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福建省安乐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
A.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陈朝国君荒于政事
C.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2.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应是( )
A.A
B.B
C.C
D.D
3.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5.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6.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
A.回纥
B.吐蕃
C.靺鞨
D.匈奴
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8.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 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9.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 )
A.贵族居住区
B.娱乐区
C.居民住宅区
D.商业区
10.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11.对比如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12.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1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西游记》
D.《史记》
14.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15.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
A.佛经浅显易懂
B.雕版印刷佛经
C.人们盼望安定
D.道教的流行
16.小明在读《唐太宗传》时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对修复长城一事置之一笑的理由应该是( )
A.唐初北方无外患
B.长城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C.唐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关系融洽
17.假如要评选历史上为汉藏的友好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性,能成功入选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8.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B.封闭保守、闭关锁国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19.探究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诗歌创作之黄金时代的原因,下列各项中,直接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A.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B.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C.“百家争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各民族团结和中外交往密切
20.2008年春节晚会上舞蹈《飞天》中的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二、改错辨析题(共16分)(一)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订正,每小题3分,共12分)
21.618年,李世民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错误:
订正: 。
2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柳公权。
错误:
订正: 。
23.《佛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宋朝印制的雕版印刷品。
错误:
订正: 。
24.韩国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错误:
订正: 。
25.中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唐朝只有两个半明君。”“半个明君”是谁,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半个明君是指:
理由: 。
三、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10分,共18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二
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
请回答:
(1)大运河北达、南至今天的什么地方?它开通有什么目的?
(2)开通大运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的这两首诗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了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材料二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请回答:
(1)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和选官原则分别是什么?
(2)请你从一个方面简评科举制度?
(3)结合材料二说说科举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26分)
28.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根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29.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空前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观察下面的几组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说明第一组图片以“外交使者”命名的理由?
(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第二组图片中的两位诗人分别被人们尊称什么?请列举他们的作品各一部。
(3)第三组图片中的两部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都具有怎样的造诣?
(4)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唐朝时期出现上述繁荣局面的原因?
2015-2016学年福建省安乐中学七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隋朝之所以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是( )
A.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
B.陈朝国君荒于政事
C.隋文帝是个英明的皇帝
D.隋朝军队英勇善战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之前,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分裂局面,人民渴望统一,隋朝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这是隋朝能够统一南北的根本原因.
故选A.
2.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隋朝统一南北的时间应是( )
A.A
B.B
C.C
D.D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朝的有关内容.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故选B.
3.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考点】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隋朝的理解.
【解答】隋文帝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他的年号是开皇,史称“开皇之治”;后期隋炀帝的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朝灭亡,时间短暂,所以说是繁盛一时.
故选B.
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威望
B.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考点】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极大的魅力影响着世界.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很多地方都有唐人街,这都说明了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故选A.
5.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古代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考点】史实辨析题.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太宗李世民的治国思想.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阅读理解能力.温总理的话“国之命在人心”告诉我们民心的重要性,这与唐太宗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是一样的.都深深懂得人民的力量是极其伟大的,十分强调了依靠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尊重民情民意,执政为民,起到了积极参与的促进作用.
故选D.
6.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有一少数民族首领曾给唐朝皇帝写信:“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据此判断该民族是( )
A.回纥
B.吐蕃
C.靺鞨
D.匈奴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由材料里的“唐朝皇帝”“金城公主”可以判断该民族为吐蕃.
【解答】唐中宗时,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蕃“和同为一家”有利于汉藏两族的友好相处,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故选B.
7.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都城.
【解答】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分别是居民的住宅区和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它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故选B.
8.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 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史称( )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贞观之治.
【解答】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故选C.
9.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 )
A.贵族居住区
B.娱乐区
C.居民住宅区
D.商业区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唐都长安.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的住宅区,市是商业区;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故选C.
10.下列各项中与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无关的是( )
A.在设立管辖西域的行政和军事机构
B.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
C.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的相关史实.
【解答】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时期的统治被称之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702年,武则天又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且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而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
故选C.
11.对比如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考点】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唐朝时中日友好往来的准确识记.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中日两国交往密切,日本国派到唐朝的遣唐使回国后积极按照中国唐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生活进行改革,所以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的说法不正确.图片反映了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很大,但并不能说明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故选D.
12.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解答】据题干“单孔大石桥”及“时间”得知:隋朝李春在河北赵县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后又有诗人赞它是“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故选A.
13.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大唐西域记》
B.《金刚经》
C.《西游记》
D.《史记》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玄奘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联系所学可知,贞观年间,玄奘所写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西行取经的所见所闻,记录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介绍了沿途各国的历史沿革、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地理山川、物产生活等.这部书近百年来被译成多国文字,很受研究者们的青睐.
故选A.
14.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唐三彩、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的相关知识.
【解答】“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三彩瓷器”指唐三彩,雕版印刷术是唐朝时期发明的,所以可以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唐朝.
故选B.
15.据史料记载,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统治者推崇佛教外,还有( )
A.佛经浅显易懂
B.雕版印刷佛经
C.人们盼望安定
D.道教的流行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唐时期已有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等.雕版印刷术的问世和推广,促进了书籍的出版,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也加快了佛经的传播,从而使隋唐时“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
故选B.
16.小明在读《唐太宗传》时看到了这样的记载: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对修复长城一事置之一笑的理由应该是( )
A.唐初北方无外患
B.长城起不到防御的作用
C.唐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开明的民族政策与少数民族关系融洽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民族关系的知识点.
【解答】唐太宗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关系融洽,和睦相处.因此唐太宗对修复长城一事置之一笑.
故选D.
17.假如要评选历史上为汉藏的友好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性,能成功入选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考点】昭君出塞;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历史上为汉藏的友好做出突出贡献的杰出女性.
【解答】唐朝初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婚,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唐中宗时期,唐朝又派金诚公主入吐蕃,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促进了汉藏友好关系.
故选D.
18.唐朝的社会习俗从饮食、服饰到音乐舞蹈都体现出以下什么样的特点( )
A.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B.封闭保守、闭关锁国
C.完全模仿北方少数名族
D.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习俗风尚.
【解答】唐朝时期民族关系融洽,对外交往频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和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因此盛唐时期的习俗风尚和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中西贯通的特点.
故选A.
19.探究唐朝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诗歌创作之黄金时代的原因,下列各项中,直接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
A.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
B.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C.“百家争鸣”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各民族团结和中外交往密切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与唐诗.
【解答】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用功读书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故选B.
20.2008年春节晚会上舞蹈《飞天》中的演员们轻盈的舞姿和精美绝伦的造型所渲染的非凡美感,令人过目难忘.七年级一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考点】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考查了甘肃敦煌莫高窟的相关史实.
【解答】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窟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塑像,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敦煌莫高窟在甘肃省不在陕西省.
故选D.
二、改错辨析题(共16分)(一)改错题(每小题有一处错误,请找出错误并订正,每小题3分,共12分)
21.618年,李世民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错误: 李世民
订正: 李渊 。
【考点】唐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唐朝的建立.
【解答】618年,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就是唐高祖.
故答案为:
错误:李世民;订正:李渊.
22.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柳公权。
错误: 柳公权
订正: 颜真卿 。
【考点】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隋唐书法的有关内容.
【解答】颜真卿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故答案为:
错误:柳公权;订正:颜真卿.
23.《佛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宋朝印制的雕版印刷品。
错误: 《佛经》
订正: 《金刚经》 。
【考点】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分析】本题考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解答】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错误:《佛经》;订正:《金刚经》.
24.韩国人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错误: 韩国人
订正: 日本人 。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日本影响.
【解答】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较大,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故答案为:
错误:韩国人;订正:日本人.
25.中国著名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说:“……唐朝只有两个半明君。”“半个明君”是谁,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半个明君是指: 唐玄宗
理由: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在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重用奸臣,不理政事,导致“安史之乱”,唐朝日趋衰落 。
【考点】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玄宗.
【解答】唐朝只有两个半明君,两个明君是指唐太宗、武则天,“半个明君”是指唐玄宗,原因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在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重用奸臣,不理政事,出现了天宝危机,导致“安史之乱”,唐朝日趋衰落.
故答案为:
唐玄宗;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在其统治后期,贪图享乐,重用奸臣,不理政事,导致“安史之乱”,唐朝日趋衰落.
三、材料解析(本题共2小题,第26题8分,第27题10分,共18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
材料二
古人关于大运河的两首诗
请回答:
(1)大运河北达、南至今天的什么地方?它开通有什么目的?
(2)开通大运河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材料二中的这两首诗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是否一样?如果不一样各是什么态度?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起止地点.
(2)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开通的意义.
(3)本题考查对隋朝大运河的评价.
【解答】(1)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利也博哉”及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大运河的开通加强南北交通,巩固了隋朝统治.
(2)隋朝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材料二中的这两首诗对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态度不一样,胡诗指出开凿大运河的劳役繁重,造成了隋朝的灭亡,皮诗对开凿大运河作了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隋炀帝巡游江都的过错.
故答案为:
(1)北达北京,南至杭州;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
(2)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否;胡诗指出开凿大运河的劳役繁重,造成了隋朝的灭亡;皮诗对开凿大运河作了肯定的评价,同时指出隋炀帝巡游江都的过错.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了解科举制的社会影响,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改革,起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材料二
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请回答:
(1)科举制诞生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的基本特征和选官原则分别是什么?
(2)请你从一个方面简评科举制度?
(3)结合材料二说说科举制为什么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诞生的标志.
(2)本题考查科举制的作用.
(3)本题考查西方国家称科举制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的原因.
【解答】(1)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官员,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据材料“科举制度是各封建王朝设立科目,通过统一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科举制是一种重要的文教制度,它通过选士的途径对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重要影响…”可知,科举制的基本特征是分科考试,科举制的选官原则是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也促进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发展.
(3)据材料“科举制度是中国人的政治智慧的表现.也有学者称之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科举制度的影响是广泛的.对外而言,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美国汉学家卜德在《中国思想西入考》一书中认为科举是‘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可知,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因而科举制被称为“中国赠予西方的最珍贵的知识礼物”.
故答案为:
(1)隋炀帝设立进士科;分科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
(2)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人可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3)因为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对中国科举制度的借鉴和发展.
四、综合题(本题共2小题,第28题12分,第29题14分,共26分)
28.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1)“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谁?上则材料反映了贞观之治哪一方面的内容?
【技术创新】
(2)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根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和同一家】
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3)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盛唐的社会气象;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1)本题考查唐太宗.
(2)本题考查唐朝农业发展.
(3)本题考查唐朝民族关系.
【解答】(1)在审题时要抓住“魏征”,结合材料中“明者”“兼听”等关键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贞观之治时期的皇帝是唐太宗,材料反映了唐太宗重视纳谏.
(2)在审题时解读图片,抓住“农业生产工具”“耕作”“灌溉”等关键信息,结合所学,可唐朝有两种新式的农业工具曲辕犁与筒车运用到农业生产中.
(3)在审题时要抓住“贞观十五年~松赞干布”“吐蕃~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等关健信息,结合唐朝的民族关系进行分析判断,可知考查的是松赞千布与文成公主联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吐蕃人是今天藏族的祖先,“公主”是文成公主.
故答案为:
(1)唐太宗(或:李世民);善于纳谏.
(2)A:曲辕犁,B:筒车
(3)藏族;文成公主.
29.唐朝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空前繁荣时期,这一时期我国在对外交往、文学艺术等方面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观察下面的几组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说明第一组图片以“外交使者”命名的理由?
(2)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第二组图片中的两位诗人分别被人们尊称什么?请列举他们的作品各一部。
(3)第三组图片中的两部作品的作者分别是谁?都具有怎样的造诣?
(4)请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唐朝时期出现上述繁荣局面的原因?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光耀千古的唐诗;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的外交知识.
(2)本题考查学生唐朝时期的诗歌成就.
(3)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4)本题考查唐朝时期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解答】(1)依据所学可知,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2)依据所学可知,李白被称为“诗仙”,创作风格是豪迈奔放,想象力丰富;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亲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剧变.他用诗歌深刻地反映这个急剧变化时期的社会现实,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而杜甫本人被称为“诗圣”.李白的作品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杜甫的作品有《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等;
(3)根据图中所示,“天王送子图”是吴道子的作品,唐朝画家吴道子画技高超,他的画注重线条变化,立体感强,风格奔放,开后世写意画先河,后世称他为“画圣”.“玄秘塔碑”是柳公权的作品;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4)开放性题目,结合唐朝的经济发展状况多角度作答;如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等.
故答案为:
(1)鉴真东渡日本,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的友好交往做出突出贡献;玄奘历经艰险,前往天竺学习佛法,写成《大唐西域记》一书,成为研究佛学的重在典籍,同时也加强了中印之间友好关系.
(2)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作品:李白《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杜甫《新安吏》《石壕吏》《新婚别》等.
(3)吴道子:画技高超,后世称之为“画圣”;柳公权:博采众长,别出新意,自成“柳体”.
(4)唐朝时期经济的空前繁荣;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16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