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质检历史试卷(3月份)(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质检历史试卷(3月份)(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7 08:51: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下)质检历史试卷(3月份)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完成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巡游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边防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  )
①重用人才
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怀纳谏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4.“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6.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7.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是(  )
A.丝、麻
B.棉、麻
C.丝、毛
D.棉、毛
8.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布局,其中住宅区称为(  )
A.宫城
B.市
C.皇城
D.坊
9.在无锡正在拍摄《大唐歌飞》,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去的是(  )
A.《史记》
B.《唐律疏议》
C.唐三彩
D.《清明上河图》
10.“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元朝人
11.“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反映了(  )
①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②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③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2.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中属于中央王朝直接作用下的(  )
①北方及西南各族,先后建立政权
②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1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15.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16.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
A.日本、天竺
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
D.天竺、大食
17.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
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
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8.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19.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
A.玄奘西游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C.鉴真东渡日本
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21.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22.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举荐制
B.九品中正制
C.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D.科举制
23.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一行
24.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25.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二、材料题
26.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表现,请写出图一、图二农用工具名称。
(2)以上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三、读图题
28.识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大运河是  朝  
(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运河的中心是  ;北达  (今  );南至  (今  )。
(3)写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
A  B  C  D  
(4)A段沟通了  和  两大水系。
 
四、问答题
29.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30.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县七年级(下)质检历史试卷(3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
A.完成隋朝的统一
B.方便隋炀帝巡游
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加强边防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作用.
【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政绩相似处有(  )
①重用人才
②完善科举制度
③虚怀纳谏
④发展生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政绩的相似之处.
【解答】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①重用人才、②完善科举制度和④发展生产.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得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他重用著名的谏臣魏征,魏征敢于犯颜直谏,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③虚怀纳谏的是唐太宗,不是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相同点.
故选C.
 
3.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
【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
故选C.
 
4.“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
【解答】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故选B.
 
5.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C.她能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
D.她统治期间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评价.
【解答】武则天在位时期,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保持了唐朝政治经济政策的延续和稳定,促进了唐朝社会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因而人们基本上肯定武则天的统治.
故选D.
 
6.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是在(  )
A.隋文帝统治时期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考点】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
【解答】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把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到地方任职,并亲自考核县令政绩,还注意节俭,这些改革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中国封建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故选D.
 
7.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是(  )
A.丝、麻
B.棉、麻
C.丝、毛
D.棉、毛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
【解答】唐朝衣服的主要原料是丝、麻.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在明朝.
故选A.
 
8.唐都长安有严格的布局,其中住宅区称为(  )
A.宫城
B.市
C.皇城
D.坊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都长安.
【解答】唐都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市坊分开,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故选D.
 
9.在无锡正在拍摄《大唐歌飞》,导演请你根据唐朝的历史,在唐玄宗的书房里摆上道具,下列东西你不应该放进去的是(  )
A.《史记》
B.《唐律疏议》
C.唐三彩
D.《清明上河图》
【考点】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分析】本题考查与唐朝有关的知识.
【解答】《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所作,描绘北宋京城东京及汴河两岸的繁华和热闹的景象和优美的自然风光.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面貌,反映出了宋朝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故与唐朝的历史没有关系.
故选D.
 
10.“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究的”﹣﹣韦尔斯《世界史纲》中指的中国人是当时的(  )
A.汉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元朝人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文明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正是中国的唐朝时期,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唐朝文化开放而又兼容并蓄.
故选B.
 
11.“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反映了(  )
①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②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③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考点】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实的认识.
【解答】“车轨同八荒,书文混四方”、《三教珠英》包含儒、佛、道内容和壁画中舞伎和乐队大都由多民族混合组成,这都反映了习俗风尚体现出胡汉交融的特点、思想文化体现出中西贯通的特点和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①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D.
 
12.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巩固,其中属于中央王朝直接作用下的(  )
①北方及西南各族,先后建立政权
②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③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②唐前期统治者推行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和④统治者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机构,加强管辖是中央王朝直接作用下采取的措施.而①北方及西南各族,先后建立政权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结果,③各民族相互交流,互相融合是隋唐时期历史发展的结果,不是统治者直接作用的结果.
故选D.
 
13.汉唐在西域设置管理机构的共同作用,不包括(  )
A.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帮助西域地方政权摆脱北方民族控制
C.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有利于边疆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汉唐时期加强对西域地区管辖的知识点.
【解答】A、汉朝时期的西域都护和唐朝时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设立,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西域都护设立的原因是:西汉时期,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
C、汉朝时期的西域都护和唐朝时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
D、汉朝时期的西域都护和唐朝时期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的设立,加强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故选B.
 
14.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  )
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玄奘西行.
【解答】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天竺,在天竺,玄奘用大约17年的时间遍游各地,寻师访友,研习佛法,获得了极高的声誉.为中印的友好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可见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以佛教为纽带.
故选C.
 
15.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  )
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
【解答】隋唐时期,日本、波斯、大食等国多次派使者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等.中国也曾多次派使者到周边各国.
故选B.
 
16.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  )
A.日本、天竺
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
D.天竺、大食
【考点】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新罗和日本.
【解答】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是唐朝时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为学习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吸收先进文化,日本派大批使团来华.因而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新罗和日本.
故选C.
 
17.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是(  )
A.雕版印刷术和火药
B.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和编修《唐本草》
C.活字印刷术和城市建筑技术
D.指南针和造纸术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
【解答】印刷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唐朝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现存的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我国世界上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火药的研究始于古代炼丹术,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经有了制成火药的配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雕版印刷术和火药是我国隋唐时期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考点】三省六部制.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的行政制度.
【解答】唐朝在行政制度上进一步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中书省负责起草文件,然后交给门下省审核,交皇帝审批才能通过,最后由尚书省负责执行.
故选C.
 
19.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
①社会经济繁荣
②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③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④科举取士和帝王提倡。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诗兴盛的原因.
【解答】①唐代社会经济高度繁荣是一切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了丰足的社会财富,因而社会经济繁荣
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物质条件.②唐朝是庶族地主上升发展时期,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从他们中间涌现出的知识分子比士族子弟更有才能和抱负,更了解社会现实和民间疾苦.③唐代的民族融合和频繁的中外交往也有利于诗歌的发展.④唐代以科举取士,特别在高宗时开始形成的以诗取士制度,在客观上起了导向作用,推动了诗歌的普及和提高,形成了重视诗歌、爱好诗歌的社会风尚.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B.
 
20.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唐朝对外关系的是(  )
A.玄奘西游
B.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说唐蕃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C.鉴真东渡日本
D.新罗派使节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蕃的关系.
【解答】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民族交往的事例,不属于对外关系.
故选B.
 
21.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文学.
【解答】唐朝是中国古代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唐诗无论在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方面都是以往任何朝代的诗歌所无法相比的,诗歌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全景,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至今仍广为人民喜爱.
故选B.
 
22.唐太宗曾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使他实现这一愿望的主要工具是(  )
A.举荐制
B.九品中正制
C.分封赏赐有功之人
D.科举制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
【解答】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校舍,增加学员.他对发展科举事业很是自负,有一次看到新科进士们从金殿大门鱼贯而出,兴奋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故选D.
 
23.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一行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奈良城可知与日本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为东渡日本,历经磨难,最终成行,在日本期间广泛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故选A.
 
24.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都城.
【解答】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B.
 
25.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考点】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唐朝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所以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故选B.
 
二、材料题
26.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炎黄子孙取得了辉煌灿烂的农耕文明,令世界瞩目。请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是唐朝农耕技术的重要表现,请写出图一、图二农用工具名称。
(2)以上农业技术的推广运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1)本题考查唐朝的农用工具名称.
(2)本题考查唐朝农业成就.
【解答】(1)根据材料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可知,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
(2)唐朝经济繁盛,农具有了很大的改进.唐朝人民发明了新的犁地工具曲辕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农民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随水流自行转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农具的改进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故答案为:
(1)曲辕犁,筒车.
(2)促进了土地开发,增加了粮食产量.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以上摘自《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1)本题考查的贞观之治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可知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农民战争,注意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励精图治,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等措施,从而导致了“贞观之治”清明政治局面的出现.
(2)由材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可知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要求统治者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调整政策,不可过分压榨农民等,以缓和阶级矛盾.
故答案为:
(1)有.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2)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意在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三、读图题
28.识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中大运河是 隋 朝 隋炀帝 
(皇帝)在位时开凿的。
(2)运河的中心是 洛阳 ;北达 涿郡 (今 北京 );南至 余杭 (今 杭州 )。
(3)写出大运河四段的名称
A 永济渠 B 通济渠 C 邗沟 D 江南河 
(4)A段沟通了 海河 和 黄河 两大水系。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内容.
【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隋朝大运河.
(2)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
(3)观察大运河示意图可知,大运河的四段从北向南依次是:永济渠(A)、通济渠(B)、邗沟(C)、江南河(D)四段.
(4)A段永济渠从海河到洛阳,沟通了海河和黄河两大水系.
故答案为:
(1)隋朝;隋炀帝.
(2)洛阳;涿郡(今北京);余杭(今浙江杭州).
(3)A
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4)海河;黄河.
 
四、问答题
29.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考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用人方面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解答】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安史之乱以后,唐朝逐渐衰落并走向灭亡.因而说“得人者昌”,“失贤者亡”.唐朝用人方面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要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故答案为:
史实: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要完善科举制度,重视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
 
30.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盛世的借鉴.
【解答】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开放时期,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在她统治时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贞观遗风”.唐朝的繁荣昌盛能够闻名于世值得我们借鉴经验言之成理即可,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
故答案为:
如: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并允许他们长期居住;与外国交往密切文化发达等等.
 
2016年10月27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