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初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苏州市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上)期初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27 09:4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初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表格相应的题号下)
1.下列能大致能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2.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要求党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早在我国唐朝时期,唐太宗就提出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主张。这主要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
A.选用良吏
B.轻徭薄赋
C.善于纳谏
D.简法轻刑
3.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
C.秦始皇修骊山陵墓
D.汉武帝推行儒家教育
4.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
5.“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 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6.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7.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
B.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D.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8.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9.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10.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11.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12.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随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14.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17.“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18.“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棘,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其中的“我”是指(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19.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2.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唐朝工匠李春主持建造的.  (判断对错)
2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判断对错)
24.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判断对错)
25.清朝卓越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判断对错)
26.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7.西汉  主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的《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28.  朝时,西藏成为受中央管辖的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明确规定  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29.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南至余杭,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1)请你将图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32.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大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2)据材料二,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据材料三,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八年级(上)期初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表格相应的题号下)
1.下列能大致能反映两宋时期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解答】960年,汉族的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历史上称为北宋.10世纪初,契丹族的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916年,他建立契丹政权,定都上京,后来改国号为辽.1038年,党项族首领,统一了党项族各部,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1115年,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统一了女真族各部,在会宁称帝,建立金.1125年辽天祚帝为金军所俘,辽朝灭亡.1126年,金军攻下北宋都城,1127年,金军俘获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1127年,南宋建立.A图示符合题意.
故选A.
 
2.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习近平要求党员“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早在我国唐朝时期,唐太宗就提出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主张。这主要反映唐太宗的治国理念是(  )
A.选用良吏
B.轻徭薄赋
C.善于纳谏
D.简法轻刑
【考点】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唐太宗善于纳谏.
【解答】“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名言表明唐太宗善于纳谏.魏征以敢于直谏著称,他曾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
故选C.
 
3.鲁迅先生说:“结果往往和英雄们的预算不同.始皇想皇帝传至万世,而偏偏二世而亡;赦免了农书和医书,而秦以前的这一类书,现在却偏偏一部也不剩.”其中,“赦免了农书和医书”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A.秦始皇发布焚书令
B.秦始皇活埋一批儒生
C.秦始皇修骊山陵墓
D.汉武帝推行儒家教育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接受李斯的建议,颁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以外,民间只准留有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
故选A.
 
4.以下路线图反映的史实应该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昭君出塞
C.文成公主进藏
D.玄奘西游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唐朝民族关系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路线图中关键信息“逻些”“长安”,联系所学可知,唐朝时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逻些是吐蕃的都城.AB发生在西汉时期,与路线图无关;D中玄奘西游的目的地是天竺,故排除.
故选C.
 
5.“他在位期间成功在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的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学者麦克 哈物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考点】开皇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了杨坚建立隋朝与隋朝的统一.
【解答】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年号开皇,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隋文帝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当时人口激增,粮仓丰实,史称“开皇之治”.
故选C.
 
6.2014年是中国大运河“申遗”之年,苏州共有4条运河故道(山塘河,上塘河,胥江,环古城河)和7个点段(盘门,山塘历史街区含虎丘岩寺塔,平江历史街区含全晋会馆,宝带桥,吴江运河古纤道)获得申遗成功.其中,苏州运河故道,属于隋朝大运河四段中的(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了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组成部分.
【解答】古城苏州,因京杭运河而成为万商云集的天堂,追根溯源,京杭大运河的发端在扬州.公元前486年,“吴城邗,沟通江淮”(《左传》).吴王夫差在扬州开凿的邗沟,成为大运河的起始河段.隋炀帝大规模全线开凿大运河,就是以扬州为中心,在邗沟的基础上进行南北扩掘和连接了苏州、杭州等地.
故选C.
 
7.工程和建筑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对图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匈奴而修建的城防工程
B.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C.图3是清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
D.图4是唐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遗迹的相关史实.
【解答】图1是明朝为了防御蒙古而修建的城防工程;图3是明朝时开始营建的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图4是隋朝时李春主持建造的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只有图2是隋朝时开凿的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正确.
故选B.
 
8.小明对如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和筒车.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唐朝农民创制的筒车是灌溉工具,利用水流自行灌溉,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故选D.
 
9.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唐宋时期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世袭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考点】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科举制的认识.
【解答】解读图表可知,东晋至北宋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持续增加,这一变化主要应归功于科举制,科举制不注重家世门第,而是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使平民子弟通过考试可以步入仕途,大大提高了平民子弟在官员群体中的比例.
故选D.
 
10.2015年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隆重仪式欢迎印度总理莫迪访华,莫迪的访华促进了中印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唐朝我国就有一位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使者,他是(  )
A.班超
B.玄奘
C.鉴真
D.郑和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对外关系的知识点,应把握玄奘西游的历史.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中印经济文化交流”“唐朝”,结合所学知识:我国古代称印度为天竺,唐朝时期,玄奘西游天竺,对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故选B.
 
11.唐诗宋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为了弘扬民族文化,今年2月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作既豪迈飘逸又清新瑰丽,被称为“诗仙”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考查李白.
【解答】李白的诗气势磅礴,豪迈奔放,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明快,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故选A.
 
12.下面这道连线题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北宋﹣赵匡胤
⑤金﹣阿保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考点】中国古代史综合题;契丹的兴起和辽的建立;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时期主要少数民族政权的相关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在中国北方地区建立的封建王朝;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038年,元昊建国时以夏为国号,又因其在西方,宋称之为“西夏”.阿骨打是女真族著名首领.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史称北宋.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在统一女真诸部后,1115年建都立国,国号大金.综上所述,搭配正确是①②④.
故选B.
 
13.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经济地理格局中的一次巨大变迁.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南北朝时期
B.随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
【分析】本题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解答】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再加上自然条件的变化,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故选C.
 
14.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据上表可知(  )
A.南方的生产技术比北方先进
B.经济重心南移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C.北方的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
D.人口迁移促使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考点】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认识.
【解答】由表中可以看出,由西汉至唐代再至北宋时期,南方人口数不断增加,联系所学可知,北方人口的南迁,给南方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的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故选B.
 
1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考点】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课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是隋朝创立的政治制度;废丞相,设三司,设置厂卫制度,八股取士都是明朝君主集权强化的措施.
故选D.
 
16.如图是江苏苏州枫桥铁铃关的一张照片.铁铃关建于明嘉靖三二六年,关上楼阁的题额上写着“御寇安民”四个大字,是苏州仅存的明代军民抗击外国侵略者的遗址.此遗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岳飞抗金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威继光抗倭
D.左宗棠收复新疆
【考点】戚继光抗倭.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戚继光抗倭.
【解答】明朝时期,东南沿海的倭寇经常骚扰,明朝政府派戚继光抗击倭寇,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荡平了倭寇.题目中的“御寇安民”是为了纪念戚继光抗倭.
故选C.
 
17.“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皇帝时的一位进士因写这两句诗而被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
A.设立特务机构
B.制造文字狱
C.实习八股取士
D.设立军机处
【考点】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
【解答】解决本题需要对这两句诗重点分析,关键是集中在明清二字,为了加强君主专制,清朝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题干史实就是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反映.
故选B.
 
18.“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遍地荆棘,一片荒凉,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经过十多年的浴血斗争,才把荷兰人赶走,恢复了先人的基业.”其中的“我”是指(  )
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
D.郑成功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认识.
【解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台湾岛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血腥统治下…我决心把荷兰侵略者驱逐出台湾岛”,联系所学可知,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他是中华民族的英雄.
故选D.
 
19.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有(  )
①文化专制达到顶峰
②压制打击工商业
③鄙薄科学技术
④白银大量外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考查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潜藏着巨大的危机的表现.
【解答】康熙、雍正、乾隆统治时期,一方面社会安定、经侪繁荣、国力强盛,另一方面却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危机”的表现主要①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达到顶峰.②压制打击工商业.③鄙薄科学技术.
故选A.
 
20.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在这里,屠呦呦告诉人们对待传统文化应该秉持的态度是(  )
A.否定传统,学习西方
B.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C.脱离传统,彻底创新
D.全部继承,发扬光大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历史文化常识的知识点.
【解答】由材料: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成功范例…如果死守老祖宗的宝贝、固步自封,中医只能是“一筐草”,无法变成“一块宝”.可知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推陈出新.
故选B.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武则天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考点】女皇武则天.
【分析】由题目中的“唯一女皇帝”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武则天的统治.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他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故答案填:武则天.
 
22.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唐朝工匠李春主持建造的. × (判断对错)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
【解答】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七百多年以后,欧洲人才建成类似的桥.
故答案为:
×.
 
23.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这是我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 (判断对错)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
【解答】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忽必烈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制度是我国省级行政的开端.
故答案为:
√.
 
24.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 (判断对错)
【考点】清朝君主集权强化的主要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设立.
【解答】为了加强君主集权,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完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在地上,拿笔记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也直接听从皇帝指挥.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故答案为:√.
 
25.清朝卓越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 (判断对错)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本草纲目》.
【解答】李时珍,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他写成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附有大量的插图,建立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药物分类法.《本草纲目》后来被陆续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故答案为:
×.
 
26.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 (判断对错)
【考点】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海外贸易.
【解答】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故答案为:√.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6分)
27.西汉 司马迁 主编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北宋司马光主编的《 资治通鉴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考点】司马迁与《史记》;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司马迁和司马光的贡献.
【解答】《史记》是西汉司马迁编写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创立了纪传体的体例;《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编写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故答案为:
司马迁;资治通鉴.
 
28. 元朝 朝时,西藏成为受中央管辖的正式的行政区。清朝时,明确规定 驻藏大臣 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考点】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朝和清朝对西藏的管辖.
【解答】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1727年,雍正帝设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西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加强了清朝对西藏地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故答案为:元朝;驻藏大臣.
 
29.以洛阳为中心,北达 涿郡 ,南至余杭,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 赵州桥 。
【考点】隋朝大运河;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唐时期文化成就的知识点.
【解答】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故答案为:
涿郡;赵州桥.
 
四、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分)
30.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经济发展与对外关系”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唐朝人口统计表
时间
人口数
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
1900万人
726年(唐玄宗开元14年)
4141万人
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
4531万人
760年(唐肃宗上元元年)
1690万人
材料三:唐朝时期的中国,同亚非地区许多国家有广泛而密切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这不仅扩大了中国人民的视野,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唐朝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最文明、最发达的国家,对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在人类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请回答:(1)请你将图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2)观察材料二的表格649年至741年唐朝人口数的变化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趋势?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与当时的亚洲国家进行密切的文化交往的两例史实。说说经济发展对外交往的关系。
【考点】材料解析题;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阐述见解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丝绸之路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了唐朝人口的增长及原因.
(3)本题考查了唐朝与亚洲国家交往的相关史实.
【解答】(1)由材料一地图的图示可知,这幅图反映的是丝绸之路.A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应是长安,F处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应是大秦.安息古国位于丝绸之路的中间地带,中国的货物是通过安息古国转运到欧洲国家的,所以它起的作用就是转运.
(2)由材料二图表可知,649年(唐太宗贞观23年)唐朝的人口有1900万人,而到了741年(唐玄宗开元29年)唐朝的人口达到了4531万人,这反映了这一时期,唐朝的人口数量大幅上升.这种趋势出现的原因是,在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经济和社会都获得了较快发展,而到了武则天时期
,唐朝的经济继续发展,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出现“开元盛世”,经济持续发展,社会长期安定,使唐朝的人口快速增长.
(3)据所学知,唐朝时期对外交流频繁,如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鉴真应日本圣武天皇的约请,六次东渡,历尽艰辛,终于在天宝十三年携同弟子到达日本,鉴真不仅把律宗传到日本,而且把佛寺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也传到了日本,为传播唐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玄奘是唐代高僧、旅行家、翻译家.贞观元年,他自长安出发去天竺游学,前后停留19年.贞观十九年,玄奘由天竺回到长安.贞观二十年,玄奘将自己的游历所见所闻写成了《大唐西域记》,是研究7世纪中亚和南亚各国,特别是研究印度历史地理的珍贵文献.为古代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后一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1)A:长安、F:大秦,转运.
(2)上升;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的共同推动作用.
(3)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积极有效的外交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创新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重要的推动力。
﹣﹣马克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代表了我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三大发明有何重大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的认识。
【考点】材料解析题;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了对图片的记忆能力.
(2)本题考查了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的重大影响.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1)观察材料一三幅图片并结合课本所学知,图一反映的是印刷术,图二反映的是指南针,图三是火炮,反映的是火药的发明.
(2)由材料二“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却变为新教的工具,并且一般地说变为科学复兴的手段”并结合所学知,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是我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
故答案为:
(1)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2)预兆了资产阶级社会的到来,是我国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等.(言之有理即可)
 
32.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恰当的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阅读材料,回到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大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仍令他们管理旧部,朝廷里也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材料一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雍正皇帝成精明确指出:“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强调了不应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
﹣﹣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2)据材料二,清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管辖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历代清朝统治者是怎样管辖西藏的?
材料三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据材料三,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和目的各是什么?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民族政策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清朝民族政策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知识点.
【解答】(1)材料一描述的是唐朝与东突厥关系的历史.由材料“唐太宗打败东突厥,俘获其首领颉利可汗,大宗当面数明他的罪状后,还是授予官爵,赐给田宅,…对东突厥各部的首领,唐朝也给予优厚待遇”,可知唐朝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出自余梓东的《论清朝的民族政策》,由材料“从俗从宜”,“从安其俗”,可知清朝实行的是尊重民族差异的民族政策,即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而进行统治的政策.顺治帝时期,赐予西藏佛教首领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时期,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的实行,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3)材料三反映的是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有关内容.由材料“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可知新中国实行民族自治政策的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由材料“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可知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目的是: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故答案为:
(1)开明的民族政策.
(2)原则:尊重民族差异(“从俗从宜”,“从安其俗”或不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措施:确立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的制度.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前提: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目的:实现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2016年10月27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