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情思——大碗茶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随音响演唱《前门情思——大碗茶》。在体验并模仿京韵大鼓的基础上,感受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念之情2、认识新型歌曲表现形式——戏歌。
2学情分析
1、九年级的学生能主动搜集并学唱戏曲音乐,八年级学唱过《说唱脸谱》,掌握了京剧唱腔的一些特点。
2、学生对我国的戏曲音乐产生兴趣,乐于了解其发展历史,表现形式和艺术特色。
3重点难点
1、演唱歌曲时能够掌握京韵大鼓的韵味。
2、唱准歌曲中的装饰音,感受其作用。
3、感受出歌曲中京韵大鼓与现代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新课导入
(一)组织教学
1.听《前门情思大碗茶》伴奏进入音乐教室。
2.师生问好。
(二)《寻找老北京》系列活动
1.学生讲一讲对老北京的了解。。
2.教师简单从北京城的起源、变迁、风俗、建筑、文化、语言、历史等几个方面介绍北京的发展特点。
活动2【讲授】学习新课
(三)出示课题《前门情思——大碗茶》(出示课件)
1.介绍京韵大鼓:
京韵大鼓是天津曲艺中的一个主要曲种。京韵大鼓又名小口大鼓,该曲种前身原是怯大鼓,后经钟万起、于德逵等人的改革,将唱词改为京口上韵,腔调翻新,变为京音大鼓。后经不断改革,才最后定为京韵大鼓。二、三十年代以后,男女艺人如雨后春笋,进一步确立了京韵大鼓在曲艺中位居冠首的地位,并形成了以刘金宝、白云鹏、 张小轩为代表的三大流派。刘金宝曾从天津老艺人王庆宏学艺,加之他个人的天赋与勤奋,使他成为京韵大鼓一代巨擎,并有"鼓王"之称,蜚声曲坛50年而不衰。白云鹏多演子弟书,其艺术特点以小、俏、 细著称,独树一帜。张小轩风格粗犷沉着,气力充沛,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在唱段收尾时戛然而止,使人感到余韵不绝,别具一格。以后又有女艺人小彩舞(骆玉笙)崛起于鼓坛,她根据自身特点,兼容刘、白等人之长,创出了自己的艺术风格,特别低音方面吐字真切,声腔清楚,为一般女艺人所不及。小彩舞因此成为曲坛女鼓王,执天津曲坛牛耳三、四十年之多。骆玉笙现为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仍偶尔登台献艺。此外,当年天津还有大鼓票友,较著名者有李石如、冯质彬
(四)学习歌曲
1.欣赏具有京韵大鼓音乐特点的京味现代歌曲《门前情思大碗茶》。
思考问题:
(1)歌曲旋律的特点是什么?
(2)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3)歌曲描写的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歌曲可以分为几个段落?
2.学生聆听音乐。
3.师生共同解决问题。
4.歌曲简介。
(1)《门前情思大碗茶》是一首具有浓郁的老北京风格的现代歌曲。作品通过归国华侨回忆儿时在北京生活时的往事及对大碗茶的情思,表达了远方游子祖祖辈辈对祖国故乡的无限爱恋之情。
(2)词曲作者简介:曲作者姚明——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主要作品有《苏州姑娘》、《门前情思大碗茶》、《唱脸谱》、《故乡是北京》等。视唱全曲,不好掌握的地方可以先打节奏再反复练习。注意一些装饰音的地方要表现出来,这也是本歌的特色体现。
(3)词作者阎萧——长期在空军政治部歌舞团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我爱祖国的蓝天》、《军营男子汉》、《门前情思大碗茶》、《敢问路在何方》、《雾里看花》和歌剧《江姐》等。让我们一起唱一下这首歌,感受一下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5、随音响轻声分别学唱A段,A段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A段:归国华侨回忆儿时的生活往事及归国后的激动、喜悦表达了归侨回到朝思慕盼的前门时,回忆起儿时和祖父辈在哀草蓬生的北京所度过的灰色年华;如今再看到英姿挺拔、红墙碧瓦的北京时,带着童心想再喝一口大碗茶的喜悦心情。音乐开始带有叙述的口吻,随着思绪起伏,有时显的十分激动,有时又回到难忘的童年。演唱者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貌,恰当的表现出作者的内心情感。
6、随音响轻声分别学唱B段,B段的情绪是怎么样的?
B段:“啦”旋律在高音区展开,难以抑制的激情。其旋律在高音区展开,表现出游子难以抑制的激情,通过“前门大碗茶‘倾诉出华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祖祖辈辈都会对祖国一往情深的意愿。
7.跟着老师的琴声唱一唱,注意歌曲中的装饰音,要做到字正腔圆。
8. 难点突破,前半拍休止。
9.跟录音唱一唱,模仿歌唱家的演唱风格,感受歌曲中戏曲的风味。
10.学生设计自己喜欢的演唱形式与情感处理,并进行演唱。
(五)拓展
1.欣赏不同版本音乐。
李谷一版本的《前门情思大碗茶》。
杭天琪版本的《前门情思大碗茶》。
(六)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愉快地学习了《前门情思大碗茶》这首歌曲,认识到了祖国京剧艺术的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在以后不要只欣赏流行歌曲,要多听听京剧,做一个热爱民族音乐艺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