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听赏合唱曲、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感受和体验其作品音乐内容、音乐情绪及不同表演形式的效果。
21cnjy.com
2.通过听赏音乐作品,帮助学生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21·cn·jy·com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和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民族精神。
3教学准备
1.结合历史教材,让学生分头查阅有关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声像等)。
www.21-cn-jy.com
2.教师要查阅大量有关抗日战争时期的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随时与学生进行交流与补充。
3.多媒体、钢琴。
4教学方法
1.听辨法:让学生从音乐中聆听、辨别不断重复发展的旋律片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让学生迅速进入音乐的学习中。2·1·c·n·j·y
2.探究法:学生找出主题后,让他们探讨各变奏中音色、调式、速度的区别,激发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挖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体验法:让学生体会主题的每一次出现,都给我们何种不同的音乐画面与感受,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情景导入
1.利用媒体播放歌曲《黄水谣》先展示美景,再出示日本人残害百姓的各种画面,并提问:想一想歌曲创作的历史时期。www-2-1-cnjy-com
2.讨论交流:同学们展示课前搜集的有关抗日的文字、图片与音像等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试听、讲解等手段,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行为,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2-1-c-n-j-y
活动2【讲授】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齐唱歌曲《保卫黄河》,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
2.欣赏合唱曲《保卫黄河》,并让学生通过事先搜集的资料初步分析音乐作品。
3.讨论并总结作品《保卫黄河》的创作背景。
《保卫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振奋人心的音调、响亮的战斗口号、铿锵有力的节奏,形象地刻画了游击健儿端起土枪洋枪、挥动大刀长矛,在青纱帐里、万山丛中,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21·世纪
教育网
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
问题:
通过听赏乐曲,总结协奏曲的特征。
协奏曲一词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在一起比赛,协奏曲是两种因素既竞争又协作的意思。协奏曲多用三乐章的套曲曲式构成: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快板,第二乐章慢板,第三乐章快板。
乐曲中出现了哪两首歌曲的音调
乐曲中出现了《东方红》、《国际歌》的音调素材。
主题共变奏几次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保卫黄河》是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四乐章,采用自由变奏曲式写成。其结构:引子+主题+变奏+变奏Ⅱ+变奏Ⅲ+变奏Ⅳ+变奏Ⅴ+变奏Ⅵ+变奏Ⅶ+插部+变奏Ⅷ(尾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描述乐曲所展现的画面。
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听完全曲的感受及联想到的画面。
谈谈合唱曲和协奏曲的区别。
合唱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21教育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不同形式的音乐作品,进行不同的审美体验,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课堂小结
通过总结学习内容,进而将情感升华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