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县奚仲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县奚仲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7 09: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县奚仲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相应表格,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2.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3.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4.语汇出现的频率高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的主题.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
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
B.美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土改完成
C.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合作社
D.改造、“大跃进”、经济建设
5.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华历史的破坏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苏联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6.“一五”计划期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修建在如图中的哪一处?(  )
A.A
B.B
C.C
D.D
7.如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8.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没收土地
C.公私合营
D.生产合作
9.2016年3北京召开“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下面的老照片,纷纷推测这张照片的年龄,准确的是(  )
A.52年
B.54年
C.62年
D.64年
10.在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被提名为候选人。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A.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B.会战石油,艰苦创业
C.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D.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1题20分,12题20分,共计40分)
11.新中国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战火中降生,她承载着全世界1/4人类的百年期待,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是她给所有中国人的承诺。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她采取了哪些措施?下面我们探究“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探究一
收集资料
第一组:图片资料
第二组:文字资料
资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资料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资料四:《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探究二
探究资料
(1)请你分别写出第一组资料中的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第二组中资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资料二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资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
(4)资料四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探究三探究感悟
(5)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12.2016年新春适逢“两会”的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属于哪一建设时期。
(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
(4)教训篇:如图,图为“三面红旗”。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县奚仲中学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字母代号填入下面相应表格,每小题1分,共10分)
1.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认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终于站起来了,不断追梦始于(  )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新中国的成立
C.渡江战役的胜利
D.一五计划的完成
【考点】新中国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的知识点,重点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解答】结束了中国人民百年被侵略的屈辱历史,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这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故选B.
 
2.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
A.反抗外来侵略
B.进行三大改造
C.发展国民经济
D.巩固新生政权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此题为图片选择题,通过图片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能力.
【解答】从图片中观察,和平解放西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都是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新生政权所实行的重要措施,因此可概括为巩固新生政权.
故选D.
 
3.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加42%,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这则材料反映出(  )
A.土地公有制建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考点】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解答】从题目中的时间“1952年”“农业的发展”可判断为土地改革后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的成就;1952年没有建立起土地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与题目中的农业不相关.
故选C.
 
4.语汇出现的频率高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国家政治经济的主题.据统计,以下为1949﹣﹣1952年各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出现的高频率语汇.其中属于1952年的是(  )
A.严重、困难、开国大典
B.美帝国主义、中国人民志愿军、土改完成
C.解放军、西藏和平解放、合作社
D.改造、“大跃进”、经济建设
【考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的意义.
【分析】本主要考查新中国初期巩固人民政权考点的理解.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开国大典发生在线949年,西藏和平解放发生在1951年,三大改造发生在1953﹣﹣1956年,大跃进发生在1958年,所以A、C、D不合题意.
故选B.
 
5.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反华历史的破坏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苏联背信弃义
D.“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考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解答】据“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可知,图中B点到C点农业经济发展严重下降,出现图中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1958年党中央错误的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阻碍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故选D.
 
6.“一五”计划期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一桥”修建在如图中的哪一处?(  )
A.A
B.B
C.C
D.D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
【解答】题干中“一五”计划期间,“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指的是1957年建成的武汉长江大桥,它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对应地理位置需要在图中找到武汉.
故选D.
 
7.如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农民的个体经济组织
【考点】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图片中的时间“1953年4月”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三大改造时期,其中对农业的改造采用的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方式,故图中农民孙志刚加入的“社”是指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故选A.
 
8.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
A.赎买政策
B.没收土地
C.公私合营
D.生产合作
【考点】三大改造.
【分析】本题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解答】据所学知,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赎买政策,减少了改革的阻力,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选A.
 
9.2016年3北京召开“两会”期间,同学们看到下面的老照片,纷纷推测这张照片的年龄,准确的是(  )
A.52年
B.54年
C.62年
D.64年
【考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解答】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2016﹣1954=52年.因而这张照片的年龄准确来说是52年.
故选A.
 
10.在全国开展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被提名为候选人。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是(  )
A.献身科学,淡泊名利
B.会战石油,艰苦创业
C.热爱祖国,敬业奉献
D.清廉执政,一心为民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优秀人物的品质.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都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他们都为了国家努力工作,奉献自己的力量,体现了热爱祖国,敬业奉献的优秀品质.C符合题意.其他三项不能全面概括他们身上共同的优秀品质.
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两小题,11题20分,12题20分,共计40分)
11.新中国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战火中降生,她承载着全世界1/4人类的百年期待,一个统一、富强、民主的中国,是她给所有中国人的承诺。为了巩固新生的政权,她采取了哪些措施?下面我们探究“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
探究一
收集资料
第一组:图片资料
第二组:文字资料
资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资料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资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资料四:《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
探究二
探究资料
(1)请你分别写出第一组资料中的四幅图片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
(2)第二组中资料一是哪一支军队的战歌?资料二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资料三出自哪一部法律?
(4)资料四的《协议》签订于哪一年?这一协议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探究三探究感悟
(5)通过以上探究,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考点】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
(2)本题主要考查抗美援朝和新中国的成立.
(3)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
(4)本题主要考查西藏和平解放.
(5)本题主要考查学以致用能力.
【解答】(1)根据第一组资料中的四幅图片可知,这四幅图片分别是:图一是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图二是1951年的西藏和平解放;图三是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图四是1950﹣﹣1953年的抗美援朝.
(2)据资料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可知,第二组中资料一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歌.据资料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可知,资料二是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
(3)据资料三“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可知,资料三出自1950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1952年底,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4)据资料四“《协议》共17条,主要内容是:西藏人民团结起来,驱逐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出西藏,西藏人民回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祖国大家庭中来.西藏地方政府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可知,资料四的《协议》签订于1951年,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的西藏的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通过以上探究可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图一: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图二:西藏和平解放;图三:土地改革:图四:抗美援朝.
(2)中国人民志愿军.新中国的成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例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言之有理即可).
 
12.2016年新春适逢“两会”的召开,为此,某校开展以宣传新中国建设成果为主题的图片展,请你参与,根据下列图片完成展出要求。
(1)人物篇:他们(指下面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请你分别写出他们的名字。
(2)成就篇:实现工业化是全国人民追求的目标。为此,党在不同时期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请你为下列图片注上属于哪一建设时期。
(3)感悟篇:建国头二十年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众多成就,许多工业从无到有,请你总结出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两条即可)。
(4)教训篇:如图,图为“三面红旗”。这里说的“三面红旗”,是指总路线、“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什么?从这次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中出现的失误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考点】一五计划;中共八大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
(2)本题考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取得的成就.
(3)本题考查我国取得经济建设成就原因有哪些.
(4)本题考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及启示.
【解答】(1)图中三位历史人物是20世纪60年代感动中国的英雄楷模,他们是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焦裕禄,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石油工人王进喜,被誉为“铁人”,他们都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的模范人物.体现了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创业精神.
(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经济建设中取得的工业及交通运输业方面的成就;图六是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其中就有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
(3)我国取得经济成就的共同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政府制定的正确方针政策;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4)据所学知,造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错误的原因是,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认识存在很大的盲目性,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这一错误的特点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盛行;言之有理即可.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制定政策一定要从本国国情出发.
故答案为:
(1)图一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图二是“铁人”王进喜;图三是“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2)图四和图五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经济成就;图六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经济成就.
(3)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民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答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原因:①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②缺少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答出两条即可)启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制定政策一定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言之有理即可).
 
2016年10月27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