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充满爱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让世界充满爱》,体验歌曲的音色美与声部的和谐美。
2.能够以柔和、真挚的情感演唱《让世界充满爱》。并通过分析、实践,处理歌曲;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3.掌握切分节奏和附点节奏的演唱方法,了解以同节奏二声部合唱歌曲的一般特点。
2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正值青春花季,对爱的理解也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本课以“爱”为线索,通过歌曲的演唱和同主题音乐作品的欣赏,使学生感受音乐、感受爱。在学唱歌曲的过程通过分析,讨论,体验,使学生意识到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内在感情上的作用,在以后地歌唱中,对音乐要素能自己进行分析,合理地处理歌曲。
3重点难点
重点:用真挚的情感及满怀深情的声音学唱《让世界充满爱》,保持声部的音准和音色统一。
难点:弱起节奏,切分节奏,后附点节奏的唱法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1.播放灾难片视频资料,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哪些严重的灾难?
2.学生发言。(印度洋海啸,美国的飓风,巴基斯坦地震,强台风,汶川大地震,舟曲泥石流等)
3.讨论:大自然的灾难的确让人痛彻心菲,但是比天灾更让人恐惧的是人祸,现在广泛代表存在的恐怖袭击、战争无时无刻在用血淋淋的事实告诉我们,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于是无数热爱和平的人走到一起呼唤出人类共同的心声——让世界充满爱。
活动2【讲授】新课
1.欣赏mtv《让世界充满爱》,思考:歌曲速度?演唱形式?风格?情绪?
(慢板,领唱合唱,流行风,柔和抒情)
2.标出歌曲乐句,思考:有什么特点?
(共四个乐句,第一、三乐句完全重复,二、四乐句变化重复,结音不同)
3.介绍作者及相关知识。
郭峰,196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生长在一个艺术家庭,6岁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8岁改学钢琴,15岁考入四川省艺术学校专修钢琴。1978年,16岁的郭峰发表了他的第一首歌曲《月光》,从此走上了创作之路。1984年出道,他的主要作品有:《我多想》、《让我再看你一眼》、《道路》、《恋寻》、《让世界充满爱》、《心会跟爱一起走》、《有你有我》
1986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和平年”,本曲就是郭峰为1986年世界和平年所作的一首组歌。当时百名歌手在首体同声高唱的《让世界充满爱》也是献给“国际和平年”的组歌,这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留下了令人难忘的一笔。歌曲《让世界充满爱》是由陈哲、小林、王建、郭峰、孙铭作词,郭峰作曲。作品包括器乐引子和三首歌曲,是一部规模不大,但寓意深刻、气势宏大的作品。它的音调、节奏在保持民族性语言的同时,又向国际乐坛进行了借鉴。这首歌是中国流行音乐史上的第一部表现世界性重大题材的作品。
活动3【活动】学唱新歌
1.范唱歌曲,注意歌曲按旋律走向可以分为几部分?
(A(1-8小节)B(9-16小节)A(17-24小节)三部分,其中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再现)
2.分别用lu和la跟琴视唱旋律,注意控制气息,边唱边聆听别的同学的声音,做到和谐、统一。
3.哼唱全曲,注意弱起小节及附点音符的唱法。
4.比较:不用弱起和弱起的异同。
5.跟琴完整演唱本曲,思考:
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6.讨论与归纳:
力度:A段mpB段mfA(再现)段mp
情绪:A段:温馨、亲切B段:热切、充满期待A(再现)段:是第一段的再现,抒情
音色:A段:轻柔的,深情的B段:坚定的,热情的A(再现)段:轻柔的,深情的
7.结束句的处理:要求唱得渐慢和渐弱,让人感觉回味无穷。
歌曲三部分在力度上是怎么变化的?情绪上有什么对比?我们分别用什么样的音色来演唱这三部分?
活动4【活动】创作与实践
前面我们讨论过这首歌的演唱形式,下面请各组想想,还可以把这些演唱形式怎么组合,完整演绎这首歌?
活动5【活动】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1.介绍《我们同属一个世界》(《WE ARE THE WORLD》)背景及作者
2.欣赏《我们同属一个世界》
活动6【活动】小结
爱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希望,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去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最后,让我们手拉着手,心贴着心,用最动情和最美妙的歌声再唱《让世界充满爱》!(学生在歌声中离开教室)