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 课件+教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保卫黄河 课件+教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10-27 12:41:42

文档简介

保卫黄河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合唱曲、欣赏钢琴协奏曲《保卫黄河》,体验不同表演形式带来的不同感受。
2、能够对历史题材的音乐感兴趣,在聆听音乐作品和了解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时,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
2学情分析
1、弘扬民族文化,增强爱国意识
本节音乐课将以我国近代和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优秀歌曲作品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鉴赏和教唱我国大量的优秀歌曲作品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情绪、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可以学生培养音乐鉴赏和评价的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使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陶冶、培育学生美好的情操和健全的品格。
3重点难点
1、 学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对作品背景的了解,以及对歌曲的感情处理。
2、 欣赏作品《保卫黄河》时,感受钢琴及乐队运用变奏手法交替演奏时所带来的不同感受,以及作品结构分析。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提问导入课题,了解黄河。
教师提问:黄河在你心目中的样子?
学生自由回答
通过提问引出有关抗日战争和有关“黄河”的主题
师补充“黄河”相关资料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老师再为同学补充;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发源于青海的巴颜口客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共九个省区,最后由山东注入渤海。千折百弯的黄河,像一条巨龙,成为古老中国的象征,在这里有水草丰美的天然牧场,有一望无垠的肥土沃壤,有粗旷雄浑的黄土高原,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都。因此,人们往往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亲切的称它为——母亲河。(呼应学生所说)
师:在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了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全国上下立刻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浪潮。在这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上,有人拿起了刀枪,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而诗人光未然则用自己手中的笔,创作了这段催人奋进的诗词,鼓舞着全国人民奋起抗日,保家卫国。作曲家冼星海,也像我们一样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他激动的对光未然说:“交给我吧,我有把握把它写好”。星海拿到歌词后,在延安一座简陋的土窑里,拖着生病的身体,创作了这首经典歌曲《保卫黄河》,这也是他所创作的大型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中的第七乐
2.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有关抗日的爱国作品?
1.学生聆听
2.学生举例
通过了解战争前后黄河的不同景象,引出有关爱国作品。
二.学唱歌曲
1、 介绍《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片段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
第四乐章《黄水谣》
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
第六乐章《黄河怨》
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
介绍每个乐章
讲解作品的八个乐章,使学生对这部中国音乐史巨作有整体印象而不是片面的。
重点学唱歌曲《保卫黄河》
1、 歌曲结构分析
2、 重难点乐句练习
3.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诵诗词,想一想,诗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4、 歌曲的感情处理(齐唱)
1、学生回答单乐段结构
2、学生练习
3、先分析作品感彩再进行歌曲演唱处理。
从各角度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使同学们充满豪情的演唱歌曲,从而达到演唱的最佳效果。
欣赏作品
《保卫黄河》
曲作者创作介绍
钢琴协奏曲《黄河》是根据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于1969年创作而成的钢琴协奏曲,1970年5月首演于北京。参加创作的人员有:刘庄、储望华、殷承宗、盛礼洪、石叔诚、许斐星。
学生聆听
大致了解创作人员及创作意义。
作品分析:
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
第二乐章《黄河颂》
第三乐章《黄河愤》
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学生聆听
能够对钢琴协奏曲《黄河》有所初步了解
重点欣赏:
钢琴协奏曲第四乐章《保卫黄河》
提问:
1.高潮时时出现了一段同学们熟悉的旋律,是什么?
2.这段旋律象征着什么?
学生回答:
1.《东方红》
2.有了毛主席的领导抗日一定胜利
进一步了解这部作品在当时鼓舞了亿万中华儿女奋起反抗日寇入侵的决心。
三.拓展
分析对比《保卫黄河》两种不同表演形式的感受和体验。
提问:同学们谈一谈合唱曲与协奏曲的异同。你喜欢哪种形式,为什么?
可以以讨论的形式分析回答。
1.合唱曲特点:声乐曲、有歌词、通俗易懂,根据歌词提示发挥想象。
2.协奏曲特点:器乐曲、无歌词、较难理解,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四.理性深入
小结:
同学们,《保卫黄河》这部不朽的音乐作品唤起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记忆,抗日战争这段难忘的岁月是一段惨痛的历史,日本人在中国的土地上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我们炎黄子孙是不会忘记的。同学们,你们现在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努力奋斗,将来为祖国的振兴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课件15张PPT。 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 --黄河大合唱乐曲简介
创作背景
作者简介
作品赏析结构介绍
原曲歌词
图片赏析
歌曲简谱乐曲简介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中国雄奇的山川,战士们英勇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谱写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返回结构简介 全曲由《序曲》、《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河边对口曲》、《黄河怨》、《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等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同时,全曲又由表现中华民族解放斗争的基本主题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几个基本音调始终贯串于整个大合唱,在音乐布局上以《序曲》呈示基本主题、首尾合唱呼应、中间各乐章交替发展和末乐章的总结概括,以及每乐章之前的朗诵为先导等,使整个作品又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合唱手法丰富多彩和乐队的交响性发挥,构成了这部作品具有独创性的艺术特色。《黄河大合唱》凝聚着冼星海的卓越才华和杰出创造性,被认为是一部反映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 返回创作背景   冼星海回国痛感民族危亡的深重,深知民众的痛苦。在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他站在民族斗争的前面。他确信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民族解放,“为抗战发出怒吼”,他纵笔谱写歌曲。1939年他去看望病床上的青年诗人光未然,听其朗诵《黄河吟》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其共鸣,乐思如潮。创作一星期,半月之内又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及伴奏音乐的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返回作者简介 冼星海 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冼星海的四部大合唱《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 其中《黄河大合唱》是最杰出的大合唱影响最为广泛。1945年10月30日他病逝于克里姆林宫医院,年仅40岁。返回图片赏析返回作品分析 《保卫黄河》以它雄壮的音调,磅礴的气势,深厚的感情,在艰苦岁月中曾鼓舞着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今天,它依然唤起华夏子孙的民族凝聚力,为中华在新世纪的振兴与兴旺发挥巨大的感召作用。返回背后故事《保卫黄河》是冼星海最具代表性、且又最为人熟悉的作品。乐曲诞生于日战前最为惨烈的日子,那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武汉沦陷后的事,著名诗人光未然(原名张光年)带着抗敌演剧三队撤退,经过黄河,引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翌年一月抵达延安,酝酿已久的诗情便爆发,写成黄河诗章,在农历大除夕作了朗诵演出,当时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音乐系主任的冼星海深被光未然的朗诵感动,在一个小窑洞内,抱病连续写了六天,五月十一日由冼星海指挥鲁迅演出队演出。 返回原曲歌词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 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返回作品赏析1第一部分
1、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2、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冼星海运用这种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作品赏析2第二部分
1、有几个声部演唱?
2、她们演唱的顺序是一样的吗?
3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作品赏析3、4第三四部分
1.第三部分在相同旋律下,又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2.作者运用三部轮唱的方式他想要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3.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
4.和第一部分相比,旋律都一样,演唱形式也一样,都是齐唱,为什么是高潮? 音乐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 ?
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很多人现在每天喝的都是黄河的水,我们的母亲河,哺育了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过去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保卫者我们的母亲河,现在的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为将来建设我们的祖国而奉献自己的 量,做一名无愧的炎黄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