出来,吐出来。
4.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互联网+”创业的大军中。
B.前不久,我市举办了以“环游梵净,纵横云海”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200余名自行车爱好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C.我市各区县新兴的“生态观光园”不但有养生休闲居住功能,反而能保持生态原貌。
D.能不能切实提高铜仁市民的综合素质,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回答5-8题。
《心声》节选
已经打过放学铃了。坐在窗口的京京稍稍一侧脸,就看见了背着书包往校门口走的同学们。大家都下课了,就是他们班还不下课。程老师总喜欢拖那么几分钟,好像这样就能让全班都考一百分似的。
“李京京!注意力集中!”
一声呵斥,京京吓了一跳,赶紧扭回脸来。
程老师的目光不满地盯住他。
程老师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头发剪得短短的,眉毛粗粗黑黑的,嘴巴棱角分明,模样有点像男孩子。连她的说话、手势、走路也都有那么一股斩钉截铁的劲儿,一看就知道是个认真、好强,又有点自信的人。
“大家都注意听,这件事很重要。”程老师屈起食指轻轻敲着讲台,“区教育局第一次在我们班组织公开教学课,这关系到全校的荣誉,昨天发下去的讲义,你们都看了吗?’’
讲义上印的是一篇小说《万卡》,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京京看了好几遍。这个故事他喜欢极了。那个穷苦的、可怜的小人儿万卡,不知怎么,总是缠在他心上,弄得他一整天都有点儿神情恍惚。
程老师的目光在全班同学脸上扫了一遍,“课上要求大家有表情地朗读,大家把讲义拿出来。”
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每个人都拿出讲义,端端正正摆在面前。
“那天由这几个同学朗读。林蓉,你读第一段。赵小桢,从‘亲爱的爷爷’读到‘仿佛人们为了过节拿雪把它洗过、擦过似的’。周海,你从……”程老师一共点了六个同学的名,然后说,“上课时,我说‘有表情地朗读课文’,你们就举手。一个一个顺序来。别的同学呢,听的时候坐得端正一些就行了。”
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
“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程老师皱起眉头。
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
“什么事?”
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
“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
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
5.
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文内容。
6.
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描写程老师肖像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所表现出的人物形象的特点。
7.
文段中运用了哪些描写来表现李京京?通过这些描写你可以看出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8.
对于文段中程老师安排公开教学课的做法,你是如何看待的?
9.
根据选文,选出错误的项(
)
A.“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表现了李京京执着、倔强的性格。
B.
选文表现了李京京的心声:渴望朗读课文,渴望亲情,渴望老师的尊重,表现纯真的童心。
C.《心声》是当代女作家黄蓓佳的作品。
D.
这篇小说的语言也符合儿童小说儿童化的要求,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艰深的话,没有一个不好理解的词,作者就是靠平平常常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催人泪下的伤感故事。
(二)阅读下文,回答10-13题。
一滴泪掉下来要多久
那是一个深秋的早晨,天刚微亮,薄雾还挂在树梢上,我坐车前往山村学校支教。车在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上盘旋,直到日影西斜,才来到位于大山深处的一所中学。
看到四面漏风的校舍,我心里一阵酸楚,于是决意留下来,把梦想的种子播到孩子们的心田。可是,事实远没有我想像的那么简单,有个叫李想的孩子,就让我头疼。
我在讲台上读课文,抬头见他两眼走神,心早飞到爪哇国去了。我大声说:“李想,我刚才读到哪了?”同桌用胳膊捅了捅他,他挠挠头说:“读的什么?没听到啊。”班上哄堂大笑。
他还和别人打架,黝黑的脸上经常挂彩,问是怎么回事,他不肯说。有一回,我看到几个孩子围着他挥拳乱打,边打边说:“不信你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晃,
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我大喝道:“为什么打人?”他们撒腿跑了,转眼没了踪影。我走上前,想说些什么。他看了我一眼,转过身,头也不回地走了。我心里觉得难过,他到底是怎么了?他的童真哪里去了?
周末,我到他家里走访。到那儿一看,我鼻子酸了,破旧的土坯房里光线昏暗。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家里只有他和爷爷。“他父母出去多久了?经常回来吗?”我问。老人叹气说:“他爹娘走了五年,很少回来。刚开始那会儿,他想起来就哭,躺地上打滚儿,谁也哄不住。连哭了几个月,眼泪都流干了……”
校园里再见到他,他仍旧上课走神,我却不敢与他的目光对视。那目光望也望不到底,透着阵阵寒气,充满稚气的脸上有着与年龄不相称的忧郁和漠然。
几个月后,我听说他的父母回来了,还受了些伤。事情大致是这样:他的父母坐车回家,正赶上下雨,山路湿滑,车翻进了沟里。幸好只是些外伤,他们在医院住了几天,包了些药,赶回了家。
我想去他家看看。路上,听见村民在议论:“爹娘出去这么久,回来伤成那样,这孩子跟没事人似的。”作为老师,我的心像被什么东西揪了一下,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
走到院里,爷爷正冲他发脾气:“你这孩子,心咋就那么硬呢?看到爹娘遭了罪,连滴眼泪都没流……”话未说完,便是一阵剧烈的咳嗽。
他倚着门框站着,一副无动于衷的样子。父亲接过话说:“我们出去这些年,他感觉生疏了,这也怨不得孩子。”母亲走过来,搂着他的肩说:“这次出事后,我和你爹也想了,明年包片果园,不出去打工了。”他低下头,一颗亮晶晶的
泪珠,滚落了下来。刚开始是小声啜泣,到后来竟成了嚎啕大哭。
我忽然懂得,这些年来
他有多孤单,有多悲伤。所谓的坚强,是因为没有一个能让他依靠着哭泣的肩膀。我眼眶全湿,悄悄地离开了。
第二天上课,他坐得直直的,听得很认真。课间,他跟别的孩子在草地上嘻嘻哈哈地玩闹。金色的阳光下,他的脸上焕发着光彩,整个人都明亮了起来。他沿着操场奔跑,轻盈得像一阵风。有同学喊:“李想,你的衣服脏了,后面好几道黑印子。”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我不知道一滴泪掉下来之前,在他心里奔涌了多久。但我明白从现在开始,一个美丽的生命,如含苞待放的花蕾,又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10.根据故事的发展,用文中的词语补全李想的心理变化过程。
父母刚离家时,伤心难过——父母离家五年,
——父母因车祸受伤,
——父母留在家以后,开心快乐
11.阅读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泪水在眼眶里晃,他昂着头,愣是不让它落下来。(结合上下文,品味“晃”和“昂”
的表达效果。)
(2)他头也不回地说:“俺娘……会洗的。”“娘”这个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为什么李想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12.仔细揣摩文中画线句子
,用第一人称把老师“深深的挫败感”具体地描述出来。
13.有人把文章题目改为“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你认为哪一个题目更好?请简述理由。
三、拓展延伸
14.
名著阅读。
(1)下面对名著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这一哲理性名句出自冰心的作品《繁星》。
B.
冰心在《繁星》里回忆童年的美好:“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C.《简·爱》这一故事主要发生在劳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和圣·约翰家,简·爱最擅长的的技能是教书。
D.
为了安慰自己,鲁滨孙按照商业登记的格式,分“借方”和“贷方”分析自己的幸运和不幸。
(2)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武松在胡梯口听,只听得蒋门神口里称赞不了。只说:“亏了相公与小人报了冤仇,再当重重地答报恩相。”这张都监道:“不是看我兄弟张团练面上,谁肯干这等的事!你虽费用了些钱财,却也安排得那厮好。这早晚多是在那里下手,那厮敢是死了。只教在飞云浦结果他。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
张都监要为蒋门神报的冤仇是
,武松听到他们这些话后,接下来发生的情节是
。
第十二课 心声
1.léng niǎn
jiǒng
piě dǎo
yē 瘾
嚷
娇
嗽
揽
刺刺
2.(1)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2)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3)对才能、名誉、地位、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4)不慌不忙,沉着镇静。
3.(1)窸窸窣窣 端端正正 (2)结结巴巴 (3)干干脆脆 (4)嘟嘟嚷嚷 (5)委委屈屈
(6)痛痛快快
4.
A
5.
叙述程老师布置公开教学任务,京京提出朗读课文要求,老师没有答应。(或:记叙李京京要求在公开课朗读课文,被老师以“嗓子沙哑”为理由拒绝)
6.“程老师是个……像男孩子。”特点:认真、好强、有点自信。
7.
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人物特点:内向、胆小、渴望表现自己,希望能得到他人尊重。
8.
示例:这是一种在教学上弄虚作假的行为。真正的公开课首先应该是最真实的,不应是事先排练好的,也不应是一堂表演课。无论对学生、还是对前来听课的老师同行都是一种欺骗。
9.
B
10.忧郁漠然(
孤单悲伤);无动于衷(意对即可)
11.(1)“晃"和“昂”形象地写出了李想强忍泪水、绝不低头的情景(“晃”“昂”两字分别回答,意对也可);表现了他的倔强和坚强(故作坚强)。
(2)父母回来后,李想得到了父母的关爱,特别开心和自豪,所以他将“娘”字拖得老长,喊得格外响。
12.示例:多么冷漠的孩子啊,他究竟在想什么?我真是失职啊!一个如此需要关心的孩子,我竟一直未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
13.第一种
:原题更好,它概括了文章的主要情节,且形象生动,吸引读者。第二种:“一个留守儿童的故事”更好,它既概括了文章的
内容,又引发了读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思考。(任选一种,意对即可)
14.(1)C
(2)武松为了帮施恩夺回快活林,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