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本:第五课 敬业与乐业

文档属性

名称 福建省漳州市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册校本作业本:第五课 敬业与乐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27 12:5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
敬业与乐业
一、积累运用。
1.给带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教诲( )
旁骛(

佝lóu(

解pōu(

亵dú(

shè免(
) 骈进


2.解释下列词语。
(1)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二法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主一无适:

(6)旁骛:

3.下列各句在文中不表达“敬业”意义的一项是(

A.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B.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C.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D.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语段,并回答问题。
①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予,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4.选文中作者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选文第②段中划线句属于什么论据?其具体作用是什么?
6.作者引用了庄子和孔子的名言,二者去掉一个好不好?为什么?
7.文中说:“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然而,有人却引用拿破仑的话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你怎么看?
(二)阅读《成长与成功》,完成问题。
成长与成功
①当我们说一个人成长了,通常意义上不是指他的身体长高了,或者年龄长大了,而是指他在精神和思想层面更加成熟了。成长,意味着一个人的思想更加丰富、心灵更加充实、能力不断增加、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个性更加圆润。而停止成长,则意味着一个人停止了对思想和精神境界的追求,就像一棵树的树枝不再伸向天空,没有了触摸蓝天的渴望。
②很多人在看待人生时都存在一个误区,那就是更加看重成功,而常常忽略成长。成功是什么?按照世俗的定义,当一个人在社会上取得了财富、名誉和地位时,我们就说这个人成功了。但事实上,这一成功的定义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因为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成功不是某种静态的东西,可以守株待兔地等来;那些唾手可得的成功,与其称其为“成功”,不如叫做“运气”,人们看待成功,未免过于简单粗暴:只看结果本身,而不去探索产生结果的路径。成功是怎么来的?是通过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得来的。从本质上讲,成功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一个人成长的自然结果。
③王安石笔下的方仲永,五岁时,指物作诗立就,然其父未能关注其成长,满足于邑人的“宾客”之道,“钱币”之诱,“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十多年后,天赋超人的方仲永“泯然众人矣”。而居里夫人,几十年如一日,埋头科学研究。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后,依然沉醉于科学的世界,“像一个小孩儿迷醉于神话故事一般”,将更大的精力投入到对未知的探寻之中,经验日益丰富,意志更加坚强,再次获得诺奖的垂青。由此可见,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④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成长的必然结果——这就是通往成功的最正确的道路。所谓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是不断的成长,收获是必然的结果。如果我们只向往结果,而忽略成长,必然拔苗助长,最后枯萎而死。我们都见过飞舞的蝴蝶,在展翅飞翔的一刻,它是如此美丽,但请别忘了,在美丽的背后,它曾经有过毛毛虫的爬行、织丝成茧的辛劳、黑暗中的等待,以及破茧化蝶的痛苦。
(有删改)
8.围绕“成长与成功”,全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9.作者在第③自然段中是怎样进行论证的?请简要分析。

10.请根据本文对“成长与成功”的看法,简要分析下列任意一个人物的事例。
A.《邓稼先》中的邓稼先
B.《伟大的悲剧》中的斯科特
C.《范进中举》中的范进
三、拓展训练
11.读下面《鲁滨逊漂流记》中的一段落,根据原作内容回答问题。
A
(人物)听到他的说话声,把他的面孔审视一遍,一把抱住他,不住地亲啊,摇啊,哭啊,笑啊,叫啊,蹦蹦跳跳,又是唱歌又是跳舞,任何人见到这种情景都不禁要感动得落下眼泪。不一会儿,他又哭起来,绞着双手,敲打着自己的头和脸色,像个疯子似的蹦过来,跳过去。我费了好大劲才使他开口说话,告诉我其中的缘由。他稍许恢复平静后告诉我,这是他的
B

(1)跟根据上下文填空:A.
B.
(2)请说说A是怎样遇见B的。
第二单元
第五课
敬业与乐业
1.
huì





pián
2.(1)敬业乐群:对自己的事业很尽职,和朋友相处很融洽。

(2)断章取义:不顾上下文,孤立截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

(3)不二法门:佛教用语,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4)理至易明:道理其容易明白。
(5)主一无适:专一于某种工作不旁及其他的事情。
(6)旁骛:在正业之外有所追求;不专心。
3.D
4.我们要敬业。
5.道理论据。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论点。
6.不好。因为作者是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的,如果去掉一个,使论证内容不全面,论证过程不严密。
7.文中作者认为任何职业不分搞下,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要脚踏实地,勤恳敬业。而且人生来平等,不管从事那个行业,只要尽心尽力,都是值得尊敬的。而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的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8.追求成长,让成功成为追求成长的结果。(成功是成长的自然结果。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
9.首先列举方仲永没能成长故未能持续成功的反面例子,紧接着列举居里夫人重视成长持续成功的正面例子,一反一正,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得出“持续不断的成功就是一路成长的必然结果”这一观点。
10.示例一:邓稼先在持续的成长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在科学的研究中不断丰富经验,磨练意志,增强能力,获得了成长;成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获得了成功。
示例二:斯科特看似未取得世俗的成功,实际获得了人生的成长。他未能成为登上南极点的第一人,但是他以探险的勇气和对科学精神的坚守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示例三:范进是一个看似获得成功却未能获取成长的人。他经过多次考试获得功名,但心灵受到摧残,思想受到戕害,不过是封建科举制度下的一个牺牲品。
11.(1)星期五
父亲
(2)鲁滨逊与“星期五”做好木船,要驾船起航时,又有野人到岛上来开人肉宴了。鲁滨逊和星期五杀死野人,救下俘虏,结果俘虏中有一个是“星期五”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